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点境界 “吾与点也”的境界(图)
在儒家领导力思想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它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人文关怀。孔子和其弟子不停地追问“究竟什么是人”、“应该怎样做人”这样的终极问题。在孔子看来,领导力展开的过程,同时也是探索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境界的过程。
但是,人除了道德和人文层面的属性之外,还有精神层面的属性。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到达这种境界,人们才会在感受到人与宇宙的一体中,把握住内在生命的鲜活、丰满与自由,体会到潇洒自在的意趣。
《论语·先进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立刻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外国军队前来入侵,国内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的工夫,就可以使人人都勇于保家卫国,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不予置评,问:“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的工夫,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更高明的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自己能做什么,只想学着这样做:宗庙祭祀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点(即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然后铿的一声,把瑟推开,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脱下臃肿的冬装,穿上轻便的春服,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孩童,一起到沂河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一路唱歌,走回家中。”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呀!”
这就是著名的“吾与点也”的故事。在一般人心中,孔子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关怀和文化忧患意识的圣人,然而这段记载,却让我们看到了功利和道德境界之上,孔子对洋溢着无限生机的天地境界的追求。
孔子并没有否定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追求,但三个人的追求,显然都是局限于功利与道德的层面。而曾晳的追求,却进入了对天地境界的体认。这也就是后世儒家所说的“曾点气象”。理学家朱熹非常仰慕“曾点气象”,他在评价曾点气象时说:“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
”并提醒后代的学者们:“须常有三子之事业,又有曾点襟怀,方始不偏。”既要有子路等人的事功与道德成就,还要有对于生命的体验,并把这种生命的体验延伸到天地万物,达到与天地同流的境界,在大化流行中体会到生生不息的意味。
领导者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欲成就事业,既需要主观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而后者往往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士不可以不弘毅”,领导者一定要学会超越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一方面要执着地把自己的理想与价值付诸实施,从而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无论荣辱兴衰,都应保持一种超脱恬然的情怀,并在这一超越中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感悟与天地融为一体的美感,以及超越自我后无所求亦无所惧的悠闲,从而始终保持着活泼的胸襟和坦荡的意境。
这样的境界,才是领导力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