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故居: 古运河东岸奇葩
无锡城中运河东岸学前路口健康路段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豪宅”,它就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大型官僚宅第薛福成故居。这个古建筑群始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保存下来的建筑有160余间,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
薛福成故居平面布局规整,功能划分严谨,宅第分中、东、西三条轴线,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余平方米,前窄后宽,略成“凸”字形。中轴线上由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后花园组成,东西轴线上由花厅戏台、薛仓厅、对照厅、枇杷园、西式弹子房、传经楼和西花园组成。中轴线前四进面阔均为9开间,第5进、第6进的转盘楼面阔更是达11开间,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转盘楼,有“中华第一回楼”之称。
故居还充分体现出晚清时期江南官宦人家宅园合一建筑的特色,中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庭院点缀,景色各异;宅内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内廊桥、楼阁、乔柯、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东花园的花厅戏台更是自成院落,其水榭式戏台最具特色,国内罕见。
此外,远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西风东渐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风格上中西合璧。轿厅、正厅的西式移门、转盘楼檐口机刻花板、楼梯、回廊车制罗马柱形栏杆、弹子房水泥预制门、窗框、彩色玻璃等均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
清末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
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薛福成是中国清末无锡籍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继承了魏源、林则徐等人的“经以致用”的观点,并将这一思想发展为早期维新思想“经世实学”,后成为曾国藩、李鸿章领导的洋务派的思想大旗和理论指导。
薛福成的改良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康梁变法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位思想家,在思想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仅如此,薛福成还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勇于实践,在清政府内政外交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此,清朝政府特赐“钦使第”一座以褒奖薛福成的历史功绩,但朝庭所赐钦使府第也只是属于政府开了一个可以建造府第的口子,并未给薛家下拨建造府第的费用,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府第是薛家自筹资金建造的。
1874年底,同治皇帝病故,4岁的光绪皇帝登基。按照官场的规定,薛福成在次年春天从苏州前往北京晋谒新皇帝。路过山东济南,便去看望在山东巡抚丁宝桢处当幕僚的弟弟薛福保。在这儿,薛福成从邸钞上读到了一份“懿旨” ,引起他的注意。
这是在同治皇帝死后,垂帘听政的东西两宫皇太后为了在帝王更替时期稳往政局,以两宫名义颁布的区别于皇帝名义颁布的谕旨的“懿旨”,懿旨决定广开言路,谕令朝廷内外大小官员向朝廷建言,以便供朝廷采摘实施。
薛福成大为振奋,遂应诏陈言,挥笔疾书,将自己为补救时弊、变通旧法的对策,概括成“治平六策”和“海防密议十条”,然后将这洋洋洒洒的万言书请丁宝桢转呈,标题是:《应诏陈言疏》。 薛福成提出的“治平六策”为养贤才、肃吏治、恤民隐、筹海运、练军实 、裕财用,即培养人才、整肃吏治、减轻百姓负担、修浚运河、训练精壮步兵和拔擢轮船将才、倡廉崇俭理财节流。
这六策是整顿内政。《海防密议十条》为择交宜审、储才宜豫、制器宜精、造船宜讲、商情宜恤、茶政宜理、开矿宜筹、水师宜练、铁甲船宜购和条约诸书宜颁发州县。
这10条密议讲的是洋务, 是效法西方的“自强之道”,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方面的内容,即改善外交、培养新式人才、重视科学技术、加强海军力量、发展商业、矿业。 薛福成的《陈言疏》,字字意新而确,笔达而圆,事事从浅处、显处着笔,洋洋洒洒、浩浩落落、易晓易行。
它在朝廷影响极大,两宫太后面谕军机大臣将《陈言疏》发给各衙门商议。它也在全国各地力求变革的进步人士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争相传抄,成为一时议论的热点。而薛福成也一夜知名,洋务派领袖、 直隶总督李鸿章立即延请他加入幕府,薛福成从此成为李鸿章的智囊人物,给李鸿章出谋划策。
薛福成虽然长期依附洋务派﹐但却倾向经世﹐后来终于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成为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早期改良派。在文学方面﹐他虽然长期与桐城派文人为伍﹐曾推崇桐城派﹐但亦曾指责吴汝纶标榜桐城﹐并自言出使之后文风有所变化。
为文多着眼于经世致用﹐不受桐城派约束。其政论文洋洋洒洒﹐曲尽事理﹐既谨严有序﹐又雄辩有力﹐黎庶昌誉为“首屈一指”。其中许多重要议论切中时弊﹐有些重大建议得到采纳。如《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对于维护中国海军兵权﹐解除英国人赫德的总海防司职务﹐起了决定性作用。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4卷、《续编》2卷、《外编》4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14卷、《出使四国日记》6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2卷、《出使公牍》10卷等书。
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近年又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他还写过许多史论﹐如《海瑞论》、《叶向高论》等﹐藉古喻今﹐针砭时事。
“江南第一豪宅”尽显运河文化新空间
120年前运河边上建起“中华第一迴楼” 薛福成故居,凭借大量保存完整的建筑遗存和积淀深厚的人文史迹,将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艺术和当地丰富的乡土历史很好融合,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
目前,薛福成故居管理处先后和各旅行社合作,积极推广“钦使第·薛家花园”的旅游品牌,每年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其中接待来自我国香港的游客3万余人。同时,结合非遗项目,积极开发适合故居文化氛围的旅游纪念品,完善景区旅游的产业链服务。
在做好日常开放的基础上,积极摸索尝试,寻求与社会文化力量合作,策划“夜访薛府”夜间游园项目,进一步打造无锡市夜间文化休闲旅游的新亮点,丰富和提升夜间文化休闲生活的内容和品质。
薛福成故居管理处在遵循国家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宗旨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和展示故居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先后设置了以展示故居沧桑变化的建筑展、以展示地方先贤薛福成的人物生平事迹展和以展示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为背景的薛家实业展等,搭建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宣教平台。
同时,充分利用故居这一优秀的文物载体,整合无锡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先后设立了无锡精品泥人、无锡锡剧、无锡锡绣、无锡留青竹刻等地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传承基地。
薛福成故居是无锡名人故居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大运河畔故宅群落的一朵奇葩。从文化价值上来看,薛福成故居保留的不仅是文物建筑这样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它还保留了历史先贤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也为故居研究名人课题、运河精神,弘扬名人精神、运河文化,扩大名人效应提供了宝贵而又丰富的精神财富。
同时,薛福成故居也将进一步有效利用无锡大运河这一活态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旅游休闲功能,不断打造江南园林的旅游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的传统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乡土文化,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具有特色和亮点的运河文化名园。
(注:本版由无锡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协办,刘川策划,陈宏华组稿,丁一、潘明月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