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茶的吃法 毛尖茶的功效与作用
毛尖茶也是一种未经过发酵过的茶叶,为您详细介绍毛尖茶的吃法,哪些人不能吃毛尖茶,毛尖茶食用处理方法,毛尖茶的食用禁忌等知识。小编精心收集了毛尖茶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欣赏学习!
毛尖茶的简介
1、简介
毛尖茶属于贵港覃塘特产,产于海拔1100多米的平天山西麓,茶园处于云雾缭绕的山间。毛尖外形比较的细直圆润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着白毫,茶叶全身披着一层绿衣,香气香远悠长,茶汤的味道十分的鲜浓甘爽独特,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茶叶舒张开来,慢慢沉入杯底,茶叶片片匀整,柔嫩鲜绿光滑。毛尖茶其实是属于绿茶中的一个品种。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
2、图片
毛尖茶的食用处理方法
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用壶里的热水采用回旋斟水法浸润茶杯,提高茶杯的温度。
2、置茶:毛尖的投茶量按照1:50的比率进行投放,即1克毛尖茶,50克水。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3、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水注到杯身的十分之七满,注水时注意水的温度要达到90℃(这样才能在投茶时使水温在85℃)。信阳毛尖对水的要求比较高,上等的水应该选用山泉水其次是汇集的山水,硬水和碱较多的水不适合冲泡毛尖茶,平时生活中选择矿物质纯净水也是不错的。
毛尖茶的吃法(做法)大全
1、毛尖虾仁
主料:茶叶5克、虾仁200克
辅料:干淀粉2克、胡椒粉1克、盐1克、黄酒10克
1.1、鲜虾去皮去头取虾仁。虾要选个头大点的,否则虾仁太小了,吃起来不过瘾,哈哈。
1.2、从背部下刀,切入1/3,然后把背部虾线挑出来。
1.3.不仅要挑背部的虾线,腹部的这根黑色的线也要挑出来。我买的虾比较大,取出的虾仁就大些。
1.4、处理好的虾仁再用清水洗一下,然后控水,并用厨房纸或者干净的抹布蘸干表面水分。
1.5、加少许盐和胡椒粉。
1.6、抓拌均匀腌制10分钟。
1.7、腌制好后如果出水了,把水分控出来,然后加少许干淀粉抓拌均匀。
1.8、再倒入少许油抓拌均匀,这样过油时虾仁不粘连。再放置15分钟,让其回复弹性。
1.9、再放置15分钟,让其回复弹性。
1.10、油温3成热,快速拉油,让虾仁定型。
1.11、.处理虾的时候泡上一杯毛尖茶。
1.12、锅中一点点油,把泡过的茶叶捞出挤干,入锅炒。
1.13、滤油的虾备用。
1.14、茶叶炒出香味后下入虾仁,趁热烹入黄酒去腥。
1.15、然后把茶叶水倒入约30克。
1.16、稍加翻炒即可出锅。
2、毛尖蒸鱼
原料:鲈鱼1条,当季毛尖10克,生姜10克,食用油5克,蒸鱼豉油15克。
2.1、毛尖用80度水洗茶后再次注入约80克水泡约2分钟,过滤出茶汤放凉备用。
2.2、鲈鱼收拾干净,正反两面和鱼腹放生姜片,加茶汤腌制10分钟(中间翻面),时间到将茶汤沥干。
2.3、泡开的茶叶留用。
2.4、蒸锅水开后放入鱼,加盖大火蒸约7分钟,关火虚蒸1分钟,取出倒掉蒸出来的水汽。
2.5、将鱼身上的姜片捡去,铺上步骤3的茶叶,浇热油,再浇蒸鱼豉油即成。
哪些人不能吃毛尖茶、毛尖茶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毛尖茶
1.1、肝脏病人忌喝,毛尖茶中的咖啡碱经肝脏代谢,饮茶过多影响损害肝功能。
1.2、孕妇和手术病人不宜喝,毛尖茶含有一种物质会阻止新生血管生成。
1.3、胃寒的人不宜喝,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2、毛尖茶的适用人群
2.1、一般人群均可饮用。
2.2、毛尖茶具有收敛、抗茵、消炎等作用,能预防肠道传染病。对肠道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3、毛尖茶的食用禁忌
3.1、忌饭后饮。不少人喜欢饭后泡一杯毛尖茶,但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质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使胃肠粘膜无法吸收,时间一长可导致体内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病。应该在进餐后过半小时再饮茶。
3.2、忌空腹饮。空腹喝信阳毛尖,特别是浓茶,会抑制胃液分泌而妨碍消化,甚至引发眼目昏花,心慌心悸、胃肠不适等发晕、胃痛的“醉茶”现象。
3.3、忌睡前饮。毛尖含有很多的生物碱会使大脑皮层兴奋,睡前如果饮了毛尖会过度兴奋神经,引起失眠或加重神经衰弱等症状。
3.4、酒后忌饮,毛尖有较强的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因此,对心肾生病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不要饮茶。
3.5、忌饮浓茶。毛尖浓茶中的多酚类、生物碱、氟的含量过高会引发身体多种不适症状,甚至危害健康。
看过毛尖茶的功效与作用的人还看了: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