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铜管李长杰 浴火重生再腾飞——访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董事长李长杰
“在经历了发展的阵痛与波折后,我们浴火重生,迎来了又一次腾飞机遇。”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杰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时说:“通过与国家级的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金龙集团获得了破茧蝶变的良机,重新站上了发展的潮头。”
李长杰透露,2016年金龙集团将实现精密铜管产销量38万吨,较上年增长10%左右。
再回首,领军行业铸辉煌
据了解,金龙集团前身是河南新乡无氧铜材总厂。近二十年来,几经改制和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精密铜管行业领军企业,尤其是高精度铜管产能、技术、市场方面优势突出,已跻身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100大跨国公司。
李长杰向记者介绍说,在产能优势方面,金龙集团拥有境内外11家铜管生产厂家、23条铜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65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空调与制冷用高精度铜管生产厂商。截止2015年底,公司累计生产销售铜管360万吨,其中出口70万吨,累计实现国内销售收入2560亿元,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
在技术优势方面,金龙集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其开发的“精密铜管金龙工艺”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铜管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的连铸连轧法等4项工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联合拉拔工艺等8项工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05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美国专利2项,其他国际专利13项,主持制定国家精密铜管行业标准8项。
在市场优势方面,金龙集团是国内外大型家电制造企业的核心供货商。据统计,2015年,金龙集团精密铜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北美市场占有率超过40%,亚洲市场占有率达25%,欧洲市场占有率接近20%。
正是这些优势,鼎定了金龙集团在精密铜管行业的龙头地位,成就了一个传奇般的企业发展标杆。
遇困境,资金紧缺几多愁
机遇与风险并存。战略上的高歌猛进和“重债轻股”的资本结构,近年来也给金龙集团上了一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流动资金紧缺。
“不知怎么的,金龙集团忽然缺钱了。”李长杰向记者坦言:“金龙集团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能规模上打了胜仗,但在资本运营方面吃了不少亏。”
2014年底,金龙集团梦断IPO;2016年5月,上市公司海亮股份(行情002203,买入)终止与金龙集团重组。“金龙集团从资本市场败下阵来,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自己——对资本市场认识浅,路子少,步子慢,而企业在粮草未行前又扩张太快了。”李长杰反思说。
本想从资本市场融资、再上发展新台阶的金龙集团,一度陷入了资金困境,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
新机遇,合作踏上新征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金龙集团的内在优势得到了正在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庆方面的重视。2016年6月,金龙集团与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化危为机,踏上了新征程。
“实事求是地讲,金龙集团的基本面总体是好的,流动资金困难是暂时的,是发展中需要借力迈过的一道坎。”李长杰说,在重庆市、河南省的支持下,万州经开区正与金龙集团按照“三步走”的合作战略,有序开展实质性合作——第一步进行委托加工合作,第二步开展产能合作,第三步推动资本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李长杰告诉记者,今年7月以来,万州经开区直属国有独资公司——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已斥资近8亿元人民币,与金龙集团开始实质性战略合作。目前,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成为金龙集团的股东,而且即将成为金龙集团与德国KME公司合资成立的香港凯美龙公司股东。
同时,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金龙集团开展委托加工合作也已形成规模化。他进一步透露,万州经开区还组建了一支额度不少的基金,将用于下一步扩大与金龙集团的“三步走”战略合作。
李长杰告诉记者,“万州经开区在金龙集团陷入资金困境时,毅然选择与金龙集团合作,反映出重庆方面独到的战略眼光,金龙集团将倍加珍惜、再创辉煌。”2017年,金龙集团将突出精密铜管主业,加强与万州经开区合作,力争精密铜管产销量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