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庆龄去世后为何并未与孙中山合葬?
核心提示:中山陵的建造构思,她不曾参与过半句,也不愿中山陵因为她而稍作增添,更不想现在为此花费国家、人民的钱财。宋庆龄安排与她的父母及家人、与终身为她服务的“李姐”葬在一处,符合她的思想和性格的逻辑,是可以理解的。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4年7月11日第07版,作者:董怀明,原题为:《宋庆龄为何不与孙中山合葬》
1981年,宋庆龄病逝于北京。宋庆龄的遗体火化的第二天,骨灰就用专机运往上海,安葬于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园。在她逝世前3个月,被她一直尊称为“李姐”、16岁就到她身边帮助料理家务达53年之久的李燕娥因病逝世。宋庆龄嘱咐李的骨灰与她的骨灰要葬在一起。
宋庆龄为什么没有提出与孙中山合葬于中山陵?廖承志在《我的吊唁》一文中解释说:她一生地位崇高,但她从未想过身后作什么特殊安排。
台湾有些人说,她可能埋葬在中山陵,她想也不曾想过这些。中山陵的建造构思,她不曾参与过半句,也不愿中山陵因为她而稍作增添,更不想现在为此花费国家、人民的钱财。宋庆龄安排与她的父母及家人、与终身为她服务的“李姐”葬在一处,符合她的思想和性格的逻辑,是可以理解的。
1949年,国民党当局竭力宣扬孙中山早已与之离婚的前夫人卢慕贞才是惟一的、真正的孙夫人时,传闻说宋庆龄表示:“他们可以说我不是孙夫人,但没有人能够否认我是父母亲的女儿。
”爱泼斯坦分析说:“这可能是最早透露出她的一种想法,这种想法使她在病危时提出要同她父母葬在一处的要求。”对宋庆龄刺激最深的还是“文革”时,上海的红卫兵“砸烂”了她双亲在万国公墓的墓地,“推倒石碑,把墓中骸骨挖掘出来,实行‘暴尸”’。
《宋庆龄传记》讲述:“墓地遭破坏的照片从上海寄到北京时,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第一次看到她精神上支持不住而痛哭起来。廖梦醒把这些照片送给周恩来。周下令上海市有关部门立即将宋墓修复,并在竣工后拍了照片寄给宋庆龄。
但并没有全部照原样修复。原来的墓碑上列着所有六个子女的名字,而新墓碑上只有宋庆龄一人。‘文化大革命’告终之后,又重新换了墓碑,完全复原。”
1979年2月,宋庆龄在写给一位美国人的信中说:民主和法制开始占上风并显示出来……最近举行的党的三中全会是一大胜利。
这位沧桑老者,即使乘风破浪之际,也难免对前程的波诡云谲不无隐忧甚至有某种焦虑。在同一封信中,她对现实社会的一些制度性弊端直言不讳:除非我们改善目前的干部委派制度和教育制度,我敢肯定,我们为现代化所作的努力将告失败!也许濒危之际的宋庆龄感慨于自己的爱侣和导师的身后命运,以归葬家族墓园的至嘱,含蓄又确定无疑地表示了自己对于造神和迷信盲从的民族性痼疾的决绝乃至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