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简历 向松祚:人性自私假设不能简单化、庸俗化、极端化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性自私假设的起源和危害>一文发表后,有朋友误以为我不同意人性自私,反对私有产权,非也.求学期间,我的博士论文主题是私有产权和企业制度,曾

《人性自私假设的起源和危害》一文发表后,有朋友误以为我不同意人性自私,反对私有产权,非也。求学期间,我的博士论文主题是私有产权和企业制度,曾经潜 心细读奈特、科斯、张五常等前辈大师的经典著作,心悦诚服,拍案叫绝。

从此深信唯有保障私有产权才能创造人间繁荣,唯有保障私有产权,才有可能建设公平正 义的良好社会,消灭和破坏私有产权制度,最可能的后果就是民不聊生。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是20世纪经济思想最重要和最精彩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 世界的方式,而且深刻改变了人类命运,对中国划时代的改革开放贡献巨大。

我所不同意的,是对人性自私假设的简单化、庸俗化和极端化。好像是列宁说过:真理往前多跨一步,就会成为谬误。任何科学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 (conditional truth),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无需任何前提条件、约束条件或局限条件的所谓绝对真理。

人性本质是否真的自私,哲学家和生物学家至今没有完全一致的结 论。将自私作为基本假设以解释人的行为,是实证科学方法之精髓,我们可以不同意而采取其他假设,皆无可厚非。

若将自私假设简单化、极端化和庸俗化,则必然 导致一些危害极大的意识形态判断和政策建议。 我以为斯密之后,张五常对“自私”理念的阐释最为中肯和恰当。张五常将经济学的“自私”假设重新阐释为“在局限条件下个人争取最大利益”,有多方面重要含义,值得仔细深入思考。

私有产权制度最大限度促进社会整体利益 其一,自私是否能如斯密所描述的那样,“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做出的要大”,关键要看自私行为所面临的局 限条件,这些局限条件范围极广,包括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社会习俗、法律法规、历史传统、时尚潮流……其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是产权制度。

原则上,人性自私 能够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制度安排,不同的制度安排反过来又制约自私行为的结果。

一个良好的制度可以让自私行为尽可能朝着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向迈进,一个 糟糕的制度则可能诱使或迫使自私行为危害社会。 如何设计制度和机制,以便促使自私行为创造最大社会利益,是经济学200多年来的核心课题。

证明私有产权制度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最有可能最大限 度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是产权和交易费用学说的主要贡献。其他各种制度和机制,无论是以等级界定权利、以管制界定权利、以武力界定权利、以资历界 定权利、以种族界定权利、以姿色美貌界定权利,皆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经济学著名的“租值消散定律”,清楚阐释不同制度安排下的资源浪费或租值消 散方式。

张五常对此重要定律有开拓性贡献。 悠悠岁月里,上下数千年,人类尝试过多种多样的产权制度,直到18世纪之后,才开始以宪法规章自觉保护私有产权。自此之后,凡是致力妥善保护私有产权 之国家,皆成先进富裕之邦;凡是致力消灭弱化私有产权之国家,皆沦为贫穷落后之域。

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功经验,就是不断努力保护私有产权,以 此鼓励自由竞争。 妥善保障私有产权,其实比登天还难。现实世界的许多法律规章,在保护一些人的私有产权之同时,可能损害其他人的私有产权。

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 大原则,如何具体落实则千差万别。因此,哈耶克名著《自由宪章》就提出,任何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规章必须是超越和一般性的,即不能有利于某些人却不 利于另外一些人。

科斯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以无数精彩案例,阐释私产保护之难度和权利之间的相互纠缠,成为多个学术领域共同尊奉的经典文献。 少有人提及的是,科斯大作有一个隐含的意思,那就是究竟应该保护谁的产权,必须诉诸价值判断!

奈特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人类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领 域的无尽探索。既然是在价值领域的无尽探索,我们就不能不做出价值判断。

当奈特讨论经济效率和所谓帕累托改进之时,他反复强调效率首先是一个价值概念,而 不是一个物理和机械学概念。 知识压制是最关键的局限条件 其二,哪种局限条件下,人的自私行为会危害社会,甚至导致人类自我毁灭,是一个极其有趣而重要的问题。

张五常反复强调,某些局限条件下,自私可能导致 人类自我毁灭,他的思想路线极具启发性。拙作《张五常经济学》一书试图进一步回答此问题。我问:“人类为什么会选择交易费用明显高昂的合约或制度?”答案 要点有四:一是无知或信息费用极高;二是信息不对称;三是成本收益不对称;四是集体行动的困境。

思来想去,我认为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制度局限条件里,最关 键是信息费用和知识压制。

历史上数之不尽的专制君主和极权霸王,垄断信息,压制知识,消灭自由,借以宣称为他所用的那个制度是人类唯一美好制度,结果民不 聊生,哀鸿遍野。由此观之,教育之普及,知识之传播,思想之解放,言论之自由,则是降低交易费用、增进生产组织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避免人类选择“自我毁 灭”制度安排的最重要途径。

其三,当我们希望解释和推测某个人类行为和某种经济现象时,首要任务是探寻行为和现象背后的局限条件,这是张五常独创的真实世界经济学,是顺着斯密、马歇尔、费雪和弗里德曼传统的自然发展,然而这个传统似乎早已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了。

价值判断被逐出殿堂 前文已经指出,将人性自私假设简单化、极端化和庸俗化之后果,主要表现为金钱至上崇拜、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新蒙昧主义,尽管人性自私假设不能为此担负全 部责任。

本文着重说明:经济学者从方法论上忽视自私行为的约束条件和局限条件,从而漠视或忽视了自私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主要表现则是数理模型被推 上神坛和价值判断被逐出殿堂。

数理模型被推上神坛经过了一个漫长过程。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开创先河,古诺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思想大放异彩,萨缪尔森、阿罗、莫莱和德布鲁的数理 模型登峰造极,奠定了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规范。

博弈论异军突起,横行天下无敌手。斯密时代单纯质朴的价值观被扫荡净尽,片甲不留。自私假说先是被边沁简化为 效用学说和功利主义,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三杰开启边际效用革命,为数学模型主导经济思想大开方便之门。

萨缪尔森《经济分析基础》继往开来,将全部经 济学归结为一个“最大化问题”。1970年萨缪尔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诺奖演说即以此为题。 数理模型被推上神坛之后,价值判断必然被逐出殿堂。

举凡无法数学化的人类行为要素,尤其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的价值判断,譬如宗教信仰、文化精神、制度传统、信任承诺、道德情感、预期愿望等等,皆被逐出学术殿堂,游荡于主流学术边缘,偶尔才被召回装点一下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