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李清照词论中对柳永的评价有什么看法
李清照对词的看法体现在她的《词论》里。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高屋建瓴,对有代表性的词人、词派(包括作品)进行了多方面评述,诸如思想内容、体制声律、风格特色、表现技巧等方面,系统反映了词发展的渊源流变及优劣得失,不乏胆识和勇气,颇有“生当作人杰”的气概,也令人念及她争强好胜的性情来。
虽对诸多词人有褒有贬,或有偏颇,却直接影响了后世词论,是为开创之功。 我们分别从三个时期来观照: 其一,唐代词尚属开创阶段,除晚唐温庭筠外,几无杰出词人。
“郑卫之声“、”流靡之变“当就晚唐曲调靡微,内容绮艳而言。此处笔墨较少,却精炼点出词已背离了清新健康的民间风味。 其二,清照评五代词颇富聪心慧口,显示了灼人识见。她摒弃花间而直取南唐,自有用意。五代时期,词风“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欧阳炯《花间集》序),渐趋绮靡,文人词的代表作《花间集》充斥的是内容贫乏、风格绮艳的靡靡之音,很少抒发词作者的真实情感,几为应歌之词:“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词论》评论南唐词人用一“独”字发人深省,见其倾向。视李氏君臣为一完...
李清照对词的看法体现在她的《词论》里。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高屋建瓴,对有代表性的词人、词派(包括作品)进行了多方面评述,诸如思想内容、体制声律、风格特色、表现技巧等方面,系统反映了词发展的渊源流变及优劣得失,不乏胆识和勇气,颇有“生当作人杰”的气概,也令人念及她争强好胜的性情来。
虽对诸多词人有褒有贬,或有偏颇,却直接影响了后世词论,是为开创之功。 我们分别从三个时期来观照: 其一,唐代词尚属开创阶段,除晚唐温庭筠外,几无杰出词人。
“郑卫之声“、”流靡之变“当就晚唐曲调靡微,内容绮艳而言。此处笔墨较少,却精炼点出词已背离了清新健康的民间风味。 其二,清照评五代词颇富聪心慧口,显示了灼人识见。她摒弃花间而直取南唐,自有用意。五代时期,词风“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欧阳炯《花间集》序),渐趋绮靡,文人词的代表作《花间集》充斥的是内容贫乏、风格绮艳的靡靡之音,很少抒发词作者的真实情感,几为应歌之词:“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词论》评论南唐词人用一“独”字发人深省,见其倾向。视李氏君臣为一完整的词派,是因其“尚文雅”,和清照的性情气质同出一径,也与花间派相对而言。她援例评介,总括为“亡国之音哀以思”,再次关合时代及个人遭际。
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在这一问题上颇富新见,认为李清照“对南唐二主及冯延巳的评价极高,既崇之谓‘独尚文雅’,又赞美他们的词语奇甚,至于谓之‘亡国之音哀以思’,其词若有所憾,其实则深喜之。
”不同于过去诸多研究者认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评语为不满之词。从两个词派对宋词的影响来看,南唐词无论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更有启迪之功:王国维《人间词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而后人论李煜、李清照的继承关系及风格特色,也正说明清照尚本色自然的词学追求。 其三,清照论述北宋词不惜笔墨,较完整地反映了她对词的多方面要求:文雅、协律、典重、故实、铺叙。这些构成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内容,其中尤以音律为其内涵的主要方面。
这一点是被诸多研究者所接纳的,如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认为:“李清照的词是‘别是一家之说’,主要在于维护词的合乐可歌的基本特征。配合乐曲而作的歌词,如不合乐而歌,则失其所以为词。
”刘宁《女词人的独特贡献——谈李清照的〈词论〉》也认为《词论》提出了关于词的五个标准,但所谓“铺叙”、“典重”等标准都以“协律”为前提,故“《词论》不仅充分尊重了词的音乐特点,而且促进了后来词人对词独特抒情方式的规范概括,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
”清照《词论》花费大量笔墨在同时代作家的品评上,显示了她极为果敢、尖锐的批评品格。她把北宋词人按创作特点分成三类进行评述:第一类是柳永及“继出”词人:“始有柳屯田永者……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充分肯定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量创作慢词的功绩,并批评柳词“词语尘下”,“他(柳永)在众人多作小令时已开始采用了慢词形式,这在整个宋词发展中的作用是应予肯定的。”(邓魁英《欧阳修在词史上的地位》《光明日报》1963年4月14日)就这一问题而言,研究者往往由《词论》导引至极端,认为慢词长调始于柳永。
其实若以词调创新论,同时代欧阳修也参与了词体改革,他不只有唐五代常见的小令,还填有大量《渔家傲》的新调和《御带花》、《越溪春》、《千秋岁》、《踏莎行慢》、《摸鱼儿》等慢词的尝试,慢词的创新不应仅归于柳永一人。
可以说,柳永和欧阳修等共同参与了词体改革,柳永更多倾力于慢词填写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并影响到后来周邦彦等大量慢词的谱写,实功不可没。而“词语尘下”确是柳词的明显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