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方哭泣 河南曲剧哭戏《刘全哭妻》 李天方 演唱
刘全哭妻 简介 刘全哭妻取材于《西游记》第十一回记载唐太宗从地府还魂之时曾经答允阎王,还阳之后会送些瓜果与之,后来贴出榜文招愿去阴司进瓜之人,榜张数日,有一赴命进瓜果的贤者,本是均州人,姓刘名全,家有万贯之资。
因妻李翠莲在门首拔金钗斋僧,刘全骂了他几句,说她不遵妇道,擅出闺门。李氏忍气不过,自缢而死。撇下一双儿女年幼,昼夜悲啼。 李天方 简介 李天方,中国人常用姓名。比较著名的有:国家一级演员,曲剧表演艺术家李天方,代表剧目有《李豁子离婚》、《李豁子做梦娶媳妇》、《李豁子再婚》、《瞎子算命》、《丁郎认父》、《秃子劝妻》、《三家合一家》、《草人媒》等。
曲剧 简介 曲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
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
历史沿革 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演唱时,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一反以前的三弦伴奏形式,需要帮腔处就一起帮腔。
每一曲目,均按一定的曲牌顺序来演唱。约于清末民初,出现鼓子曲与踩高跷相结合的形式,称为"高跷曲"。它最初出现的时候,既不化装,也不分行当,只是由数人踩高跷唱有故事情节的曲子,以三弦等乐器伴奏,走街串坊。
发展至1920年前后,才出现了有简单化装和粗略的行当分工的高跷曲,多数演出鼓子曲中大多有人物故事的民间传说脚本,如《小姑贤》、《打皂》、《小打鱼》等。 "高跷曲"去掉高跷拐子并登上戏剧舞台,是它由一般的民间歌舞演变为正式的"高台曲"这种戏曲形式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曲剧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