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强张艺谋 华影第一制片人江志强 李安与张艺谋的幕后推手

2017-06-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江志强的外表不张扬,加之他为人低调,不喜欢身边有助手或下属跟着,很多重要的场合,一个不留心,你就错过了这位华语电影圈中数一数二的幕后风云人物.不过,江志强没有错

江志强的外表不张扬,加之他为人低调,不喜欢身边有助手或下属跟着,很多重要的场合,一个不留心,你就错过了这位华语电影圈中数一数二的幕后风云人物。不过,江志强没有错过华语电影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在政策允许外商可以在中国内地建立电影院时,江志强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李安用功夫武侠冲击好莱坞时,江志强以制片人的身份为他“磨”到了750万美元的投资;在张艺谋跃跃欲试要开辟内地大片时代时,江志强指导他将几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拔高到2.

5亿元人民币。在旁观者眼中,江志强是“让华语电影在好莱坞取得商业成功的第一人”,可这位李安和张艺谋的幕后推手对自己的评述只是简单的一句:“我是个很相信电影的人。”

《色

戒》、《卧虎藏龙》、《英雄》(从上至下)都由江志强出品

13岁开始随父亲学习电影发行

安乐电影公司的创始人是江志强的父亲江祖贻,一直以来都是从事发行华语片以及经营戏院的营生。1994年的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曾为江祖贻颁发过“专业精神奖”。而香港著名女影星夏梦在“退休”前,据说将她一手创立的青鸟影业卖给了江祖贻。

现年56岁的江志强从少年时起,已参与到父亲的生意当中。最出名的典故莫过于江志强13岁时,曾随父亲飞往丹麦寻找适合香港市场发行的电影,彼时江志强还“一不留神”观摩了人生的第一部三级片。“现在不一样了,电影变成了我的事业,我很热爱电影。

”从父亲手中接过安乐影业后,江志强将其壮大发展了许多。如今的香港安乐影业依然以发行外国电影为主,一年不少于四五十部,既有主流商业片,也有不少冷门的艺术电影。同时,江志强还拥有一条占据香港票房半壁江山的百老汇电影院线。

其影院分布在港九新界,共有8家,影厅数量近60个。在香港稳步发展的同时,安乐也将电影发展的触角延展到中国内地以及中国台湾。李安的第一部电影《推手》是由江志强负责发行的,田壮壮的《蓝风筝》也是江志强投资的。江志强还早早介入了内地影院的经营,1986年,他就投资建立了深圳南国电影院。如今,江志强在北京、武汉拥有3家电影院。

早年积累的资源,使得江志强如今可以轻松坐拥《色

戒》、《不能说的秘密》、《木乃伊3》等“必然赚钱”的影片的发行权。此外,与早年父亲只能引进发行一些非主流的西片不同,如今江志强手中固定有着环球、索尼两大好莱坞公司的影片在华语区的发行工作;2006年,他还当选了奥斯卡评委,成为极少数荣膺这一殊荣的华人之一。

时不时,安乐公司还会代理一些其他发行公司羡慕不来的好莱坞电影。好比刚刚在奥斯卡上拿了8座小金人的《贫民富翁》,其华语区的发行推广就是由安乐公司在运作。

制片、发行、影院经营已然一体化,加之去年签约了首位艺人汤唯,外人看来,江志强的安乐公司已经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王国”。可江志强自己说:“我们只是一个由50多个比较热爱电影的人聚在一起做事的团体,不是什么王国。真正的王国应该是美国公司那样的,每年制作30部电影,发行50部电影,全球都有公司。像是美国的环球公司,每天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里,都有影院在放映它的电影,这才是一个王国!”

那安乐公司会成为一个“美国电影公司”么?“我没有做王国的野心,可能这就是我到现在还算成功的一个方法。”江志强谦虚地说,“没有野心,就不用一年要拍30部电影,不用每个人找你来拍电影,你不用逼着自己去拍。没有拍片的压力,就不用把这个导演扔掉,再请一个新的导演来拍。不用忙,不用烦,知足就够了,这说不定就是一个道理。”

计划回归香港电影市场

1989年,当江志强从父亲手中接下安乐影业时,香港本土电影的发展还算欣欣向荣。“当时,香港有很多老的大电影公司在拍电影,比如嘉禾在运作。我就觉得当时没有必要去争一些港片的拍摄机会,已经有太多人去拍了。如果非要去争,大家都去抢,就会把价钱提高了,制作费上涨。所以,当时我就在台湾、大陆这些地方投资拍一些电影。”

