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锡昌及夫人 “地产英雄”邹锡昌:富人要大胆地显富!
邹锡昌简介1963年4月出生于广东梅州,有“地产英雄”之称,香港知名爱国人士,现任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有职务:香港嘉应商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会长;广州市公安干警基金会副会长;广州市荣誉市民;梅州市荣誉市民。
香港嘉应商会是一个具有90年历史的著名爱国爱港社团,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全国政协常委余国春等均曾担任这个商会的会长。去年,嘉应商会推举产生了新一任会长,他就是年仅41岁的广东省政协委员、有“地产英雄”之称的亿万富豪、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
哲学头脑挺进新财富排行榜
与香港许多成功人士一样,邹锡昌也是出身寒门。1963年4月,他出生于被大山环绕的广东梅县。十年“文化大革命”没有令他蹉跎岁月,而是坚持自学,1979年,年仅16岁的他不负众望,挂着当地“文科状元”的桂冠考入了中山大学哲学系。
邹锡昌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特别善于捕捉时机。上世纪80年代,他到深圳蛇口一家公司负责宣传工作,当时深圳的电子业蓬勃兴起,但配套设施极不完备。一次,有一位做进出口生意的朋友找他帮忙,说有300台电视机没有包装纸箱,不能出货,请他想想办法。不久后,又有另一位梅州朋友同样也没有包装纸箱而发愁。
这时,有一位香港老板建议他办一个纸箱厂,开办费用是60万元。对当时尚未发迹的邹锡昌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然而,他就有这样的胆色,东借西凑与人合资经营起纸箱印刷业务。这个门外汉开始连原料纸张、装订线、油墨在那里买都不知道,但却有本事以进“货”为名,到别的公司去“偷师学艺”。
结果,1987年,年仅24岁的他就创造奇迹———3个月回本,半年后投资二百多万迅速扩展。1989年,27岁的邹锡昌已经把房地产做到香港,1992年他在香港定居后,就注册成立昌盛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兼营工业业务,近年又投资金融及高科技产业,形成了由地产、工业、金融投资及高新科技四大产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这个集团现有15家子公司,分布于香港、北京、广州、深圳、梅州、汕头和江苏等地,资产净值由最初的数千万元,增长至今逾30亿元。而他个人,也以近20亿元的身家,在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中名列71。
豪情壮志托起“中华广场”
被业界及媒体称之为“地产英雄”及“第一个吃商业地产螃蟹”的邹锡昌,他的成名作就是广州目前最大的购物中心———中华广场。耗资14亿的中华广场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1999年落成后每日客流量20万人左右,去年高峰期每日更达60万人。
今年元旦前夕,本身在香港嘉应商会主持新年晚会,呼吁会员为海啸灾民踊跃捐款的邹锡昌,晚上赶回广州,主持中华广场的元旦倒数。结果,这一晚广场内外水泄不通,狂欢的人群就有20万人,难怪他可以很自豪地对记者说:“你不用在香港看倒数,你来中华广场,保管可以令你过一个终身难忘的新年。”
中华广场现在已是广州的地标之一,但这个广场也差点成为邹锡昌的“英雄冢”。他说:“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要数最难忘的事情,我想就是1997年10月,那时金融风暴已经发生,融资极为困难,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一天晚上两点,我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说:老板,中华广场工地塌方了!
“第二天,我用尽所有方法去化解这场危难,把位于皇后大道以2.3亿买入的一层写字楼,以1.8亿卖出;把自己在半山的一幢4000多万元的房子3000多万蚀让,再把梅州水电站和一些项目卖掉,筹集资金保证中华广场施工。经过这段艰辛的日子,我终于成功化解了关乎我未来前途的危机。通过这件事,我更相信:靠天更要靠自己!”
提起中华广场,邹锡昌忍不住露出骄傲的笑容。他说,仅中华广场就为800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现在他们正兴建第二期的甲级写字楼工程,届时至少还能解决1万人的就业岗位。因此,“我现在虽然累一些,但这些年来,看到一个转角位只是几平方米大的小店,也能养活一家人,而我也为国家交纳了5个亿的税金,总算是为国家做了一点贡献。
你知道吗?中华广场这个名字,就是我希望能建成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购物中心。我想,假如人生之路可以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走这条路,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捐款和身家比例位列榜首
几乎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邹锡昌就一直做两件事:拓展事业与回馈社会。现在他成为“中国房地产十佳商业地产领军人物”,并取得“中国商业地产杰出贡献奖”,可谓名成利就时,他的累计捐款已高达5600多万元,其中中小学校就有11所。
去年,正值他母校中山大学80周年之际,他豪气地捐出2000万为母校兴建10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在当代中国,他不算最有钱的,但他是最热心社会慈善事业,也是捐款额占个人资产总额最高的一位慈善家。
邹锡昌如此醉心慈善事业,原来与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分不开。曾宪梓与邹锡昌均是梅州人,他自1978年开始已报效国家,现累计捐款已超过5亿元。很早邹锡昌就视曾宪梓为偶像,并期望有朝一日可以像曾宪梓一样为国家、为香港、为家乡尽一分力。
邹锡昌说 “早在我步出校门的时候,就听家乡人讲述曾宪梓尽忠爱国的故事。后来,我加入香港嘉应商会,在会务活动中与曾常委有进一步接触,亲身感受他的爱国、爱港、爱乡情怀。耳闻目濡,我后来也在老家捐资办学,支持医疗卫生、做修路搭桥的工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邹锡昌对看着他成长的家乡长者有一份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对记者说:“每年过年我都会回梅州,除了与我的家人团聚外,我会给村里的几十位老人派红包,多则300,少则也有100元。我知道,有老人家是靠我这些钱过年的,所以,十多年来,即使是我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我也坚持每年给老人派红包,看到老人家开心,我自己更开心。”
拥有悲天悯人性格的邹锡昌,也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他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对“台独”分子深恶痛绝,对多年两岸人民分隔造成的文化隔阂感到难过。还有钓鱼岛的所属问题,他也时刻惦记在心。他说:“当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威胁时,我一定会挺身而出,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中国政府或民间进行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争。”
回顾过去,他已赚取别人不知要多少辈才能累积到的财富,这个从一无所有到身家近20亿的富豪,他怎样看待贫与富?
他是这样说的:“对穷人我有两句话,一是穷则思变。要肯付出、肯做事;二要穷得有志气、穷得有骨气。对富人也是两句话,一是富人不要为富不仁;二要正确对待手中的财富,适当做一些公益事业。佛家有句话:光中去 捐 ,暗中来 回报 ,富人不要怕显富,要大胆地显富,做一些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 摘自香港《紫荆》杂志;作者:萧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