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鹏军中日记 红军长征是怎样坚持下来的——读肖锋将军《长征日记》
( 77 ) 点击
(4) 评论
本文地址红军长征是怎样坚持下来的——读肖锋将军《长征日记》今天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肖锋将军的《长征日记》。肖将军的日记从红军长征从江西于都出发的那一天,1934年10月16日记起,几乎不间断地记到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那一天,即1936年11月23日。
肖锋将军是跟随在中央领导人身边的红一方面军的一位团级军官。在整个长征期间,他都是红军部队中的一名政治工作者,而在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按照毛泽东的号令开始东渡黄河作战的时候,他是红一师三团的团政委。
是红军作战部队的一名指挥员。当时他只有十九岁。我读过不少关于红军长征的史料,有亲历长征者的回忆录,也有后人写的纪实文学,甚至有外国人写的长征史。而读亲历者的日记还是第一次。
我不知道在当年亲历长征的几万红军将士中,还有谁写过并出版过日记?或许,这就是萧将军这本日记的可贵之处,而更可贵的是,即使是在战斗最激烈、转战最辛苦的日子里,肖锋都没有忘记每天记上几笔。
红一方面军一年多转战两万五千多里的长征,每一天遭遇的困难和危险,每一天走过的路,每一天打过的仗,都一笔一笔记得非常清楚。这正是我最希望阅读到的材料。由于肖锋将军在长征期间所担任职务的特殊性,他的日记展现给我们后人的,也是不一样角度的长征,或者说是我们很难从别人那里看到的长征的另一些图景。
由于肖锋不是部队里的战斗指挥员,他很少直接描述红军长征路上的历次战斗,他所写的都是战斗的准备和战斗的保障。
这准备包括从粮草到战士的临战时的精神状态。长征刚开始时,他是红一师三团的党总支书记,后来被调到师里担任政治巡视员,再后来被调到军团直属队担任总支书记。他的职责,除了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所有党团员在火线上要发挥身先士卒的先锋作用之外,还负责检查督促军队的群众纪律,无论打到哪里,都必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不仅不能扰民,还要帮助群众做好事,密切军队和地方的关系,还要帮助地方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党员,建立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和县区乡苏维埃政权以及游击队武装。
我们在别人的关于长征的著作中,看到的都是枪弹呼啸的战争,但在肖锋将军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即使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共产党人还丝毫没有放松建党和建政工作。
长征结束之后,毛泽东曾总结长征说,红军不仅是战斗队,还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指的就是走一路,建一路。最让我感动的是部队对于纪律督查的坚持。部队无论行进到哪里,都必须做到对老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
借老百姓的东西要还,损坏老百姓的东西要赔偿。日记中有两次记到战士在宿营时打破了东家的饭碗,都照价进行了赔偿。共产党深知中国的老百姓深受兵乱之苦,老百姓躲兵唯恐不及。
但共产党却要以严整的军容风纪以及让老百姓翻身做主人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红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新型部队,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部队,是老百姓自己的部队。肖锋将军当时负责的还有扩红、筹粮、收容落队人员、安置伤病员等工作。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来,扩红是肖锋当时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因为一路上的战斗,红军减员很多,必须随时有新兵补充进来。但我们又不能象国民党部队一样强拉壮丁,必须是群众自觉自愿参加的。
这一点红军做得是非常不错的。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一是由于红军重视了群众纪律,并及时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老百姓自己的政权和武装,使老百姓相信红军是自己人的队伍;二是所到之处的老百姓都太苦,也就容易被发动。
在萧将军的日记中,记得最多的就是某日扩红多少。有时还记得非常详细,如这一天来参加红军的人和他的家庭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少数民族兄弟参军的,也记清楚是哪个民族,为什么要来参军。毛泽东到了延安总结长征时,除了说到转战两万五千里,横跨十一个省,建地方党多少,建地方苏维埃政府多少之外,还有一个数字,就是一路上的扩红,有四千多人。
