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淡化的故事鲜活的人
说实话,和一些年轻人一样,我对京剧并不感冒。咱承认国粹京剧是门精致高雅的艺术,但面对那抑扬顿挫的唱念,写意抽象的做打总有些听不懂、坐不住。那天能从开场坚持到演员谢幕,一是当日上午听一清华学子说“很高兴发现自己看懂了”,受到了鼓励;二是看完第一场后很高兴发现自己真的看懂了;三是第四场时很诧异发现自己眼中有些湿润——在众多煽情影视剧都不能令我丝毫动容的“麻木”年纪里,自己竟被一部京剧打动,有些意外。
如果让我讲《李清照》的故事情节,也就是讲5分钟的事。全剧的重点不在故事,而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这样评价《李清照》:它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去吸引观众,而是通过对情与爱的描写,对人物品性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田园诗般的文学风景,体现着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使人陶醉其间、品味无穷。
淡化故事性、着重刻画人,《李清照》走的是招险棋。为何做这样的选择?27日晚,主创人员与清华学子在舞台上“坐而论道”,编剧罗怀臻道出个中缘由。
《李清照》剧本早已有之。早先的版本中,罗怀臻也刻意强调矛盾冲突,但数易其稿却总不满意。后来,他发现刻意的编排情节虽取巧却是条行不通的路,因为受个人见识的局限,很难把握李清照的本质。认识到这一点,罗怀臻放弃了“努力”,转而从李清照的角度出发,让李清照成为自己的讲述人。全剧以李清照13首诗词贯穿始终,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段强化表现,娓娓道来,真实感人。罗怀臻自认放弃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卖弄技巧是创作该剧的得意之笔,“有人说我偷懒,但我为自己这懒惰的创作骄傲。”
新编京剧《李清照》力求创新,努力符合青年人的审美习惯,透出一股清新气息,被誉为青春京剧。“把京剧看成当下艺术,融进现代人的感受、寄托现代人的情感、实现价值取向的现代性,才能保证京剧不会老化、焕发青春。”罗怀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