如今的香港电影已不复当年的辉煌,许多知名的导演纷纷北上,寻求内地这个更大的市场的庇护。而江志强却计划着回归香港本土市场,资助一些有实力的新导演拍摄电影,他说未来这几年,他有很多港片的拍摄计划。

第一次做导演就得到江志强鼎力支持的香港金牌编剧岸西,形容江志强这个老板是“真小人”,因为“他会给你最低的预算,并且对你每一个需要超支的想法说‘没钱’”。“我拍电影从来没有打算每部都赚钱。有些电影不赚钱,但是你想想,我们中国现当代最赚钱的导演,拍第一部戏的时候都不赚钱的,如果当时他们的第一部的老板就说这个不赚钱不拍,那么现在哪里来李安、哪里来张艺谋、哪里来陈凯歌?”江志强说他长期以来都在参与新导演的扶植计划,因为他觉得自己运气很好,遇到了很多天才的导演,让自己赚钱了,“我不是看这个本子赚钱不赚钱来投资,而是看喜欢不喜欢,值不值得来做。

我对成功和失败从来都没有看得很重,所以拍了一个电影很失败我也不会受很大的打击,拍了一个很成功的电影我也不会高兴到睡不着。我都是抱着平常心去把每件事情做好的。”

赔完了钱之后才退休

感觉上,江志强的电影都在赚钱,可他自己说,如果去IMBD上看,会发现很多电影后面写着“这个是赔的”,还有一些后面的跟帖是“这个没看过”。“其实我在香港拍过很多赔钱的艺术电影,”江志强坦白地说,“而且将来我们公司将着重在中国内地发展这方面的东西,把一些另类的艺术电影引进内地。这些东西即使赔钱我也会觉得赔得很高兴的。”

在香港,江志强最出名的“电影艺术行为”算是在“九反之地”的油麻地庙街附近所开设的百老汇电影中心,该中心有4个映厅,每年必放映至少50部以上的非主流电影。

“我妈妈经常问我:‘哎,你什么时候退休啊?’我说:‘把钱赔完就退了。’她说:‘你不要把我退休的钱赔掉就好了。’”说这番话时的江志强完全不像一个已50多岁,久经影业商场的精明商人,“我现在还是很喜欢做‘看电影’这件事。你一定要很热爱这个行业才可以在最辛苦的时候坚持下去。”

将《卧虎藏龙》《英雄》推向美国

在江志强的“电影功绩簿”上,李安和张艺谋处于最醒目的位置。勇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和刷新了中国内地电影在北美公映票房成绩的《英雄》的幕后功臣都是江志强。

“在《卧虎藏龙》之前,海外把华语电影都是当作艺术电影来看待,通常成本都比较低,发行商给的价钱也比较低。”据江志强回忆,尽管《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等电影早已进入美国市场,但真正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的第一部华语片还是《卧虎藏龙》。

1500万美元的成本于如今的华语电影圈而言已完全能接受,但在《卧虎藏龙》开拍的1999年,整个华语电影都处于低迷的状态中,1500万美元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就在李安说服了所有演员,带着一群人来到新疆准备开机时,台湾投资方突然撤资,使得李安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当时,就觉得李安是个很好的朋友,就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了,没想太多。”同时,江志强花了一年的时间,游说当时的美国投资方索尼公司先预支75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

“当时想拍一部成本这么高的华语电影是很困难的,整个亚洲都找不到投资人,只有在美国才能成功融资。所以我们找到索尼公司,有他们的参与才把这个电影拍成了,这个很重要。索尼公司当时蛮信任李安,所以他们就答应支持这个电影。”

《卧虎藏龙》勇夺奥斯卡四项大奖,还在北美赢得1.28亿美元的票房。江志强形容这其中有运气的成分:“拍电影就像赌博,放到今天,《卧虎藏龙》未必会大卖。”然而,《卧虎藏龙》一役的确让华语导演看到了通往好莱坞的捷径。

于是,2001年,张艺谋带着《英雄》的剧本找到了江志强。“其实我跟张艺谋认识很多年了,以前张导很少和外面合作,都是在中国内地拍,我当时鼓励他不要把自己所有电影都锁在中国内地,鼓励他多和海外合作。

”据张艺谋后来介绍,他最初给江志强看的本子,预算只有几千万元人民币,但江志强却鼓励他启用最强的明星阵容,把预算提高到2.5亿元人民币。2002年,《英雄》全国公映时,江志强还曾说过:“这个电影不是拍给内地观众的。”如今再来解释这句话,江志强还是那句话:“因为我们当时目的很明确,要把《英雄》打进海外主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