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的妈妈:孩子的思想独立性很重要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们一直在反思,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作为新一代的80后,大多已经为人父母,已经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一个个应试机器,令无数中国人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书呆子?中国人一直是个重视家庭的群体,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一直是中国人执着追求的目标.家庭能够强烈满足中国人的归属感,中国的儿女们也愿意在春节的时候与父母.亲人团聚.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中国人比较重视的话题.中国的孩子们也就从小被寄予了各种希望,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却

我们一直在反思,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作为新一代的80后,大多已经为人父母,已经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一个个应试机器,令无数中国人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书呆子?

中国人一直是个重视家庭的群体,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一直是中国人执着追求的目标。家庭能够强烈满足中国人的归属感,中国的儿女们也愿意在春节的时候与父母、亲人团聚。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中国人比较重视的话题。中国的孩子们也就从小被寄予了各种希望,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却忽视了孩子的个性独立性的培养,以至于培养出依赖家长的孩子。才有了后来的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劝退的尴尬情景。

通过有关资料了解到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人很在意孩子的自尊心,很在意孩子们的感受,对孩子的审美观加以正确的引导,不盲目攀比,甚至尊重他们自己的择偶标准,在孩子年满18岁以后,放手孩子,任其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中国现在的孩子们最缺少的家长对孩子个性的自我挖掘,总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却忽视了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为此怎样才能做到挖掘,并培养孩子的兴趣,以便于培养孩子大致的人生方向呢?

成功人的成功难以复制,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些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的方式、方法。

为此记者采访了80后美女作家蒋方舟的妈妈,让他来帮忙讲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拨打襄阳致远中学的电话,电子语音会很贴心地提醒你,“这里是中国少年作协主席蒋方舟的母校。”事实上,这里不仅是蒋方舟的母校,还是蒋方舟从小长大的地方,因为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大学毕业后不久就进这所学校当了一名语文教师,迄今已近30年矣。

“当初怎么会在孩子9岁的时候为她找一家出版社出书呢?”“因为她已经写了哇。”别人觉得天方夜谭的一件事,尚爱兰觉得非常自然,“她已经写了六七十篇,够出一本书了。”同时又解释,“数量不是关键,关键是她和同龄人写得不一样。

”“不一样的写作,一定有不一样的阅读。”“对!我从来不推荐蒋方舟看什么作文选。她从小看书都是一本一本、一套一套地看,小学低年级看三毛,高年级看张爱玲。那时候不正流行王朔吗?她连王朔自己最不满意的小说都找来读了。

我是语文教师,我知道语文课本是按照中国孩子平均阅读水平编排的,蒋方舟既然学有余力,我就多给她开点小灶,推荐给她老舍钱锺书沈从文和马克·吐温。”“为什么不看作文选?”“作文选都是同龄人写的,不断地同义反复,意思不大。”

尚爱兰说,她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刚上学“文革”就开始了,“那时候看得最多的是高年级写的大字报。小学四年级偶然在姥姥的柴火堆里发现了一本《欧阳海之歌》,那是我看的第一本书。可以想象一个成熟作家的长篇对一个孩子文字能力的提升。

后来批《水浒》,我又看了作为‘反面教材’的《水浒》……1979年,我能以应届生的身份考上襄樊师专,应该与这种成本成本的阅读有点关系。”“后来成为一个作家,长期呆在一所中学会不会觉得屈才?”“我不是作家!

”尚爱兰连忙声明,“我写作都是在蒋方舟出书之后。蒋方舟1999年出书之后,我们家才开始上网。上网一看,好多人在写作,我就动笔了。所以我写作是2000年以后的事,后来‘榕树下’给了我一个金奖。”

 14岁是孩子的哲学年龄

在采访中,尚爱兰提到一个概念:14岁是孩子的哲学年龄——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思考一些形而上的哲学问题,精神上开始独立。因此在尚爱兰看来,“与孩子一起成长”还远远不够,父母还要学会适可而止,适时放手。

14岁之前,蒋方舟已经出版了4本书。阅读、消化、写作……巨大的文字吞吐量,让蒋方舟在14岁这个哲学年龄上让妈妈既自豪,又惭愧:“14岁之前是我给她荐书,14岁之后是她给我荐书。我推荐给她的书,她都生吞活剥地读了,她推荐给我的书,我看几页就打瞌睡……有些哲学书,太玄妙,我看不懂。”

既然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尚爱兰便放手让孩子一搏:蒋方舟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来到武汉,进了闻名遐迩的华师一附中,所谓“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女儿人格独立精神自由

浏览蒋方舟的博客,细心的粉丝会发现,从今年年初开始,蒋方舟打开了一个新的写作窗口:把英文小说翻译成中文。“翻译得怎么样?”作为妈妈,尚爱兰表现出了理所当然的审慎,“蒋方舟倒是很早就开始看英文原版电影了,不仅有迪士尼、好莱坞的大众影片,还有好多淘碟淘来的小众电影,阿富汗的、伊朗的……书呢,初一看原版《万物简史》。

高中看原版,在华师一应该是一种流行吧?但也就是自己读读,做翻译还要继续努力。”“我看她在大学社会活动很多。

”“社会活动也大多和读书写作相关,譬如每月为网易的‘公民阅读’荐书,每年为深圳的全民读书活动做评委,为公益的立人图书馆荐书、捐书……她周末往往会泡在清华旁边的万圣书园,看书,或者写作,一呆就是一整天。社会活动不会影响她的学习,相反会不断扩大她的社会圈子。父母能给予她的帮助已经微乎其微,圈子里的老师和朋友才能和她互相砥砺和照亮。”

“母女俩现在不交流写作了?”

“我早就不写了。应该还是各方面积累有限,写了两三年就枯竭了。我们俩现在只交流所有母女都交流的问题。”

“蒋方舟怎么评价你的作品?”

“啊,蒋方舟最看不上我的女性视角了!”能够被女儿“瞧不上”,尚爱兰骄傲得坦坦荡荡,“她一直是‘看不出性别’的全视角。”

“在蒋方舟从小到大的阅读中,你认为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