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中国震撼》背后的故事
“1980年代是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虽然有很多挑战,生活也很艰苦,但对我的人生很重要,也为我以后研究中国问题打下了伏笔。”
“我不把自己看作外来学者”,与很多海归派不同,张维为非但没有刻意凸显自己的海外身份,相反却更强调自己的中国背景。
他会很怀念地谈起1980年代。作为“***”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1977年张维为幸运地考进复旦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部担任英文翻译。
“回想起来,那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年代,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每天都充满变革,各种新政策不断出台。虽然有很多挑战,生活也很艰苦,但对我的人生很重要,也为我以后研究中国问题打下了伏笔。”
担任***的英文翻译,是张维为引以为豪的一段经历。***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政治家罕见的大视野,尽管年过八旬,但是却像年轻人一样思维非常敏锐,而且思考的都是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的事情,把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大步骤都设计好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所以,张维为很愿意把自己称作“***主义者”。他坦言自己总结的中国模式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其实都是从***思想中吸取过来的。在平常的交谈中,他也习惯很高频率地引用***的言论。
由于当时外交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超过30岁就不再担任口译工作,于是张维为转去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工作,随即申请到日内瓦大学的国际问题研究院攻读硕士和博士,之后在瑞士从事研究和执教至今。
“相对来说在海外华人中我算是顺利的,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有自己的房子,不过,我买房子的时候也将近40岁了”,在很多场合,张维为都会笑谈自己听了电视剧《蜗居》里那句经典台词“我们两个人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后哑然失色的感受。在瑞士三十几岁就有自己的房子是不可思议的,大部分人都是租房子,住房自有率仅36%。美国的住房自有率大概60%,而上海高达75%。
多年来,张维为一直奔走于国内外,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崛起,分析中国的成就和问题,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发展模式,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学者的本分,实事求是地讲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非常珍惜自己作为学者的独立身分。不依托于任何体制,不受制于任何利益集团,不囿于任何学术偏见,自由自在地在世界各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希望这本书红过一阵子后,能够赶快回复原来平静的生活方式,静下心来做学问、思考、写东西”,张维为说,公众人物这样的角色实在并不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