郑板桥所绘画的兰花
郑板桥所绘画的兰花
郑板桥我们都不陌生,可以说很多的人都读过他的诗歌,如《咏雪》。不过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身上还有着名画家、名文学家这样的称号。
郑板桥作品·《兰花》
他曾先后任职两个地方的县令,不过由于他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因此无法适应官场的黑暗,在后来的时候被罢免回家。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在绘画方面极其擅长,并且喜欢画兰花,对兰花有着一种痴迷的热爱,他将兰花比作是君子, 认为兰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品质。在他的一生的作品之中,大多数的画作都是以懒、兰花和竹子为主题的,只有少数的作品画了其他的物种,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兰花的执着和喜爱。
由于郑板桥喜爱兰花的原因,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兰花习性,他还寻访了各种关于兰的书籍来读,还不时的向懂的种植兰花的有经验着请教,并且在他居住的地方也种植了几株的兰花。长时间的与兰打交道,使得郑板桥积累了很多的关于养兰的经验和知识。
郑板桥喜爱兰,并且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由于他经常会有感而发的以兰为题做一些诗,把自己的经验及兰的生活习性和品格加以介绍,这使得后世人们对于兰花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材料可循,并且通过科学验证,郑板桥的很多对于兰的栽培之术都是很符合现代化的,这为后世兰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弘扬作用。
郑板桥的品质是怎样的
郑板桥是我国古代清朝时侯的著名诗人,画家,有着高洁的品质,在后世一直为人们所敬仰。那么郑板桥的品质有哪些呢?
郑板桥图片
郑板桥的品质有很多,很多都值得后人学习,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郑板桥的品质。
首先郑板桥有着乐善好施,无畏强权的品质。据说郑板桥曾经在当县令的时候,正好遇到闹饥荒,我们也都知道,在古代对于这样的天灾,官府是很少会管的,只能靠老百姓自己撑过去。而在当时,也确实如此朝廷对于此事没有任何的反映,但是郑板桥看着黎明百姓的悲惨生活实在是不忍心,于是私自做主,打开粮仓救助灾民。后来因为此事他被罢免了官职。
其次就是郑板桥刚直不阿的品质。据说在当初他任职县令之初,有一位高官为了能够有好的业绩,而谎报从民间调查得来的情况,郑板桥知道真实的情况,立即就反映了上去,他及时的反映使得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却也因此使得他在后来的官场生活中处处受到排挤。
再次就是有着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可以说郑板桥的一生他都没有放弃过对于天下百姓的关心,但心系百姓,就算是在他被罢官之后,只能够依靠卖画来维持生活的时候他也是竭尽所能的来帮助穷困百姓。
最后就是他有着谦虚的品质。可以说郑板桥虽然有着极好的才华,但是对于他的才华他去不卖弄,甚至是谦虚好学。当然,郑板桥除了以上的几点之外,也还有着其他的品质,如他能够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等,不过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郑板桥的书法特点
郑板桥不仅兰花、竹子画的好,他的书法也令后人啧啧称叹。郑板桥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大胆创新,他的书法风韵奇特,后人称之为“板桥体”,又称为“六分半书”,其主要特点以楷、隶为主,融合草、篆等多种字体的一种艺术风格。
郑板桥书法作品图片
郑板桥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字体的独特,他的书法能将长短、方圆、大小、肥瘦、疏密进行错落的穿插,他的作品以“乱石铺街”著称,在肆意挥洒中包含着规矩,看起来潇洒自如,整体上看给人灵动雀跃的快感。郑板桥的晚年之作《行书论书》,当时已经七十岁高龄,被称为佳作。整幅作品的字体大大小小,笔划上粗细相间,字的态势上歪歪斜斜,在一种潇洒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
郑板桥书法的特点之二就是书画同源,从他的一部部作品当中,可以感受到。他用行草笔法写出的六分半书,其中就展现了他画兰竹的笔法。清人蒋士铨曾经评价他的书法:“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资致。”可见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是紧密相连的,许多的书画作品当中,他的笔法多种多样,字体的线条和他所画的竹子非常的相似,有异曲同工之效;在字的结构体上,随性肆意,让长窄的字更加长窄,宽的更宽,斜的更斜;在整篇写作的布局上非常喜欢别出心裁,整篇的作品字体大小错落,极其富有节奏感,有一种“乱石铺街”的艺术效果,充满了新意。
郑板桥原名是什么
郑板桥出生于公元1693年,在1765年去世。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 ),燮在古代是协调、调和的意思,或者可以解释为成熟。这个名字可能是家人希望郑板桥的出生能协调天地,或者期望粮食成熟。
