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 IPO 功臣、最神祕人物蔡崇信首度接受台湾媒体采访
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阿里巴巴最为神祕的人物。这名出生自台湾的美国律师,15 年前加入马云的“十八罗汉”,共同创办被称之为“世界最伟大市集”的阿里巴巴,1此后一路主导集团的募资、财务与法务,包括阿里巴巴在美国创纪录的上市过程,蔡崇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昨天下午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首度接受台湾媒体采访,除了重申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发展电子商务,也直接谈论对手,并且在稍晚的时候再度到双 11 战情大厅发表简短谈话,本文为蔡崇信两次的发言整理。
首先蔡崇信谈到今年的双 11,他告诉大家,除了关心各种纪录数字之外,不妨退一步来看整个大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已经透过这次双 11 彻底展示出来,这是相当惊人的,也是为什么尽管每一年举办双 11 的时候,他都会觉得或许明年就无法继续成长了,但仍然年年创下新纪录的原因。
他也谈到电子商务以及周边生态系对整个中国经济做出的贡献。他说,在阿里巴巴 15 年间成长的同时,也协助中国的经济模式从过去的出口导向,逐渐转换成满足、扩大内需的模式。“我个人对于阿里巴巴的电商模式能够改变中国经济模式感到很骄傲。”蔡崇信说。
蔡崇信于晚间在战情大厅演讲时也提到,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渗透率仍然相当低(只有 9%),换句话说,阿里巴巴的生态系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他指出,中国有 13 亿人口,6 亿多的上网人口,当中的“电商人口”却只有三亿多,这也是为何他对于未来的成长空间感到乐观。
阿里巴巴被经济学人称作“世界上最伟大的市集”,但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生态系才是真正的关键。蔡崇信剖析,阿里巴巴的业务模式可扩性(scalability),今天假如阿里巴巴样样都要自己来,自己找货、自己管库存、自己做物流、自己卖货,那么像双 11 这么大的量,即便是阿里巴巴也无法办到。
蔡崇信说,今天许多竞争对手,都说自己在做电子商务,只是将线下销售那一套搬到网络上来,没有实践“互连网精神”,这样是没有办法跟阿里巴巴竞争的,他相信物联网精神就是一种包容的精神,而生态系赋予的可扩性是阿里巴巴与对手的不同之处。
另外,蔡崇信特别提到了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成长到今天的规模,靠的就是技术能力。他说,无论是数以亿计的订单,或是商家的库存管理,全都是在阿里的平台上运作。根据营运长张勇在双 11 落幕后揭露的数据,今年阿里云计算的云计算服务处理 95% 双 11 订单,去年这个数字是 75%;而昨天下午支付宝技术长程立也提到,在昨天双 11 的支付部分,支付宝已经能够处理峰值每分钟 285 万笔,远高于去年的 79 万笔。
阿里巴巴已经掌握了中国 80% 的行动电子商务市场,蔡崇信认为阿里巴巴未来的行动战略将聚焦在数据与阿里巴巴的“云 OS”。数据是阿里巴巴确保使用者体验的重要参考,使用者透过阿里巴巴旗下各种行动平台浏览商品、购物、沟通,要打磨使用者体验的关键就是靠数据来改善。
尽管先前曾经遇到一些阻碍,2阿里巴巴依旧坚持全力发展自己的行动作业系统云 OS,但不像亚马逊,阿里巴巴无意发展自有的硬件,因此面对记者提问,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不会收购手机厂,“再买一家手机公司对阿里巴巴而言是多此一举。”
IPO 之后,阿里巴巴手上有大把的资金,各界都很好奇中国的电商巨人会如何进行投资与布局。晚间蔡崇信在双 11 战情大厅也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他说阿里巴巴的收购/投资逻辑有二,一是能够增加使用者,并且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粘性的,蔡崇信以最近收购的行动浏览器公司 UC Web 为例,指出 UC Web 是中国最大的行动浏览器公司,活跃使用者高达两亿。(阿里巴巴在今年三月也重金投资通讯 app“Tango”)
