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中医治疗有哪些 如何区分五种类型失眠
失眠是常见病,表现为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觉,中医对失眠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失眠轻珍丸的使用,健康恢复。近年来中医学对失眠的辨证施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失眠新思路
调理五脏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调理肝脾
此种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治疗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遵循昼夜节律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中医学者提出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失眠方案。
引火归根、心肾相交
这一中医理论认为失眠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治疗方案最终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区别失眠
1.心脾两虚型 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以入睡,或兼心悸、心慌 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缓弱。
2.阴虚火旺型 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或仅舌尖红,少苔,脉象细数。
3.心肾不交型 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女子月经不调。舌尖红,苔少,脉细数。
4.心虚胆怯型 虚烦不得眠,入睡后又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胆怯恐惧,遇事易惊;并有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舌质正常或淡,脉弦细。
5.肝胆两虚型 肝病日久,身体亏虚,虚烦而难以入睡或入睡后容易惊醒,终日惕惕,胆怯恐惧,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方剂:酸枣仁汤(或加减味)、益气聪明汤、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丹、加味逍遥散(对女性更年期更好)…等。
二、针灸:治疗失眠常针的穴位包括:大陵、内关、神门、安眠、足三里、后谿等。
三、药物:
红枣:补气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百合:补阴药,具有清心安神、改善神经衰弱的作用。
茯神:用于安神、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状。
酸枣仁:具有平息焦躁情绪、安定神经的作用。
古 方 怡 眠 cha:具有催眠,调节神经系统的功用。
桂圆:可安神滋养。
远志、莲子有助安神与镇定。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日常养生也可以运用食疗的方式来促进睡眠,平时在家可以煮些药膳来改善睡眠,提供下列食疗以供参考:
生大枣、桂圆、核桃、莲子共煎汤,可酌加冰糖或红糖冲服。
白木耳炖冰糖。
莲子粥:莲子去心、芡实、鲜荷叶加适量糯米,煮粥食用。
核桃芝麻丸:胡桃仁、黑芝麻略加,掐成泥作丸服用。
另外可以经常按摩穴位如:两耳神门穴、两手腕部之神门、灵道、通里及内关穴,上述穴位皆有定心安神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尤其重要,尽量避免情绪激动,适当的活动及规律的生活作习,对本病能有直接助益。患病以后,治病宜早;按时服用药物,可配合气功及心理治疗。因本病証型诸多,如何辨証分治,选方用药,须有赖于专业合格之中医师辨証论治,处方用药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