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清华上学是怎样的体验?
北大在读。以下答案无排序。[
0. 大学说好的“想怎么玩怎么玩”呢?!!说好的“想找什么样的找什么样的”呢?!!
对于将要高考的学弟学妹,我们真的不要太“操心”,人家复习一年,我们还没预习清楚呢!
deadline不要太多,我不要太拖延!
]
大学=自学——某专业课老师。个人体验是:如果不自学,很难有收获;如果自学,收获绝不局限于自学。
资源很丰富,从图书馆到bbs,再到老师和师兄师姐,但是要学会争取。
面积上比清华小不少,所以没有自行车也可以过得毫无压力。
大学生活选择样多样,有时候要自己去思量“less is more”。
老师很有特色,比如某门课老师说——北大精神在于“狷狂自任,不苟流俗”,然后加了一句:如果没了这8个字,北大不如改名字叫清华。(《四书》精读~)大多数老师也非常nice,邮件常常是“秒回”的~
喜欢和清华互黑~——示例见上一条XD
750一年的宿舍楼真的不忍心走进去,不过1020和1200都蛮舒服。
食堂……见仁见智啦。上大学之后发胖,也有体育课的责任是吧。每年9月是食堂最拥挤的时候。新生入学,都还保持着比较传统的生活习惯,常常十一假期一过,大家会翘课的翘课,懒起的懒起,食堂人会少~
明显能感觉到受外界关注更多了。学校动辄上新闻,慢慢也就适应了。就像是现在,我能感觉到自己这个答案很具有“存在感”,是因为我的母校引人注目——这其实把我吓到了。
周围的人都很有想法,很有个性——很多老师都认为北大学生太“懒散”——优点亦缺点。最喜欢的是北大人的自由和坚持,还有维权意识!
【嗯,自卑,压力,peer pressure怎么会不懂;不过,我更想说——“受虐”是突然的,剧烈的,也是容易适应的,而“欣赏”、“认同”和“影响”确实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更值得珍惜。】
有时候“院系”和“专业”是非常具体的存在,而“学校”是更加抽象的存在。不是很能够用语言说明白,只是一种感觉……
能够感受到一种浪漫的情怀。比如去年立春的雪景,比如未名湖的四季,比如静园的一草一木。我喜欢这里。也许到离开时,我会说,我爱这里。这种浪漫的情怀包括对四季风景的热爱,也包括某些类似于"人情味“的东西。比如快要被拆掉的小店会有很多人去吃最后一次作为纪念,比如为有困难的同学募捐。我喜欢这样的关爱,我希望自己也能携带这样的暖意和力量。
还是关于这个园子里的人。有好多好多好多拖延症患者,比如我。
上大学之后发现人和人之间差异(≠差距)特别大,在差异的前提下互相了解并且欣赏是一件趣事。
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些体育甚至不如我的人…此前多年自尊心真的不急着受伤(在另外的一些方面,此前多年优越感真的不急着满足~),当然啦,健康是自己一辈子的事情。
占座现象一直存在,这也一直是个争议话题。具体的我没关注过~
我们喜欢自称【贵校】~!若是多年之后听到有人说“贵校”,会不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呢?
***周自习室的电源常常紧缺,有时候会感叹——“考来之前觉得这里只有凤毛麟角,考来之后愈发感觉到凤长了太多的毛,麟长了太多的角!”
开始初恋,男朋友是清华的在读本科。我们当朋友好多年了,所以我压根没注意到他是个“清华男”,冷不丁被别人问起他的学校,忽然有一种诡异的“通敌叛国”的感觉。。。
会被别人和“过去的北大”比来比去,燕京学堂什么的,说起来校方的某些作为,真的觉得,家丑不愿外扬……
【和清华的某些异同】
我觉得很多很多差异都来自于夸张的以讹传讹,不过也确实曾经听说某学长的老婆(毕业于北京另外一所大学)见一个人第一面就能判断出是北大出来的还是清华出来的……
不过也确实有一些差异——清华更集体主义一些,而我们更尊重个人自由。这是真的。
比如班级的比赛,比如129合唱,我们请起假来似乎都更容易一些。我们的班主任/学生工作方面的老师也没有他们的“辅导员”管的事情多,总之我们更自由更有个性一些。
差异还体现于一些专业特色:
比如我们的心理学系绝对是基础领域大牛,Dr Wei不要更帅,实验报告不要更销魂。
他们的心理学系更偏重于咨询领域吧, 如果没记错,李松蔚就是从我们学校毕业之后去清华的。
——其他院系的侧重,估计也会有,但是我不清楚啦。
还必须吐个槽:
凭什么他们没有优秀率限制我们要正态……凭什么他们没有优秀率限制我们要正态……
我们退课一学分100,他们一门课50……我们退课一学分100,他们一门课50……
!!!!!!!!!!!!!!!!!!
