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雄谣言止于真相 周六谣言多:谣言不止止于真相
近日,中山大学举办了一场“辟谣大会”。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健康类谣言已成为转发量最大的谣言,而周六往往是谣言散布的高发期。
参会专家表示,这种谣言得以广泛传播有三种原因:一是接收人群普遍缺乏专业知识,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二是验证困难,不少谣言真假混杂、以偏概全;三是鉴定成本高,造谣成本却很低。
俗话说谣言止于真相,科学普及、梳理事实都是预防和破除谣言的必要方法。把复杂的事实以浅显的方式表达,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这在推广科技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辟谣必然在谣言产生之后,先行一步的谣言往往影响力更大,辟谣稍显乏力,就会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境地。而指望更严厉的处罚,在提高造谣成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管理成本,效果未必理想。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试想一个人在生活中,要会认地沟油、能?辨黑心棉,分得清警察和保安、认得出正品和高仿,还得会背元素周期表……被生活教育成一个全才,显然太累,也不够现实。理想的状态是,我知道这件产品是达标的,便无需知道具体标准数值是多少;看到有正品标注,就不必自学鉴定方法。
辟谣乏力不过是个表象,所承载的是民间普遍恐慌、焦虑和不满情绪,还有舆论表达、观点论战过程中形成的心理芥蒂,具体表现就是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可见,谣言不止止于真相。谣言传播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所以要将预防谣言看作一个立体体系,一方面科学工作者、媒体和每个人自身都应致力培养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做好审批、监管和品控,搭建良好的公信力基础。
抗战“神剧”,别闹
4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部署会,要求在宣传纪念期间各地方电视台要安排优秀的抗战剧播出,把好内容关,不得对过度娱乐化的剧发证。随即,网友翻出一段视频调侃,片中某军官解释“让子弹拐弯是有原理的,手腕抖动给子弹一个水平加速度”,网友评价这是“最一本正经的吹牛”。
有抗战老兵表示,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剧”,老兵们的经历和“神剧”差距太远。当年没有手撕神功,手榴弹炸不下来飞机,更不会子弹拐弯的“新技能”。老兵们发愁抢来的枪没子弹,最怕被飞机发现然后被地面部队包围,伤病致死的战士比因战斗而死的战士还多。
即使缺乏军事常识,想必编导们也知道老兵记忆和自己的作品哪个更接近真实。电视剧有娱乐大众的功能,收视率是衡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表现战争和灾难场景,同时还不能引起观众不适是创作难点。但这不表示作者可以失去担当,放任自流。抗战老兵越来越少,荧屏上的“横店大捷”将给年轻人留下何种印象,如何告慰老兵们的努力,又怎样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歪曲?
把工作写成小说,不是不务正业
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的治霾题材长篇小说《霾来了》,近日经作家出版社再版8000册,这本小说除了雾霾话题,作者身份也颇受关注。
有环保官员将其视为“工作指导手册”;有公众把它当作“防霾参考”;还有环保企业视之为“产品开发指南”。当然,有关注必有争议,有人说环保官员写小说不去治理大气,是不务正业,还有同行打电话来抱怨他找麻烦。作者自称,写这部治霾小说是基于对本职工作的思索与探究,有感于身边的人和事。用小说来替代小册子,通过改编实例来警示官员,影响力更大。
文学作品更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小说虽然有虚构成分,但与现实雷同的情节却不是巧合。相比枯燥乏味的宣传手册,老百姓更爱看有人物、有情节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