另外一个投资逻辑也是蔡崇信一直强调的使用者体验,他举了阿里巴巴与海尔的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在天猫上销售大型家电,不仅到府送货、安装,还会做后续的使用者满意调查。“大家电不光是送货的时间,而且还帮你做冷气装好,冰箱给弄好,过几天还打电话来问你这个东西是不是满意?像这些对我们来说,我们做投资就是要提升用户的体验。所以这是我们后面的这些逻辑。”蔡崇信说。
阿里巴巴在投资的脚步早已是外界关切的重点,他们的名字与 Google、Facebook 和腾讯都出现在 Mary Meeker 2014 年网络趋势报告中——当时他们甚至还没 IPO。
来自台湾的蔡崇信也给予台湾企业一些建议,他说过去台湾的制造业很擅长面对国外的大客户,但是天猫和淘宝的经验,让他觉得,或许台湾的公司也应该学习如何面对终端的消费者。事实上阿里巴巴对商家做的事即是“了解客户的客户”。
在募资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蔡崇信给台湾新创公司寻求国际资金的建议很直接,“如果能将中国大陆看成一个(目标)市场,这样消费者变多,投资人肯定也会来追捧。”
除了电子商务,在被问到韩国市场,蔡崇信提到自己对韩国从过去输出商品,成长到今日“输出文化”感到相当敬佩,未来阿里巴巴会引进更多来自韩国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他希望能够学习韩国培养整个娱乐、流行文化的机制,而不是只向他们购买内容。
在阿里巴巴大张旗鼓进行双 11 的同时,对手的攻击也没少过,如果读者在百度搜寻“苏宁”,“宁”字一输入完毕,网页就会出现整页明显针对双 11 的广告,而且,也在今天,中国部分城市的报纸上也出现了整版苏宁易购广告,刊登明显针对天猫双 11 的广告。3
因此,当媒体报导阿里巴巴为“双 11”注册商标时,许多人会质疑阿里巴巴的用意,为此,蔡崇信在受访时表示,双 11 是属于消费者的节日,不容遭人滥用、诋毁整个双 11 节日。阿里巴巴三年前申请了“双 11”商标的用意正是如此。
近年有许多新创公司接连完成高额募资,一个比一个高的交易前估值令人不禁担心:泡沫是否又来了?此议题总是能在网络圈引起激辩,Inside 过去曾经写过多篇相关文章,于是我们也问了蔡崇信对科技泡沫的看法。他表示,泡沫的现象不只出现在美国,全球各地,例如东南亚也有相同的情形。
接着蔡崇信话锋一转,谈到之所以会有泡沫,是因为人们对未来感到乐观,然而他并不担心泡沫问题。他说,或许一些区域或是公司会有泡沫问题,但整体环境他并没有看到泡沫的问题,如今新一代网络公司的体质与前一波为人所知的科技泡沫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新创公司规模更大、使用者更多,最重要的一点,不少都已经有营收、甚至是获利。
当我们询问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投资策略,他说阿里巴巴在美国有一支很小的投资团队,目前的策略是先采小额的投资,用少数股权投资的方式去支援当地的创业者和新创公司,而不是采用激烈的并购手段。
前一阵子,阿里巴巴与微信之间的“战争”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蔡崇信说,我们要关注的应该是客户的质量而非数量,整个阿里巴巴平台有多达 2.17 亿的使用者,每一个使用者都是会花钱购物的客户,而微信的使用者虽然更多,但使用者的主要目的是沟通、聊天,而非购物,他相信微信在客户转换方面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然而,阿里巴巴先前力推自家的即时通 app“来往”、马云的发言,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自己并未轻忽微信在行动电商方面的威胁。
我们认为,即时通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非常有趣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乐酷天并购 Viber、Line 想发展行动电商、Facebook 如何运用旗下的即时通 app、Instagram 与 WhatsApp,当然,还有阿里巴巴的淘宝、来往,以及支付宝未来在社群功能的发展,都是值得观察、追踪的焦点。
想在Android 手机欣赏更多有趣图集?免费下载 GigCasa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