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放一带一路 沈国放:建设“一带一路” 中华文化要先行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天下午,沈国放大使在"扬州讲坛"作了一场"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专题报告会.沈国放,外交部原新闻发言人.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

昨天下午,沈国放大使在“扬州讲坛”作了一场“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专题报告会。

沈国放,外交部原新闻发言人、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理事。后调《世界知识》出版社任总编辑。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

昨天的讲座现场,沈国放大使结合自己外交生涯的宝贵经验,穿越古今,纵横中西,畅谈剖析“一带一路”建设的宏大课题,给人启示。

本报今特辑录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鉴真图书馆,第二次来扬州,扬州有很多吸引我的特点,历史悠久,有2500年了,在中外交往历史上有特点,有故事,无论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有很多关联。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扬州狮子头,扬州包子,扬州炒饭,还有扬州修脚。

我的脚不大好,在北京其他地方都修不好,往往好了几天又不行了,上次来扬州,去修脚店修过,彻底没有再犯。扬州吸引我的地方太多了,瘦西湖不亚于西湖,扬州城市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以在“一带一路”上发挥更大作用。

文化引领“一带一路”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这个决策,受到普遍欢迎,顺应了全球合作发展的潮流,是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有机结合,成为现实后,将成为跨度最长,最有经济发展潜力的走廊,实施前肯定有很多困难,也有很多障碍。所以我们要坚定,扎实做下去。

我们的企业出国,环保建设等问题,都值得事先考虑好。我们在中亚有个炼油厂,有烟囱,居民有意见,最终圆满解决。这其实跟我们行为方式有关,应该召开居民介绍会,对项目进行介绍,建厂解决劳动力问题。在南苏丹,也有炼油厂,当地居民都说好,建了炼油厂,招了很多工人,还修建了公路、学校、医院,工厂和企业走出去,要注意行为方式。

“一带一路”,文化走在前沿,文化上相互融合,增加了民间力量的融合,超越意识形态。现在对外投资,资源类占据很大比例,41%的海外投资都是资源,中华文化要先行。

中华文化有5000年历史,经久不衰。我在苏州一家饭馆吃饭,饭馆干净,服务员很有礼貌,我问老板,服务员很好嘛,怎么教育出来的啊。老板说,让他们读《弟子规》,中国文化有很深的魅力,更要与时俱进传播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有很大的改变,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更好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建立和谐社会,文化外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项目走出去,必不可少。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保持下来,发扬光大。我从米兰去瑞士,对面有位日本的母亲带孩子,旁边是中国母亲带孩子,日本孩子吃东西,母亲就把包装纸放在包里,而那个中国孩子却把包装纸扔在地上。中国人去外国旅游的人很多,米兰广场,莫斯科广场,戴高乐机场,很多中国人。这就提出了形象的问题。

理性定位好中国位置

理性定位好国家在国际上的位置,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形象重要性日益重要,对内增强国民的自信力,对外吸引外资,发挥更多的作用,能够化解危机。

不管各国的经济形态如何,国家形象都是重要的话题,越来越重视文化力量的建设。其中有很多因素,首先要清楚明白自己在国际上的位置。美国觉得自己是国际领袖,任何事情都要出面。美国是超级大国,不断谋求盟国的力量。中国位置就是发展中国家,政治体系不同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不同会长期存在,具有很大的潜力,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上升,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联合国讨论重大问题,主要是五个常任理事国的讨论。中美两国的意见很关键。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和国际互动越来越多,同时也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盲目乐观,中国就在一个大的国际关系之中,不要片面夸大宣传,要实事求是。

增强软实力树立国家形象

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树立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承载着内容建设的任务,西方国家的人文风情被认可,并产生影响,比如意大利,就想到文艺复兴,还有德国的古典哲学,美国的《独立宣言》……我们在保护文化时,更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不能固步自封,民族文化决定文化外交的生命力。

传播,先是纸质的,后来是电视广播,现在是互联网,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值得研究,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文化是交流情感的最佳手段,人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丰富多彩,潜移默化,渗透力强,各地举行的“中国年”很成功,反响也很好。

中医慢慢被接受,理疗、针灸这些影响了很多人。中亚一个国家的总统夫人,颈椎有问题,她去三亚疗养院,定期针灸,很快就好了,结果这个中亚国家和中国签订了多个项目。德国一个州长脚不好,派出针灸大夫,给他扎针按摩,后来好了,他就到处宣扬中医了不得,联合国举办过中国食品周,很受欢迎。借助媒体力量,发出自己声音,展示文化风采。

文化力量是很大的。中美放宽美国电影的限额,现在是34部,美国就很开心,觉得电影可以影响中国人。软实力不仅仅是文化,文化还有很多要素,各种形式的国家行为都能从不同角度对国家形象造成影响。中国派出维和部队打击海盗,帮助救援外国地震。

奥运会、世博会,都有中国的声音,抓住世界聚焦的机会,传播国家形象。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形象树立很重要,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来旅游的外国人也很多,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70%受访者认为,北京比他们认为的更为现代,更加高科技。冬奥会申报成功,将来也是一次展示的机会,会向世界展示不一样的中国形象。不难发现,文化影响力非常之大,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文化产品占43%,欧盟34%,日本10%。中国的比例还很小,主要在于文化产品缺乏创新。

传播国家形象方式很重要

要用对方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来传播国家形象,西方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别,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必须专业化,中国的形象要客观分析。需要善于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为何《阿凡达》票房那么高,美国有迪斯尼,也有百老汇、奥斯卡。饮食上有星巴克、麦当劳,星巴克在全球都有很多店。我们要学习他们成功的方面。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学在美国,高科技的苹果也那里。

让别人接受,才能把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文化宣传如同下厨房,有了好食材,还要有好的厨艺,这样客人才会喜欢吃。美国朋友说,你们有很好的故事,可惜没有讲好。包括孔子学院,海外已经不少了,要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办下去。

宣传传统文化,要注重主动性。四川汶川地震,大量新闻、报道快速准确,各级官员敢于接受电视直播,很多官员在媒体面前缺乏自信,面对提问,不能说上半个小时,一定要言简意赅,这就是接受电视采访的技巧。我去日本朝日新闻,我就要求直播,编辑给的时间有20多分钟。

我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形象不打折扣传播出去。接受采访也是一个斗智的过程,媒体背后是公众,有时候提问刁钻,如果意气用事,那就会给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

文化走出去很重要,走进去更重要。

记者 桂国 王鑫(根据讲座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