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聪明教学案例 特级教师霍懋征的“聪明”教学法

2018-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在教小学生学习"聪明"一词时,非常富有教学智慧,可谓教学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课堂上,她先是这样问:"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在教小学生学习“聪明”一词时,非常富有教学智慧,可谓教学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课堂上,她先是这样问:“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愿意的,请举手!”霎时间,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接着,她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四件宝,如果学会了运..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在教小学生学习“聪明”一词时,非常富有教学智慧,可谓教学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课堂上,她先是这样问:“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愿意的,请举手!”霎时间,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接着,她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四件宝,如果学会了运用这四件宝,人就会聪明起来。这四件宝是什么呢?我暂时不讲,先让你们猜几则有关人体器官的谜语。”每当学生猜中一则谜语,她就要学生讲讲这个人体器官的作用。

随后,霍老师又说,在上课时,要仔细看,但不要东张西望;要认真说,但不要随意说话。总之,要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在猜谜语之后,霍老师就剖析字形说:“‘聪’字,左边是耳朵的‘耳’;右上方是两点,代表两只眼睛;右边中间是‘口’字,就是嘴;右下方是个‘心’,代表脑。

这四件宝合在一起,正好是个‘聪’字。‘聪’字后面之所以加个‘明’字,是因为这四件宝要天天用,月月用,天长日久,你们就会聪明起来。

”翌日,霍老师在上课时首先发问:“四件宝,都带来了吗?”学生们大声说道:“带来了!” 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分析,霍老师教学的“聪明”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善于营造教学氛围。霍老师用一句富有鼓动性的提问“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获得学生积极的响应: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一般说来,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响应,单靠教师是很难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的。霍老师深深懂得并准确地抓住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才能一句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

教学有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烈氛围,便奠定了走向成功的基调。 其二,巧妙设置教学悬念。霍老师说“每个人都有四件宝”,这已经让学生急于了解答案了:“如果学会了运用这四件宝,人就会聪明起来”,这样的宝贝谁不想要啊;“这四件宝是什么呢?”这简直就是所有学生都想问的问题。

但霍老师就是能沉住气,偏偏卖个关子:“我暂时不讲。”真让人着急呀!“先让你们猜几则有关人体器官的谜语。

”这让学生特别期待猜谜语之后能够揭晓答案。 其三,引导体验思维乐趣。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因为一方面谜语的特点是“不说破”,需要猜谜者积极思考,是有益思维发展的智力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猜出正确答案,会体验到思维活动的乐趣,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更加喜欢思维活动。

所以,霍老师要学生猜谜语,正是要让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其四,注重良好习惯养成。

小学教育担负着养成习惯的任务。学生一旦养成良好习惯,便会终生受益。每当学生猜中一则谜语后,霍老师就让学生讲讲这个人体器官的作用。同时,霍老师联系学生实际,适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上课时,要仔细看,但不要东张西望;要认真说,但不要随意说话。

总之,要多听、多看、多想、多说。” 其五,形成师生教学默契。课后第二天,霍老师再次发挥教学机智,问了一句让学生回顾昨天上课情景的问题:“四件宝,都带来了吗?”学生心领神会:“带来了!”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师生能够形成这样的教学默契,实在是一种令人向往、难能可贵的教学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