哦,对了,透露个细节:
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心是一次性预约6次的~他们是一次一次约的,最多一学期8次的~
在相同之处,【听说过】这样的一个说法——
两所学校为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些“为了存在而存在”的院系。这些院系的特点嘛,都非常不差钱——不砸钱就不太容易撑起来……也挺无奈的。
【
特别声明(看到评论之后立即马上的update):
所谓“为了存在而存在”的院系不意味着质量低下,只是“底子很薄”。毕竟是北大清华的一部分,再怎么“没存在感”也不可能真的不好。
之前有这么个问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排名一直这么高,到底有没有水分?
我喜欢的回答是这样的:
楼主可能还是对中国高校的教育体制不太了解。高等教育在中国属于基础建设,是政策决定性行业。大学的研究方向和社会责任也是由政府直接赋予,所以中国高校的办学自由度相对西方国家低很多。
这样一来,学校的好坏就完全取决于政府制定的政策:政策上规定了哪些是优先发展的大学,那些大学就会首先得到更多的投资和发展空间。98年5月,某人发表了的一段讲话:“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根据这一句话,带出了一个工程,无论这个工程是怎么得出的,总之,中国第一批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就清楚北大清华排名为什么第一了。如果哪天北大清华不是第一,而南大当了第一,那只能说明,政策变了,而这些是和大学秉性没有一点关系的。
所以,政策上要建设的学科,可以被认为是成长最迅速的。另外,新院系的师资和生源质量上都是有保障的,这应该是质量的根本吧。
——whatever,说这么多就是为了避免偏颇……母校存在感如此之强,身为学生压力很大。这些都是【听说的】,我本人没特别关注过,没有发言权,所以也不倾向于深入探讨此问题。
】
哦,另外,两所学校的转系似乎差不多~
【跑题的真心话】
特别想说的是,和国内其他985、211高校等一本院校相比,真的是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
常常和之前的一些同学联系,比如中财、外经贸、清华、浙大、中科大、北航、复旦、林大、北工大、哈工大、中传、北理工、西电、首医……
觉得大家的日常生活真的没有特别大的差异,或者说,造成差异的不是学校,而是专业,或者说是个体。
每个学校都有走学术路线/专注学工/热爱实习的,都有从不翘课/翘掉大半专业课的,也都有从未恋爱/从未间断恋爱的,都有……——真的和学校没太大关系。
当然,组间差异是有的。
比如南京一所药学院的高中同学提到过他们的“助学金”抢成一片,真的有很多很贫困的同学,我们几乎不涉及这个问题——北大清华农村生源的比例应该比较低。
比如林大、西电都不让学生自己选课,北大清华相比来说选课自由很多。
就酱~
——这个答案会在我在校期间不定期更新,就不具体标明了^_^~
【最后。。。我被吓到了,所以才要说的】
我2012年春天注册知乎,当年夏天回答了一个问题。2013年1月答题十几个。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答题大约50个。之后,14年到了,从2月上旬到现在,我一共答题80多个。
长期低调,因为确实没什么可高调的。直到这个答案让我一晚上多了快20个“关注者”——当然是因为“北大”的这个“标签”。真吓人,让我略不淡定。
在此表个态——我就是一个时而学术时而八卦的人,学术起来可以为一个问题写好几个小时查好几篇文献,八卦起来就点开情感类问题各种胡扯。兴许后者不符合北大学生“应有”的形象。但是我相信我亲爱的母校不介意这个的。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