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直肠炎症状 找准病因治疗是关键
慢性直肠炎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慢性直肠炎分为两种:直肠粘膜及其下层肥厚者,为慢性肥大性直肠炎;如直肠内的肠腺及其间质萎缩改变者,称为慢性萎缩性直肠炎。症状,慢性直肠炎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内的炎症。慢性直肠炎可以引起疼痛、出血,并会引起直肠流脓和黏液。慢性直肠炎可以维持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慢性直肠炎的有“四大症状”。1、便秘与腹泻交替;2、便中含有粘液及血丝;3、大便时肛门口灼痛,因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表皮脱落,有时成裂口发痒;4、下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不适。当慢性直肠炎的症状扩散到直肠以外,它通常会被认为是直肠外的炎症,因此,慢性直肠炎需要及时治疗。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病因:慢性直肠炎范围很广泛,主要指的是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等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造成,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导致。慢性直肠炎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也可继发于咀嚼障碍、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疾患。慢性直肠炎分为两种:直肠粘膜及其下层肥厚者,为慢性肥大性直肠炎;如直肠内的肠腺及其间质萎缩改变者,称为慢性萎缩性直肠炎。诊断,慢性直肠炎指诊时可触到直肠粘膜弹性减弱,粗糙呈颗粒状突起或有疤痕。直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肥厚,色黄白,被覆粘液,擦去粘液,可见粘膜表面不光滑,个别部位有糜烂。细菌培养和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慢性直肠炎镜检的特点是:粘膜肿胀、肥厚,表面呈粗糙颗粒、有少量粘液,萎缩性直肠炎镜下可见:粘膜干燥、色灰白,粘膜下可见血管网。治疗方法,慢性结直肠炎由于病因不明,病程长,反复发作,故在治疗上亦十分棘手。
1、中药理气舒肠方治疗:应以健脾补肾、益气除湿为治本之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标之用,辨证施治,最忌长期应用大苦大寒之剂,亦可配合中药针如麦注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静滴以扶正。2、程氏三伏贴治疗:通过药物直接贴敷刺激穴位,透过皮肤吸收,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直接,对许多顽疾都有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3、西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炎症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配合口服丽珠肠乐、得舒特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4中西药结合灌肠.5、心理治疗:该病患者常有焦虑、忧郁、紧张、多疑等精神心理改变,严重者可予抗抑郁治疗。危害1、肠息肉:直肠炎五年以上的,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时间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造成肠息肉,1cm以上的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发生癌变率极高。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的病例,临床上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产生肠狭窄时,要防止肿瘤。3、肛窦炎:如果直肠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时,可并发肛窦炎等肛肠病,并有继发肛周脓肿的危险。4、肛管炎:这是直肠炎的并发症,一般与直肠炎并称为肛管直肠炎,肛管炎久拖不治也可有癌变的危险。
5、缺铁性贫血:便血是直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长时间慢性出血可会诱发缺铁性贫血。饮食,慢性直肠炎是肛肠科的一种疾病,因此需要注意饮食进行预防和治疗,大部分肠炎,都是由病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慢性直肠炎需要长期调养肠道。肠道调养的根本途径,以及治疗慢性肠炎的必要条件,就是增殖肠道益生菌数量,通过肠道益生菌的竞争性作用,抑制肠道病菌和病毒的生长,从而减轻或消除慢性肠炎的发病因素。我们需要每天摄取一定量的优质益生元(比如异麦芽低聚糖)。慢性肠炎患者,除了用异麦芽低聚糖调养肠道,增殖肠道益生菌,抑制病菌病毒生长外,还应注意饮食、作息等日常护理。1、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少量多餐可以减轻肠道负担,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补充营养摄入量。2、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一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比如辛辣食物、萝卜、芹菜、白薯、生蔬菜、水果以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和粗杂粮、干豆类等。3、高热能、高蛋白质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可一根据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一般热能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占50%为好。4.少吃多餐,避免过饱或过饥。5.禁吃对溃疡面有刺激的过酸和过甜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