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琢后人 王尔琢“视名利如浮云”令人敬仰和怀念
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作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王尔琢曾立下这样的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言语中,王尔琢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与坚定信念表露无遗。1928年,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仍是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报载,研究王尔琢数十载的专家、湖南石门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贾国辉曾采访过王尔琢黄埔一期的同学郑洞国、参加南昌起义的战友李奇中、朱毛会师中的关键人物何长工。“他们对王尔琢的评价是特别能战斗。”贾国辉说,王尔琢曾参加过两次东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率28团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飞兵团长”。
贾国辉说,王尔琢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移,视名利如浮云,1927年蒋介石的亲信曾以擢升军长之职利诱王尔琢,企图拉拢他加入国民党,被王尔琢严词拒绝。
读《人民日报》推出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优秀指挥员王尔琢的英勇事迹,在震撼、感动和感慨的同时,对王尔琢严词拒绝蒋介石亲信的高官利诱,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
在对生命和信仰的选择时刻,王尔琢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把“生命高度”推向了人生的顶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
记得萧伯纳曾经说过:“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王尔琢用他25岁的“生命高度”后人留下了永远光明灿烂的“生命财富”。
特别是他“视名利如浮云”的高风亮节更是后人难得的一面镜子。应该说,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名利面前,有人看名利淡如水,有人追名逐利,二者看名利的境界判若云泥。
尤其是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因追逐名利而丧失党性原则、脱离群众,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事实早已警示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就必须摆脱名缰利索的羁绊。“心底无私,喜气洋洋;追逐名利,终日惶惶”。作为党员干部,在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能否做到“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困,不忻忻于富贵”,这既是人生的考验,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考验。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面对王尔琢“视名利如浮云”这面镜子,我们都会生发这样的感悟:正确对待名利,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够流芳千古,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不正确对待名利,即使是再大的人物,也有可能是遗臭万年。所以,我们只有准确理解和掌握王尔琢“视名利如浮云”的真谛及精髓,才能不为名利所累,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火炬燃得更加光明灿烂,才能以淡泊的情怀书写出高尚的人生。(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