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未明的中美“贸易战”,究竟对影视行业影响几何?
文丨指月
中美“贸易战”又有新闻了。据多个媒体报道,美国东部时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推特,声称他“与主席将一直是朋友”,还表示:“中国将降低其贸易壁垒,因为这是要做的正确的事情。税收将会对等,在知识产权上也将达成协议。两国有美好的未来!”
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对中国贸易相关的总统备忘录;4月4日美方公布500亿征税清单;4月6日特朗普要求USTR(美国贸易代表处)研究1000亿美元征税清单;如今又在推特突然示好。特朗普的态度反复,也并不意味着“贸易战”取得了新的进展。
美国财长姆努钦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不觉得中美之间会爆发贸易战,但不排除目前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而从美国意图对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大规模征税开始,中国的反击态度就非常快速坚决,几次应对都非常强硬。
美国的“贸易战”清单主要集中于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而中国4月4日发布的对美清单中,主要是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飞机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在一触即发的背景下,“贸易战”是否会蔓延至影视文化领域?对影视文化行业又可能造成哪些影响?
从“限韩令”看影视文化产业的舆论放大效应
相较于“贸易战”中被首先当做反击武器列入清单的大豆、汽车、飞机等商品,影视产业显然在规模上无法与之相比。
以电影行业为例,根据美国电影协会发布的“全球电影产业报告”,2017年全球票房为406亿美元,北美电影票房总额为111亿美元。除北美市场外,中国(79亿美元)、日本(20亿美元)、英国(16亿美元)、印度(16亿美元)等国位列全球电影票房榜前列。而根据广电总局数据, 2017年国产电影占中国票房总额的53.84%。
但影视文化行业因为传媒的天然特性,是天然的舆论放大器,既容易引导舆论形成传播效应,也经常在舆论的带领下形成民众自发式行动。
虽然与中美“贸易战”性质不同,但中韩曾经沸沸扬扬的“限韩令”可以作为历史参考。2016年,在中韩因为“萨德问题”关系急转直下后,网络上开始流传关于广电总局“限韩令”的消息,而韩国艺人、节目和电视剧也的的确确受到了影响,网站下架相关节目,韩国艺人也在那段时间内曝光量骤减。但当时外交部对“限韩令”的回应是:
“首先,我没有听说所谓的“限韩令”。第二,中方对中韩之间的人文交流一直持积极态度。但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是需要有民意基础的。第三,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立场也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民众也对此表达了不满,相信有关方面应该注意到了这种情绪。”
这种模糊化处理一直贯穿在“限韩令”发端到逐渐淡化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并未发布公开指令,但却在实质上达到了“调控政策”效果,而“限韩令”本身也超出了单纯的经济层面影响,传播范围极广,令许多本不关心韩国娱乐的人群也加入了对韩国文化产业的“自发抵制”中,外交部的回应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
而在历史上中美关系紧张时,文化产业领域的对应行动也有出现,如早在1999年前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中,当年5月中央电视台就取消了每周两次播映美国NBA联赛的固定节目。
笔者认为,在“贸易战”等对外矛盾中,影视文化产业主要承载的正是这样的舆论放大器的作用。虽然本身产业规模有限,但因为巨大的传播效应最终很容易对股市、债市等证券市场形成很大影响,而在激起国内民众的响应之后,对应国家的旅游、消费品行业也很容易受到重创。
国产片、非美国进口片,迎来风险中的机遇
2012年中美签署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经在2017年到期,截至目前双方尚未达成新的协议。在2012年的协议里,引进分账片的数额从20部增加至34部,而新增的14个名额只能以IMAX和3D电影格式引进;与此同时,引进大片在中国的分账比例从13%提升至25%。
在此前预想中,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然而在谈判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中美已经将要开始“贸易战”,那么进口片限制放开可能也将重归未知数,而此前美方设想的关于“国产保护月”以及分账份额的变动也在逐渐丧失可能性。
目前“贸易战”并未有大规模扩散至影视领域的迹象,也暂未出现“限韩令”之类的引导消息。但如果“贸易战”真正开打,对美国进口片进行打压甚至激起民众自发抵制也绝非不可能,一切都取决于“贸易战”的实质性进展。
对于好莱坞进口片而言,目前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间点。2018年好莱坞进口片的成绩本就不太理想,“贸易战”来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对国内电影业而言,这既是风险也是机遇。一方面如果进口大片受到“贸易战”影响,近年来不断上升的电影市场整体规模也将受影响,对于产业链下游可能不利。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去年至今《战狼2》《红海行动》两部超级爆款的出现,以及2018年除《头号玩家》外好莱坞电影在内地的颓势,也给了国产精品电影更多潜在的发挥空间。
虽然中美“贸易战”让双方都心怀忐忑,但中国的开放和全球化却仍是既定方向,这样一来第三方大概率会从中受益。
如印度、泰国、日本、欧洲等地的进口片也有望继续扩大在中国的市场。泰国的《天才枪手》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银魂》等日本漫改电影也逐步登陆国内大银幕,其中印度电影更是来势凶猛,口碑票房双收。《摔跤吧!爸爸》12.97亿元、《神秘巨星》7.47亿元。
今年4月4日上映《起跑线》截至9日中午已经达到1.38亿元票房,而同期上映的国产口碑之作《爆裂无声》却仅有三千多万元入账。可见,多聚焦于家庭、教育、女性等题材的印度电影很懂得抓住国内的受众群体需求。
结语
总而言之,中美这种量级的“贸易战”一旦开打,各个领域几乎都将被波及,股市等都随着两国的应对和发言起起伏伏,风险陡增。对影视文化行业来说,拉动内需、提高美国之外的影视内容供给大概率会成为现实。对于国产影视制作公司和美国之外的进口片、中外合拍片而言,意味着机遇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