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昌后人】永泰白云村黄氏名人辈出 后人立志复兴白云文化

2017-08-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运昌(1884-1961),名士荇,字运昌.咏昌,湖南湘潭人.早年毕业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县立师范学校,是毛泽东当时湘乡亲戚中文化程

文运昌(1884-1961),名士荇,字运昌、咏昌,湖南湘潭人。早年毕业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县立师范学校,是毛泽东当时湘乡亲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他不仅极力帮助毛泽东走出风气闭塞的韶山冲到湘乡东山学校就读新学,而且多方寻找各种新书报供毛泽东阅读学习,用新知识开阔毛泽东的眼界。

1951年4月,毛泽东邀请文运昌进京做客,文运昌十分高兴,他除了思念的表弟外,还怀着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仰仗毛泽东的职权给自己安排个职务。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初,文运昌就给毛泽东办公厅主任田家英写了封信,并随信开了一张14人的名单,都是文家老少,有的是毛泽东的表兄弟,有的是表侄和表嫂娘家的亲戚,要求照顾安排工作、职务或保送升学。这份名单不久被周恩来转到毛泽东手里。

毛泽东看后,不悦地说:“我不管其他领导是不是有这样为亲人做安排找位置的事,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于是毛泽东大笔一挥,在文运昌的名单上批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毛岸英回韶山时,遵父命到唐家圫看望文家兄弟,文运昌叫弟弟文南松出面,要求毛岸英回去给父亲说说,解决文运昌的安排问题,毛岸英只有请求伯伯们谅解,因为他知道,共和国成立以来,亲友中不少人向父亲提出类似的要求,父亲总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尽力说明,一一婉谢。无奈,文南松只有亲自写信,托毛岸英带给毛泽东。

少年毛泽东在外婆家生活时,与比他大3岁的表兄文南松玩得最好,毛泽东没有忘记。然而在文运昌工作安排这事上,毛泽东却没有敬重文南松,他回信道:“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这让文运昌大失所望。

文运昌工作问题没有结果,这使他极为不满。直到1953年毛泽东出于多方面考虑,同意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意见,安排文运昌为湖南省文史馆员,但文运昌仍然觉得毛泽东没有给他多少好处。

最使文运昌不能理解的是,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贵为“天子”,为什么这么忘恩负义、不近人情。他带着这个遗憾于1961年12月11日去世。

黄氏宗祠内景,许多牌匾是后世复制的。(黄以注 摄)

百余牌匾今安在

多年之后,又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来了!

忆起那场浩劫,年近八旬的黄修朗老先生不禁叹道:“那真是灭顶之灾啊!”

运动开始时,老先生还在中学教书。他家里留有不少典籍,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珍本。“破四旧”风起,公社干部找上门,要他交出那些书籍,否则开除公职。迫于无奈,他只能选择上缴。还有很多人也是拖着板车,把书籍、牌匾送去焚毁。

黄氏宗祠里,原有上百面历朝历代留下的牌匾,诸如“文魁”“亚魁”“进士”等。然而,一夜之间,这些牌匾就被统统摘下,付之一炬!被毁的,又何止典籍、牌匾?当批林批孔风起,谁家敢供奉“孔老二”的塑像?又有谁敢诵读他的经典?

当然,也有村民冒死私藏了一些典籍,但所存者十之无一;传承近千年的家风,也戛然而止!

白云千载梦悠悠

转眼到了2011年,由乡贤、企业家黄周发起并独资承办,被称为“姬岩峰会”的白云文化传承联谊会召开了。300余名工作在各地的黄氏后人及当地乡贤齐聚姬岩,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文化复兴计划”。

会后,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黄修涵,放弃了已做得风生水起的房地产事业,回到家乡践行“文化复兴”大业。他先是创办了“白云人家博物馆”,又陆续投巨资办起了花海公园、养生馆等乡村旅游项目。今年,他们还成立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小组、筹办名人公园等。

谈到“文化复兴计划”的目标,饱读诗书的黄修朗老校长这样说:“希望孩子们都能写格律诗!”为此,他花了不少时间编撰《声律启蒙》等开蒙律诗书籍;书画家、摄影家黄以注在完成编辑出版5本《麟峰黄氏艺文丛书》后,重点关注的是麟峰书院的建设,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等;搞实业的黄修涵目标更宏大,他在自撰的《姬岩归梦》中写道:“大山的儿子,自当传承先人未竟的事业,把家山建成美丽的文化之村、养生之村、紫薇之村!”

当年先祖姬岩一梦,“梦”来黄氏近千年文运昌盛;期待今天黄氏后人的梦想,也能够一 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