郑板桥画照
郑板桥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前期卖画为生,中期为官,后期还是靠卖字画为生。板桥是他的号,是现在的江苏省兴化县人。郑板桥是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年间的进士。
郑板桥为官非常注重百姓,对百姓的疾苦非常关心,所以他为官不为财,不为利,只是踏踏实实的为老板姓办事,调和百姓之间的矛盾,这也印证了郑板桥原名郑燮的含义。
郑板桥在为官上并不热衷,但是他为官绝对清廉自守。而为郑板桥带来巨大名声的,不是他作为清官,而是他作为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成就。郑燮是清朝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书画作品非常受人们的欢迎,经常有人上门求字求画,尤其是在他晚年更是如此,那时候郑板桥已经声名远播,所以找他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郑燮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有自己的品格,并非常欣赏竹子的品格,他也经常用此来激励自己或展现自己的精神,因此在他的画作中竹子也成为最常出现的植物。郑燮还是一位有名的怪人,是当时的扬州八怪之一,但是他虽然性格怪异,却不能掩饰他的正直,所以才深受百姓的爱戴。
郑板桥读书的故事
郑板桥,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他是我国古代清朝时侯的著名诗人画家,传闻他长相普通但却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关于郑板桥读书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有听说过,因为郑板桥读书这个故事本身有着很大的励志意义,因此被写成课文编入了小学的语文教材之中即大家所熟知的《郑板桥读书》。
郑板桥图片
据说郑板桥在很小的时候就跟在他的父亲身边学习,但是由于他资质平平,甚至可以说是天资愚钝,因此并没有老师愿意教授他。可以说儿时的他没有一点超乎于常人的地方。不过他虽然没有出众的头脑,但是他愿意努力刻苦的学习,并且能不时的激励自己,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渐渐地他的学识越来越丰富。在后来的时候还相继考上秀才、举人、进士。而《郑板桥读书》这篇课文就是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郑板桥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不是天生的,他是需要后天的不断积累而成的,一个人就算有着奥德再聪明的头脑,但是如果你不后天努力的话,那么也只会成为伤仲永那样的人,但是只要你肯努力,那么就算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可结局也不会太差。学习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学习的成就并不一定要天资卓越,但必须踏实上进。当然了,要想学的好,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名文人,自然是对偷鸡摸狗的事容不得,但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怎么一回事呢?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民间说郑板桥由于开仓济民的得罪了上级,于是称病辞官回家了。在他辞官回家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是随身带着一条黄狗,一盆兰花。在一个夜晚,天气非常冷,月黑风高,还下着大雨,郑板桥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正好这时有小偷光顾家中。郑板桥想道:如果自己高声呼喊,万一小偷跟自己动手,恐怕自己无力对付。但是小偷都进家门了。假装睡着了,任凭他在自己家中肆意妄为,随便拿取,又很不甘心。于是他略一思考,翻了个身面朝里,低头闷声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这个时候,小偷已接近床边,听到这声音暗自吃惊。接着又听到:“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这下小偷心想:都这样了,不偷也罢。于是小偷转身出门,又听到里面传来声音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心里寻思着既然有恶犬,为何不翻墙而出。正准备上墙,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仔细一看,墙头果然有兰花一盆,于是他细心避开,脚刚落地,又听到里面说:“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从郑板桥吟诗赶走小偷就能看出他首先来说为官很清廉,只带了一只狗,一盆花离开。人也很大度,遭遇小偷还提醒他屋外有狗。聪慧有智谋,有才华,出口成诗,这就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