想想当时最后胜利到达陕北的红军只有万把人,这四千的数字应该说是不算小了。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过的一个有关红军长征的数字。筹粮的困难就更大了。在江南地区转战时,这个困难还好解决一些,因为到处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地主老财,有土豪。这个时候,红军筹粮掌握一个原则:尽量不想群众要粮,部队的粮食供应,主要从打土豪中解决。
如果实在满足不了,就按市价向群众购买。也就是说,向群众买,是必须付钱,而且是要按市价付足钱的,而向地主老财要的粮,是没收,一分钱都不给。虽然红军长征是一次被迫的转移,当然不可能把粮仓扛在肩上一起走,只能打到哪,吃到哪,硬是凭着打土豪的收获,支持着这么大规模的红军部队爬山涉水、与敌人的围追堵截战斗了这么久。
当时让肖锋和他领导的红军炊事员们最苦恼的不是缺粮,而是国民党部队空中和地面的袭扰和迫战。
有时炊事员刚把大锅支上,正在取火的时候,警报响了;有时甚至饭刚刚煮熟,正等着战士们来开饭,附近的枪炮声响了,紧张得连煮好的米饭都扔给了敌人。筹粮最困难的日子是到了川北藏人区的时候。
这里本来就地广人稀,更加上国民党和藏人部落头领们的宣传,藏族百姓对过境的红军部队充满了敌意。他们不仅远远地避开了,还坚壁起了他们的粮食。由于筹不到足够的粮食,红军过草地就显得特别艰难。
在过草地之前的长征途中,红军虽然也受饿过,但没有饿成过草地时的样子的。红军过草地死了很多人,人们都以为是被草地的泥潭吞没的,泥潭确实吞没了不少人,但更多的人是饿死的。红军们不仅没有吃食,连盐都没有了。
他们长期缺盐,这也是使他们无力走出草地的一个因素。肖锋他们在草地里一共走了六个昼夜。他在最后一天的日记中记到了他当时饿得头晕耳鸣,两脚发飘的感觉,但他坚持着没有倒下去,终于活着走出了草地。如果在草地上再多走一天,说不定肖锋的命也丧在了那里。
肖锋自感幸运,因为在他的日记里,记载了很多有名有姓的战友在草地上的牺牲。在长征途中,战士们最怕的是受伤。当年在根据地打仗时,有老百姓抬担架,有战地医生,也有后方医院。
受伤后不仅能得到治疗,伤愈后还能回到原来的部队,或者另行安排工作。但在转战的路上,受伤的战士只能被拉下,死活也就顾不得了。只有打到贵州遵义的时候,因为当时党中央想在滇黔川边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的根据地,而且初步进行了根据地的建设,当年四渡赤水期间的红军伤员能得到地方协助安排外,一路上红军被落下的很多。
落下意味着什么?受伤的红军战士是很清楚的,所以有些伤轻一些的,死活要跟着部队一起走,而伤重的,自知转战中的部队不能带着他们,干脆自杀以免留在地方会落到国民党的手里。
肖锋的日记里就记到一位副连长,用一颗手榴弹了结了自己的生命。长征期间,威胁红军将士生命的,除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和雪山草地的严酷自然,还有对汉人军队不怀好意的少数民族武装。
他们躲在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用冷枪,用刀,用箭,杀死了很多掉队的、外出筹粮和其他执行公务的红军战士。肖锋的日记记着有一位作战非常勇敢的红军团政委,就死于民族武装的乱刀之下。
他直接领导下的方面军直属队有两个通讯兵,在部队宿营时,他们在营地附近架设电线,也被借着夜幕偷进营地的民族武装分子杀死了。肖锋自己也有一次十分危急的经历,那是在一天的午后,他来到屋外小便,正便着时,突然见前面树林里飞快地冲过来四五个手持大刀的汉子,吓得他连裤子都来不及系上,就一边提着裤子一边跑才摆脱了危险。
我们在有关长征的书籍中,只读到红军通过彝族地区时彝族的首领小叶丹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歃血为盟的故事,而红军惨遭少数民族武装杀害的事情很少有人提起。
但红军并没有去搜捕这些一直紧紧地跟着却从不露脸的民族武装人员,在进入民族地区之前,红军就制定了民族政策,要求每一个红军将士做到尊重民族地区的信仰和习俗,不进寺庙住宿,不毁损佛经和其它寺院财产。
肖锋在日记中多次记到,在红军夜宿民族地区时,宁愿露宿高原也不进寺院。以前的政府实行大汉族主义,使少数民族深受其害,他们对红军部队的仇视也毫不奇怪,但红军所实行的民族政策,是要让民族兄弟们了解到,共产党实行的是民族平等政策,尊重民族和宗教,主张民族自治。
这也是一支新型军队的风貌。肖锋的《长征日记》虽然只是薄薄的一本,但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所忽略了的红军长征的细节和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内容。
最后再记述一下肖锋在日记中情不自禁地纪录到的一个细节。那是在红军翻越过大雪山夹金山之后,中央红军终于遇上了红四方面军专门派来迎接中央红军北上的先头部队。在这支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里,竟有一批女战士在欢呼着。
这让肖锋感到很兴奋,这是1935年6月15日的日记:“看到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部分战士,其中还有好多女战士,她们见了我们亲切地问候:同志哥,你们辛苦了!有半年多没有看到过女兵了,今天见到,十分高兴!我想起从中央苏区出征到湘江以前,我们一方面军男女小红军很多,一路上许多人掉队或牺牲了,尤其是女战士,没剩下几个了,心里实在难过。”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