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萍我心永恒 唐英年:故乡永驻 我心永恒
唐英年之于无锡人,是个熟悉又亲切的名字:他曾担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是东方明珠的“财神爷”;他是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江苏社团会长,活跃在政界与商界;他祖籍无锡,是当代锡商的形象代表。
无锡之于唐英年,代表着乡亲、乡情与乡愁:小桥流水、河网密布,锡韵流芳的严家桥,则是其心头柔软的一笔。
“我出生在香港,读书在美国,工作在香港,但是,我很想回严家桥看看。这次行程太紧,下回吧,下回一定要回严家桥。”近日,因参加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第二届全球锡商大会,唐英年回到无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言谈之中流露出对严家桥的挂念。
在实体经济领域打拼多年的唐英年,整个采访中提及父亲唐翔千的“锡普”、提及严家桥,他的眼神顿时就亮了,用采访的行话来说,“这是他的兴奋点”,无论离故乡多远,严家桥一直驻在唐英年心中。
江南望族走出一代儒商
无锡上了年纪的人,说起唐家,语气中总带着羡慕与自豪:“大人家哇!”所谓的“大人家”,用个文雅的名词,就是“望族”。唐英年家,配得起这个称谓。
唐氏家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这个“神奇而庞大的家族”,曾走出唐保谦、唐星海父子和唐骧廷、唐君远父子等商界奇才,唐家也因此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者之一。唐英年的父亲唐翔千,也是香港纺织界大亨。从唐家走出的唐英年,身上有祖辈的“经商基因”,活跃于政商两界,成为新锡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谈吐儒雅的唐英年,在苛刻的香港媒体眼中,也是一位“居家好男人”,这得益于其严谨家风的浸润。他的父亲唐翔千曾在不同场合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家庭你只要看他的家庭作风怎么样,作风好,他的后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身教重于言传。”
名门之后唐英年,身上无不透着世家子弟风范。他忆起祖父与父亲,说的不是“财富故事”,而“家风家训”:“抗战时期,无锡沦陷。祖父唐君远面对日军刺刀,断然拒绝合作。当日军恐吓要炸掉他创办的协新厂时,祖父坚定地回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英年说:“祖父是条汉子,我以他、也以我父亲为自豪。”
勤俭持家,是唐家“家训”之一。唐英年的祖父唐君远,几乎垄断了当时无锡的毛纺织工业,坐拥万贯家财,却连喝一杯8元钱的咖啡都觉着贵;唐英年的祖母癌症痊愈不久,却乐呵呵地在儿子唐翔千的公司中拆纱头、打零工;出国公差,唐翔千穿着10元一双的国产布鞋走遍天涯海角,不卑不亢地与老外谈生意;身为儿子的唐英年,年轻时留学间隙回香港,每天搭乘公交到父亲公司里打工,与一般员工一样按劳取酬。
爱国爱家,亦是“唐氏家训”的核心。1976年,大学毕业后的唐英年从美国回到香港,父亲唐翔千当时已在香港与内地走动。1979年后,唐翔千更在深圳、上海等地兴办了许多企业。唐英年说,祖父告诉父亲:“翔千,你回来投资吧,万一蚀本了,就算你孝敬了我。”于是父亲更感责无旁贷,建工厂、跑项目,快乐而满足。
从这样一个家族“养”出来的唐英年,浑身散发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气息。也因此,你不难理解,为何出生在香港的他对故乡却有如此深的感情,对家人有如此多的关爱。
唐英年与父母弟妹合影。资料图片
离家再远爱国之心仍在
虽然在香港出生,去美国读书,回香港工作,但唐英年与故乡无锡一点都不生分。“锡商有一个特点,无论离家多远、多久,那份爱国之心仍在。”回锡参加第二届全球锡商大会的唐英年,认为“走出去”与“爱国心”是锡商与时俱进的标识。
2002年,有着“家国天下”情怀的唐英年“弃商从政”,先后担任香港工商科技局局长、香港财政司司长等职,2011年11月26日宣布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这样的经历,使唐英年的政治大局观强于其他商界人士。在采访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等时政字眼不时从他嘴里蹦出,且十分乐意解读这些词语,并将之与当下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无锡历史上产业基础雄厚,重振雄风要依托产业根基,更要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出去,发展舞台更大。”他说,家乡山好水好风光好,但受限于地理空间,人口、市场不大,企业家必须走出去,才能有大作为。
