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周榕 周榕(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周榕,女,汉族,生于1957年7月,四川省泸州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981年跳级提前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公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师从H.
Widdowson和P.Skehan,获外语教育硕士学位。1997年考取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语言认知过程方向博士研究生,师从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2000年获博士学位。从1981年起至2001年一直在西南师范大学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2001年调入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任教。[5]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英语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认知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6] ,已连续多年担任广东省高考英语科评卷组组长[7-10] ,“权威点评”每一年的高考考试情况。
周榕生平编辑
曾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隐喻性范畴化的实现机制研究》[11] ,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成员国教育体制嬗变以及多语种现象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相统一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如《结构对称性汉语言文字的认知研究》,《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研究》,目前正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英汉语隐喻表征机制的对比研究》,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任务型教学实施现状和效果研究》和多项华南师范大学教改和科研课题。
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等5部,在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5-6] 主编的《英语口语考试教程》(与何广铿教授合编)获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书(文教类)奖,《英语13语教程》(初一、初二学生用书)获第十四届中南六省(区)优秀教育读物三等奖[6] 。
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实验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等,擅长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目前从事的研究主要在三方面:
1)非本义语(如隐喻、转喻、反语等)的认知研究。已在隐喻认知的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发展,隐喻表征模式,隐喻表征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代表性的论文有“隐喻表征性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1期),“隐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现代外语》2000年1期),《隐喻的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研究》(《心理科学》2001年1期),“时间隐喻对时距判断的影响作用”(《心理科学》2007年2期),论文“儿童时间隐喻能力发展趋势初探”被评为《现代外语》2003年最佳论文。
2)二语习得研究。特别是对二语语言耗损的机制、二语虚假记忆和二语阅读理解加工等有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
3)实验语用学研究。力图对语用学关注的理论问题用实验研究途径进行探索,代表性论文如“语用学研究的新取向——实验语用学研究”(《外国语》2007年5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