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明妃传》服装没抄韩国人,倒是《武媚娘传奇》抄袭日本人(图)

2018-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靠衣装,古装剧更得靠古装来撑. 爱看电视的就说,瞧,<女医明妃传>的衣服真像韩国人的,爱读点历史的就会说,切,那是韩国人跟咱学去的. <女医明妃传>的主要角色,起码明朝角色的服装上,那真不是抄韩国的,而是李氏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从明朝全套学过去的. 帕西瓦尔•罗威尔拍摄的<朝鲜国王陛下>,1884,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也就是李朝高宗,可以看他的衣冠,形制相似,但比明朝皇帝的服制要降等. 不过实话说,像<女医明妃传>这样考虑服装,并寻求美观和史实平衡的电视

人靠衣装,古装剧更得靠古装来撑。

爱看电视的就说,瞧,《女医明妃传》的衣服真像韩国人的,爱读点历史的就会说,切,那是韩国人跟咱学去的。

《女医明妃传》的主要角色,起码明朝角色的服装上,那真不是抄韩国的,而是李氏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从明朝全套学过去的。

帕西瓦尔•罗威尔拍摄的《朝鲜国王陛下》,1884,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也就是李朝高宗,可以看他的衣冠,形制相似,但比明朝皇帝的服制要降等。

不过实话说,像《女医明妃传》这样考虑服装,并寻求美观和史实平衡的电视剧实在不多,还是拿《武媚娘传奇》举个例子。

《武媚娘传奇》剧照

画圈的部分是那面“护心镜”?这玩意儿旁边的那是个坎肩,很是英武啊。

不过,唐太宗的三位皇子,穿衣服应该穿的是唐代服装吧?

在台湾展出的日本武士阵羽织原物。

到战国时代,武将为了在战场上防寒和美观考虑,在铠甲外面套上绢制的羽织,称之为“阵羽织”,穿着样式是酱紫的:

日本动画片里的武士服饰,胸甲应为胴丸,其余基本无误。

或许有人会说,日本的服装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你说的不靠谱!

亲,这个真不是。

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是事实,但是在唐宋之交,日本的平安朝廷也有一个”去唐化”的运动,大搞国粹派的发扬,在这之前,奈良时代的服装是酱紫的:

日本电视剧《大佛开眼》剧照,无论男女,活脱脱的唐人装束。这也是大化改新之后的成果,不断的遣唐使,让日本朝野上下,弥漫着“唐化”的潮流。

电影《刺客聂隐娘》剧照,这是国内隋唐电影布景、道具和服装比较考究的作品,对照下上面的日本电视剧,再看看《武则天传奇》。

在平安时代末期,日本文化其实已经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自行发展,服装是酱紫的:

好了,说回来。

中国古代服饰,略可称相似的,武将铠甲外面的披风肯定不是酱紫的了,常服则有“氅衣”和“褙子”、“半臂”。

见下图:

图片转载自网络,为明代氅衣的示意图。

这种宽袍大袖怎么看也不像“阵羽织”,再来看“褙子”:

这个是女装“褙子”,穿在外装。

褙子,宋明女子的常用服饰,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男女“褙子”,前身都是唐代的“半臂”,男装版“半臂”从外型上和倒和“阵羽织”有点相似之处,具体样式见下图:

半臂线图,来源:网络

这是“交领半臂”,也是“右衽”,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说的就是,没有管仲,我也要像戎狄(北方少数民族)一样披发(散开头发,不束发)、左衽(衣襟向左掩,华夏应向右掩)。

唐代孔颖达注《礼记》时说:“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乡左,示不复解也。”

回归“半臂”问题,在唐代男装,着袍服的上层社会,是拿这个衬衣穿的,在这一点上,宋代的“褙子”可谓一脉相承,可见传统的延续。“内衣外穿”的也有,不过也不是日本“阵羽织”的式样,而是以交领为主。

敦煌壁画中的唐人换衣,右下角男子里面穿的就是上红下绿的半臂。

与长可及足的“褙子”相比,唐人男装“半臂”,腰下接“襕”只到膝盖,形状有点像短裙,且上身和下“襕”往往颜色不同,这和“阵羽织”就更加不同了。

说完导演们的不靠谱,再来看看唐人如何穿衣服(下图为转载,插图/燕王 复原制作/中国古代妆束)

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裈、袜,头上束发,裈,是唐人裤子的一种,指有裆贴身的裤子,另有一种开裆的“袴”,是先秦传下的“胫衣”,也就是套在腿上的裤管。

接着穿中层衣,半臂(或长袖,或加袄子)、袴,头上戴巾子。长袖和半臂相对,是带腰“襕”的上衣,而袄子则是不带“襕”的短上衣。

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缺胯衫)、靴子,头上裹幞头,这里的襕袍衫,是圆领长外套,腰下用整幅步做成的“襕”,两侧不开衩,唐代的官服即是此类,另外,袍是有内衬可以加绵当冬衣的袍子,而衫则纯是单衣,略有区别。缺胯衫,主要区别在于两侧开衩,起初是士兵和庶人所穿,到宋明则成为官员常服式样。另外,请注意,唐代大朝还有朝服,沿袭的还是古制式样,和官服并不是一回事。

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配戴若干佩件,比如鱼袋。

盛唐襕袍复原(中国妆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