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观剧|《老舍五则》:打破“三一律”的现实主义好戏上游观剧|《老舍五则》:打破“三一律”的现实主义好戏
话剧是舶来品,从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西方戏剧理论的“三一律”便是大多创作者遵循的规矩。但在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戏剧运动中,一些戏剧人开始突破“三一律”的束缚,打破时空限制追求更具戏剧性的舞台表达,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便是人艺导演林兆华。
《老舍五则》这个戏也算林兆华的舞台实验。改编自文学大师老舍的原著,五个故事浓缩在一台话剧里,除了时代背景都是民国时的北平外,再无任何关系。一部戏讲了五个故事,主演方旭等更是在不同故事里“流窜”领衔,舞台时空被彻底打破,体验耳目一新。
老舍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地道京味儿,平民出身的他尤其善于刻画老北京下层人民生活状态。五则故事也是如此:《柳家大院》讲述了受尽公公、丈夫和小姑子欺凌的倒霉媳妇悬梁自尽的悲剧;《也是三角》挖掘了一对当兵的拜把子兄弟共娶一个媳妇的心理挣扎;《断魂枪》则隐喻了文化的失传,由于洋枪、火车的发明致使功夫、镖局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上任》以戏谑的手法呈现了曾混迹黑社会的头人成为治安官后与以前同党的纷争;《兔》是一首悲歌,上演了一个下海的男戏子与包养者之间的断袖之恋。
人物永远是戏剧最核心的东西,人物在舞台是否立得住决定了一部作品是否成功。若按老舍原著来看,虽然写的不外乎贫民,戏子,小职员,小媳妇等小人物,但更多篇幅是心理活动不好用话剧形式改编,加之用小人物讲人道主义情怀非常容易脸谱化,落俗套,然而林兆华却成功的用不多的对白再现了老舍经典,剧本还原度可谓很高了,甚至每则故事都能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角色,这也再度证明了人物对于一部好话剧的重要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