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良回应“不鼓励农民孩子上大学”:越穷越要走出去

2018-05-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政协网与凤凰网联合推出人物访谈栏目<民意代言录>.3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在接受对话时指出,农民工称谓带有歧视色彩,政府应该允许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贫困家庭的小孩,包括山区里面的小孩,更需要教育,更需要高等教育,政府可考虑教育移民.    农民工称谓有歧视色彩    问:您提到农民工二代遭受着歧视,你觉得农民工是应该回去,还是应该留在城市?    陈章良:说到农民进城,从出现人类开始发展,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但那不叫城市.随着生产效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政协网与凤凰网联合推出人物访谈栏目《民意代言录》。3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在接受对话时指出,农民工称谓带有歧视色彩,政府应该允许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贫困家庭的小孩,包括山区里面的小孩,更需要教育,更需要高等教育,政府可考虑教育移民。

    农民工称谓有歧视色彩    问:您提到农民工二代遭受着歧视,你觉得农民工是应该回去,还是应该留在城市?    陈章良:说到农民进城,从出现人类开始发展,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但那不叫城市。

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大家围在一起,日子好过了,聚聚慢慢就形成一个大的城市,这是很正常的,古今中外都是这样。

建国后第一次工业大发展的时候,就是去农村招工,难道不是农民工进城?只不过那时候工人很伟大,很光荣,所以农民都进城了,有固定的工作,有固定的工资,大家很高兴。

事实上就是农民工进城,当时并没有把它叫农民工进城,而是工人。    农民工字眼出现时,我还有点不太乐意,我觉得好像是对人的一种歧视,我觉得他们就是工人。很多人都是从农民进来的,我们都是农民子弟,都是一样进城。

我还记得,我在一次座谈会上说不要叫农民工了,他们和我们一样,不要分出界别。比如说进城务工人员的小孩填表时,要填说爸爸是干什么的,都没有几个人愿填,没有人愿意填爸爸是农民工,小孩子也不愿意用这种名字。

    我认为这个字眼一种歧视的感觉,这是第一点。农民进城就是一波农民过来,然后打打工,找份工作做,只要有了工作他就和我们一样。    农民工应享受市民待遇    他们进城以后,通过汗水和努力找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和五十年代进城的那一波人是一样的,是在钢铁厂工作,还是作城市环卫工人都没有关系,大家都是做一份工作。

那么他找了一分工作,有固定收入,我觉得我们社会应该认同他,比如说合同上签的是工作一年后再续签一年,这就是份工作,他在建筑工地上,哪他就是建筑公司的一员。

所以我一直就认为,农民工进城以后,城市应该给予他们这种同等待遇,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他们工作了若干年后,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固定住房,我认为,不同的城市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一个决定,比如说进城多少年,由他所在的公司出一个证明,证明他没有违规违法,表现很好,我觉得城市应该开个口,让他们成为城市居民。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户口对购房、购车都有限制,前几年户口还没有显得太重要,现在又变得很重要了。

世界上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说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你可以申请绿卡。这样的话就可以鼓励农民工进城后努力工作,要表现好,不要违规,要努力挣钱。这样就能让大家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我可以拿北京户口了。

    允许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    很多人在城市打工了很长时间,他们的小孩可能也很大了,所以叫第二代农民工。

第二代农民工里面有两波,有一波儿是在农村长大后进的城,还有一波是他们父母在城市打工时生下的小孩,数量也不少,他出生在城市里,医院也可以证明的,但户口上写的却是原户籍的户口。

小孩子是无辜的,他会觉得我生在这儿,也和其他小孩一样上幼儿园,就会觉得我是北京人,认为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受教育了,我知道身边的好多农民工学校在这儿,他在城市受教育。

如果他在北京受教育,他上的课本就是北京的课本,而不是河南、山东、广西、贵州的课本。课本不一样,深浅自然不一样,这就牵涉到高考的制度问题了,整个课本的内容和深浅度不一样。因为北京上大学的人数比例特别高,超过一半,别的地方是20%或30%,所以别的地方考试自然就要考难一点,这也很正常的。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说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北京读书,高考前告诉他说,对不起,你必须回到山东去参加高考,你叫他怎么考啊。

   所以我呼吁,是否能认真分析一下,对于在北京生的小孩,是不是能像北京小孩一样,如果北京学校有证明他们是在北京读的书,就让他们也在北京考试。因为他们回去考试,很难考上。

我还有一点希望,特别对于高考竞争激烈的一些省,我真希望能够给一个口,让农民工的小孩也能够在城市里面一样地上大学。    政府可考虑教育移民    但是现在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因为读高中很难、很贵,高中读完需要差不多一千多元,他们的家庭收入才那么一点点。

我一直认为对这一些山区,特别是生态环境很恶劣的地方,不适应人居住的地方,当地政府更应该重视把小孩送出来读书。怎么送?应该在初中毕业以后就鼓励他们免费读中专,读职业学校,学习修车、家政等一技之长。他们读完中专后,就一定会就地找份工作。

    如果一批小孩能读高中的,老师证明这小孩很棒,应该让他读高中,政府应该负担他的高中的奖学金,负担他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因为他的家里实在没有钱。

不能让一个小孩读高中就导致家庭返贫。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奖学金的话,他家里就真贫了,好不容易脱贫又返贫了,你不信,一千多块钱怎么过啊?    所以政府得想办法让这一批小孩子读完高中。

如果他们考上了大学,奖学金也应该跟上,保证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后都能够顺利读完大学。这不应是一个口号,而应是政府的一个承诺,让任何一个大学生都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这一点现在都在做,做的很好,因为我记得我当农大校长的时候,就绝不让任何一个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