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绪红李百战 周绪红院士:发展钢结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7-08-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能源世界导读]:共识之下,发展钢结构究竟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对各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又有何启示?为此,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今年

【能源世界导读】:共识之下,发展钢结构究竟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对各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又有何启示?为此,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学、政、商一致认为,发展钢结构,是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钢铁行业去库存、去产能的重要抓手,是建筑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共识之下,发展钢结构究竟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对各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又有何启示?为此,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1956年出生,湖南南县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主持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与“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等研究与开发项目50余项,是我国在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 发展钢结构让重钢劣势变优势

记者:最近很多上市的钢铁公司公告业绩亏损,您如何看钢铁去产能的形势?

周绪红:新世纪以来我国生产了70亿吨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2亿吨,当时国家还专门发行了两枚邮票纪念这一历史,以后,我们以每2年增加1亿吨的速度增长。2014年粗钢产量达8亿多吨,占全球49.5%。重钢现在的产能是800万吨,有效产能是400多万吨,这个量我认为立足重庆,辐射全国,是完全可以消化的,比如发展钢结构建筑,就是很好的路子。

记者:和大部分省市一样,重庆建筑采用钢结构比例只有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您是指这个对标下,重庆发展空间巨大?

周绪红: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重庆山地多,河流多,需要大量的桥梁,有重钢这样的大企业,这给钢结构的大量使用提供了条件。大力发展钢结构对于重庆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都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重庆钢结构行业的情况?

周绪红:重庆现有钢结构企业41家,其中产值过亿的企业只有30家。201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50强中,重庆地区钢结构企业没有一家进榜。去年11月30日,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签约运营,拉开了我市钢铁和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大幕。在“十三五”期间,重庆要大力推广应用钢结构,从加大在大跨、高层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

记者:要推广开钢结构的应用,重庆目前还需要打通的地方在哪里?

周绪红:重庆有钢厂,这个是优势。之前谈到亏损是劣势,发展钢结构,就可以把这个劣势变为优势。首先就是要布局产业链;其次是要解决产业链上的问题,比如设计、制作、安装、装修这些环节的一些配套,当地能建大型的构件,辐射一定的半径内,对降低成本和完善产业链有很大帮助。重庆的优势行业汽车业就是这样搞的。

█ 通过落实供给侧改革来提高供给品质

记者: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当前产能过剩很严重吗?

周绪红:先打个比喻,过去我们吃不上饭的时候,只是追求吃上饭,现在吃上饭了,我们追求如何吃得更好。今天,我们讲去产能,不是不重视钢铁产业,而是把钢铁产能用到哪里合适的问题,这个需要讲适用性。以前我们材料讲究经济效益,现在讲究环境、生态等综合效应。

记者:为什么发展钢结构就能去产能呢?

周绪红:我们需要梳理一个逻辑,就是发展钢结构会消化产能,这是自然的结果,不是为了去产能而发展钢结构。钢结构的发展,是顺应绿色发展、技术进步、建筑换代等多方面趋势的自然结果。

记者:钢结构接盘去产能有什么优势?

周绪红:钢结构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装配式建筑的一个交叉点。政府强调去产能和发展绿色建筑,钢结构也将这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钢结构有经济循环特征,能够减少排放,可循环利用,便于装配,便于机械加工,所以说也是先进制造业和建筑行业的一个连接点。在去产能方面,钢结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记者: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质增效,提高供给品质,这个具体到钢铁业怎么理解?

周绪红:国家虽然钢铁产能过剩,但还是在进口优质钢材。很多人跑到国外去买电饭锅,其实那电饭锅所用的钢材是中国产的。中国的钢材出口到国外,国外利用较高的科技技术生产成产品然后再销往中国,赚取巨大利润,而钢铁生产的环境成本却留在了中国,因为钢材的冶炼过程和生产过程在国内完成的。所以说,提高供给品质相当重要。

记者:钢结构在提质增效方面该如何做?

周绪红:具体到钢结构来说,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成立钢结构发展联席协调机构,统筹钢铁、建筑、房地产、装备制造、建材行业发展,将发展钢结构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政策支持。其次,要通过关停并转等去产能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成度和企业竞争力,推动钢结构产业发展。

█ 发展钢结构要依靠创新驱动

记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您能否谈一谈钢结构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绪红:我觉得有三个方面:首先要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个机制,从理论攻关、到技术研发,再到成果转化是顺畅的。其次是为创新提供保障。第三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记者:请您细致的解释一下。

周绪红:比如说技术创新,可以设立重点研发项目,解决体系研发、技术标准完善、设计标准化与工程化、关键材料、国内外标准转换与对接、技术与产品配套、工业化建造技术及应用示范等一些问题。比如,这方面,杭萧钢构在武汉搞的绿色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项目就不错。

创新保障可以做的也很多,比如建立技术标准、软件、图集等大数据信息平台,设立技术研究与人才教育两方面专项资金,加大研发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企业、学界、大众创客对接的互联网平台。人才培养主要是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培养管理、设计、制造、施工、监理、检测的技术与产业工人队伍。

█ 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记者:重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钢铁业如何借势?

周绪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要两条腿走路,鼓励钢结构走出国门。我觉得,有必要成立国际钢材与钢结构技术标准协调委员会,建立中国与国际主要标准体系的转移和对接机制,制定有约束力的产品代换设计规范,为钢材和钢结构进入国际市场消除技术障碍。还要给予钢结构出口以政策倾斜,推进钢材与钢结构出口和产能转移,从而带动钢铁、建筑、房地产及装备、桥梁等相关产业“走出去”。

记者:具体可以怎样做?

周绪红: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要发挥区位优势,“特殊而独特的作用”,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承接海外工程,另一方面,为钢结构龙头企业产品出口提供配套服务。此外也要建设采购聚散、公共仓储、加工、供应配送、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物流基地。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钢结构承担“去产能”

记者: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钢结构建筑,这里面有什么考量?

周绪红:这背后至少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二是绿色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发展钢结构顺应了这一发展理念。钢结构改变了传统建造方式,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品质功能;其建造过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构材料可再生利用、建筑垃圾排放少,钢结构建筑本身还可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储备,大量采用钢结构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这样说,钢结构是实现绿色发展与钢铁去产能的重要连接点。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钢结构用钢量占钢产量的比例仅为5%-6%,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和桥梁结构中,钢结构所占比例还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什么?

周绪红:一个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量,钢结构的建造成本要高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的建造方式。企业更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只看每平米的造价多少。实际上,钢结构是施工装修一体化的,如果考虑其寿命成本,环境成本等,算下来也并不比传统的建造方式贵。

另一个方面也需要转变观念,降低钢结构的应用成本。再就是产业化工人太少。钢结构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普通的劳动力是做不到的。然而,目前我国在产业化工人方面还不够强。这也制约了钢结构的发展。

记者:“十三五”期间,如何让钢结构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呢?

周绪红:我认为要力争在2020年钢结构用量占钢产量的比例达到15%~2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由钢结构产业大国走向钢结构产业强国的目标。对此,我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加强对钢结构宣传,树立正确的钢结构消费观;二是加强战略布局,发挥政府培育钢结构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并加强监管;三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的要求;四是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完善钢结构全产业链;五是以钢结构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