“故乡是一座工商业城市,深得工商文化滋养,在中国近代民族工商发展历程中,曾涌现了荣家、杨家、薛家等大家族,这些企业的后代目前遍布世界各地;走出去发展的锡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次来锡参会的锡商,就是杰出的代表。”唐英年表示,从他的角度来解读“全面深化改革”,其精髓就是与时俱进。识时务者为俊杰,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升级版锡商可以大有作为。
“心系祖国、面向世界”,这是唐英年的境界。无锡之于唐英年,是一份割不断的存在。2007年,香港无锡商会成立。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唐英年,欣然接受邀约,为商会成立剪彩;为家乡“培育英才”,唐家一以贯之,唐英年更是很好地传承了这一传统。
早在1997年,唐英年母亲唐尤淑圻就在家乡江南大学设立“唐尤淑圻研究生奖学金”;2010至2011年间,唐英年的父亲唐翔千捐赠“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4000万元与江南大学联合创办“君远学院”,另捐资600万元设“君远奖学金”;2013年6月,唐英年亲临学校创建“君远书院”,指导“君远工程中心”开展工程教育;2014年,江南大学授予唐英年名誉博士学生;2015年,唐英年应邀回锡参加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第二届全球锡商大会……
与无锡来来往往的互动,折射出唐英年爱国爱乡的桑梓情怀。
梓良桥,建于一九零四年,是唐氏后代为怀念祖居、纪念先辈而建。至今在桥墩上凿刻的白石桥联依然清晰可见。
严家桥是心中那抹月光
唐英年是商人、政治家,也是一位有生活情调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说起父亲唐翔千以及家人,语调变得越发柔和;聊到严家桥,那个小桥弯弯的江南水乡,更是唐英年床前的一抹明月光。
“第一次回无锡,我以为我能听懂无锡话,但到了无锡,才发现我根本听不懂。”说到这里,唐英年笑了。“父亲在家讲的是‘锡普’,我误以为那是无锡土话。”唐英年说,父亲多年生活在香港,依然带着很重的无锡口音,“他讲的广东话,香港人都听不懂哦。”
身兼多职的唐英年是个孝子,更是顾家好男人,忙碌工作并未阻碍其享受天伦之乐。他非常疼爱四个子女,对太太亦呵护备至,不但常为儿女们推掉应酬,每逢周末亦会尽量抽空与家人相聚,做“24孝”老爸陪子女逛街玩乐。
唐英年与太太的恩爱程度亦是众所周知,他曾笑称“太太买衫,自己负责找数(付钱)”。对红酒的嗜好,是唐英年的雅好。他对红酒十分讲究,除了各处寻找靓酒外,每年更会亲自飞到欧洲四处搜罗。
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盛赞唐英年“没脾气没架子、非常亲切,容易相处”。这一点,记者感同身受,见面时,唐英年第一句话便是“感谢你们关心我”,谦逊有礼,让人如沐春风。
严家桥是唐英年的乡愁:在那么一个不起眼的江南小村,依河而建的春源布庄靠着蜿蜒河道,吸引八方布商前来进货,为唐家挣得第一桶金,他因这里而感到骄傲。“无锡保护了一批像严家桥这样的水乡古镇,这是好事。”唐英年认为,古镇保护修复,不能丢了原来的味,这才是最要紧的。
“下次回来,一定回严家桥看看!”故乡,一直驻在唐英年的心中。
>>>链接:
严家桥,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的羊尖镇上,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此乃工商业兴盛的集贸之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这村落临河而居,枕桥而眠,风光绮丽。严家桥建在严羊河上,连接东西两岸,多为严姓人所搭建,乡人以严姓为桥名,复演为村名,后主要由严、顾、汤、周四族组成。
不过严家桥的兴盛,倒不是主要因这四家的力量。清末太平军时期,唐氏为避难从无锡迁居严家桥,在镇上开“春源布庄”,后兴建唐氏仓厅,囤积粮食,开当铺,建码头,严家桥才真正兴盛起来。唐氏子孙,现多居住外地,遍布世界,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