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导演翻拍《水浒传》玩穿越 张纪中:翻拍武侠剧要传承武侠精神
最近几年可谓翻拍元年,新《笑傲江湖》新《射雕英雄传》等一众知名作品被翻拍,拍的也是五花八门,一版比一版烂,一版比一版雷人,却永远超越不了经典,而《水浒传》也是被一群乌合之众翻拍了又拍,但是任其怎么拍,都超越不了张纪中导演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他将水浒传不单单是拍的很完美,而更多是拍进了观众的心里,在观众看来张纪中版的《水浒传》才是施耐庵笔下的著作,而如今网络电影的兴起,水浒传更是被某些小导演拍出了新花样,穿越、法术都被运用在剧中,小编看后也是雷的里嫩焦外,对此久未现身的张纪中导演是怎么看待的?下面是我们东视娱乐对张纪中导演的专访
问:《水浒传》播出20年,有何感想?
答:《水浒传》进入创作是1994年,到播出用了3年多时间。当时,“大河向东流”唱遍大街小巷。一个40集的戏用这么长时间,可见在制作上下多大功夫。那个时代的创作制作的工作精神,我觉得是最值得留恋的。二十年过去了,我最想说的还是那句不忘初心,不论过多少年,我们只要从事这个行业就应该以那种兢兢业业的态度,一丝不苟。
问:据说当时大火的《好汉歌》最初不是选刘欢来唱的?
答:做《好汉歌》时很有趣,请了一位当红歌手来唱,尤其是唱地方民歌还不错,但是唱完感觉太匪气了。正好刘欢来录另外一首歌,我们就请他试试,张嘴唱真是震惊,奔放豪迈,我和赵季平老师都非常赞赏。我觉得音乐对于作品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不是像后来很多的电视剧,用了很多罐头音乐。你可以看到,音乐对于剧的烘托非常重要。易茗老师的词也非常棒,“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真是荡气回肠。
问:这个戏对您来说也是一个付出生命代价的戏。
答:1995年3月8日,我们去看外景,走在武汉到蒲圻路上的时候,遇到车祸。那个时候不是像今天网络传播这么快,只有报纸登了一小块。但我的胯骨,髋臼,整个碎了三块,股骨头也碎了一块。拉回武汉的时候简直是痛苦万分,最终还是拉回北京。飞机上拆了三排座,运回北京做了七个小时的手术,现在里边还存在着一块钢板。出车祸之后,我也在思索,是否就此放弃工作?后来从医院就直接回到剧组,道具师傅给我做了一个床,床可以支起一块板子,半靠在床上。底下糊满石膏,我那个时候是总制片主任, 很多复杂的事务,大家都是围在我的床边开会。有个插曲,就有人举报说,张纪中太霸道,开会他躺着,别人站着。后来真的来调查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霸道的人。
问:现在的制作环境不太一样,不会用这么长时间去磨一部剧,这对您有影响吗?
答:从制作的精神来说,我觉得不应该改变。那个时候我们确实缺少经验,也没有一些辅助功能。比如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殡这场戏,诸葛亮的灵柩回到成都,64个人抬着一口棺材, 光抬棺材这些人,就训练了四五天。那个时候也没有抠像技术,都是老老实实进行拍摄。今天用这些技术来帮助我们实现的时候,其实要更谨慎小心。因为高清会让人们看得更清楚。做的差一点都会看得很明白,尤其现在观众的审美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层次。
时代变了,但每拍一部戏,大家都应该有理想主义精神。我觉得一个剧组的精神非常重要,怎么能随时保持非常旺盛的创造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当今不能失去的。
我下一部还要拍金庸剧,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演员,而不是说给我40天必须完成。我觉得志同道合才能够塑造出丰满有力量的角色,否则就是我们大家为所挣这个钱来服务。大家都会说得过且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问:这两年您在潜心创作剧本,关注当下影视市场的变化吗?
答:因为网络的加入,戏剧的需求量一下子突然爆发,大女主挣流量,仙侠剧不合逻辑,剧情想入非非,一时博眼球。时间长了人们审美上接受不了,前一段浮躁造成审美的混乱,现在有很好的遏制。也涌现出很多良心剧,包括《军师联盟》就可以看到创作者的努力。原来很多高投入的戏都遭到抵制,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也趋于理性化。良心制作从人心出发,人们还是感受得到。拼流量拼IP不可取,还是要拼质量和制作,这是作品的生命线。从制作和人物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大家一致赞美的结果。
问:近年来喜欢什么剧?再回到市场,有信心征服现在的观众吗?
答:喜欢《北平无战事》这样的戏,故事好演员完成得好。但比较而言,好的戏还是少。我希望将来的作品保持这样的创作态度,大家会喜欢。在网上看,大家还是蛮怀念以前的戏。所以,以现在的审美做出新的武侠剧,这还是我的方向。征服观众,最终还是能不能征服自己。如果做一个作品时有强烈的感触,说明你的作品也会很强烈,这一点我非常有信心。
问:您是内地拍摄武侠剧的鼻祖,但对现在的武侠剧翻拍,观众并不满意。您怎么看?
答:我觉得拍摄武侠剧是先要理解并传承武侠精神的。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有的时候会要去迎合一些庸俗的理解,把一些东西变味,认为这是创新。我觉得创新是要把这种精神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更为独到地传递给大家。关键是你所做的能不能够感染大家。武侠剧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爱情故事都是为张扬武侠精神而服务的,大家应该不要忘掉这一点。超越自己,确实是一个痛苦的要求。
问:当年的四大名著影视经典,后来都有新版本,但超越前作很难。您怎么看?
答:我觉得确实是因为它没有前面的那些时间。我参加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拍摄,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动画,在操作这样的大戏的时候,需要很周密的安排,所以它很锻炼制片的把握,可以说经验教训并举吧,后来者没有这样的机会。后续的这些戏我不能说他们不好,它只是时代不同的要求。比如说要求演员的时间,这些都是有很大的限制。它产生出不同的结果,也是能够理解的。重拍经典,首先创作者要有一种敬畏的精神,要寻找到自我的感动。其实时代有时代进步的好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
问:现在拍戏喜欢起用一些流量担当,您的选角标准是什么?
答:你可以看到制作过程不是从人物出发,而是从流量出发,其结果反而影响了流量。所以我觉得合适的话会事半功倍,如果不合适,你怎么样推他,也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