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画册 《画魂》中的潘玉良与真实的潘玉良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937年,潘玉良再次挥别故土,来到法国.刚到巴黎不久,就听到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消息,潘玉良怀着一股悲愤之情,以李清照为原型,连夜

    1937年,潘玉良再次挥别故土,来到法国。刚到巴黎不久,就听到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消息,潘玉良怀着一股悲愤之情,以李清照为原型,连夜做了雕塑草坯《中国女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愤慨之情。

    后来的潘玉良,几次想回国均未成行。在吴冠中的自传《我负丹青》一书中说,远在巴黎的潘玉良对徐悲鸿所领导的写实主义绘画深感不满,坚决地表示,如果中国美术教育还是徐悲鸿领导,那么她就坚决不回来。

但是至于为什么两人关系交恶,原因不详。后来,徐悲鸿去世后,潘玉良也想过回国任教,但其后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又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晚年的潘玉良境遇凄凉,终日在阁楼内作画,1977年病逝于巴黎,安葬在艺术家公墓中,在她的墓碑上,用中文镌刻着:世界艺术家潘玉良之墓。     1984年,潘玉良的七大箱遗作远涉重洋,被运回上海。

之后这批遗作在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收藏入库,总数达到4000多件,其中包括油画、彩墨、国画、素描、速写、雕塑、版画、雕版。

因为潘玉良一生出售的画作寥寥无几,所以她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在其中。     后来,潘玉良的一小部分私人藏品流于市场拍卖。80年代,伴随着刘海粟的名声日隆,“潘玉良”热开始迅速升温,这也使得潘玉良画作拍卖价格节节攀升。

除了那幅《自画像》拍出高价外,在西泠印社2006春拍会中,潘玉良的一幅《非洲裸女》也以902万的高价摘得此次拍卖会的标王。     潘玉良与刘海粟,两个原本生活很少有交际的人,却在一部《潘玉良传》之后被绑架在了一起。

潘玉良的经历与故事被过度阐释,刘海粟在潘玉良的成功道路中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两个人主动或者被动地制造着画坛的泡沫。

    关于刘海粟与潘玉良,故事还在继续,争议继续存在。大浪淘沙,历史的浮尘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冲刷,唯有他们的画作,静静地留存于世间,任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