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水浒》播出二十年 张纪中:拍经典要传承传统武侠情怀!

2018-03-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近几年可谓翻拍元年,新<笑傲江湖>新<射雕英雄传>等一众知名作品被翻拍,拍的也是五花八门,一版比一版烂,一版比一版雷人,却永远超越不了经典,而<水浒传>也是被一群乌合之众翻拍了又拍,但是任其怎么拍,都超越不了张纪中导演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他将水浒传不单单是拍的很完美,而更多是拍进了观众的心里,在观众看来张纪中版的<水浒传>才是施耐庵笔下的著作,而如今网络电影的兴起,水浒传更是被某些小导演拍出了新花样,穿越.法术都被运用在剧中,小编看后也是雷的里嫩焦外,对此

最近几年可谓翻拍元年,新《笑傲江湖》新《射雕英雄传》等一众知名作品被翻拍,拍的也是五花八门,一版比一版烂,一版比一版雷人,却永远超越不了经典,而《水浒传》也是被一群乌合之众翻拍了又拍,但是任其怎么拍,都超越不了张纪中导演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他将水浒传不单单是拍的很完美,而更多是拍进了观众的心里,在观众看来张纪中版的《水浒传》才是施耐庵笔下的著作,而如今网络电影的兴起,水浒传更是被某些小导演拍出了新花样,穿越、法术都被运用在剧中,小编看后也是雷的里嫩焦外,对此久未现身的张纪中导演是怎么看待的?下面是我们东视娱乐对张纪中导演的专访

问:先给我们说说您最近在忙什么?

其实我是从前年离开这个纪中文化公司之后呢,我开始进行潜心的再重创作。一直是在搞这个剧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剧本是非常重要的啊,在我们以前来说也是剧本花费的时间特别多,现在我呢,就是在做两个电影剧本和两个电视剧剧本,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像现在主题的这种小镇这些方面的设计,所以还是非常的忙。

问:回顾《水浒传》20年,您的心情如何?

今年2018年是水浒传播出二十年整。这是当年是98年的1月2号开始播出,当时春节期间还在播这剧。当时,大河向东流是唱遍的祖国大江南北,大街小巷。所以那个时代的这个创作制作的这种工作精神,我觉得是最值得留恋的。二十年过去了,我其实我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还是那句话真是不忘初心,不论过多少年,我们只要从事这个行业就应该以那种态度应该兢兢业业的态度,一丝不苟。

说起来播出二十年,从我们开始进入这个水浒传的创作,已经是将近二十四年了,应该是1994年开始,到现在大概应该是二十四年。1994年进入创作,到完成播出应该是用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我记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在那个时代一个四十多集的戏,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可见在制作上大家下了多大的功夫。

问:《水浒传》播出20年,有何感想?

答:《水浒传》进入创作是1994年,到播出用了3年多时间。当时,“大河向东流”唱遍大街小巷。一个40集的戏用这么长时间,可见在制作上下多大功夫。那个时代的创作制作的工作精神,我觉得是最值得留恋的。二十年过去了,我最想说的还是那句不忘初心,不论过多少年,我们只要从事这个行业就应该以那种兢兢业业的态度,一丝不苟。

问:据说当时大火的《好汉歌》最初不是选刘欢来唱的?

答:做《好汉歌》时很有趣,请了一位当红歌手来唱,尤其是唱地方民歌还不错,但是唱完感觉太匪气了。正好刘欢来录另外一首歌,我们就请他试试,张嘴唱真是震惊,奔放豪迈,我和赵季平老师都非常赞赏。我觉得音乐对于作品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不是像后来很多的电视剧,用了很多罐头音乐。你可以看到,音乐对于剧的烘托非常重要。易茗老师的词也非常棒,“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真是荡气回肠。

问:这个戏对您来说也是一个付出生命代价的戏。

答:1995年3月8日,我们去看外景,走在武汉到蒲圻路上的时候,遇到车祸。那个时候不是像今天网络传播这么快,只有报纸登了一小块。但我的胯骨,髋臼,整个碎了三块,股骨头也碎了一块。拉回武汉的时候简直是痛苦万分,最终还是拉回北京。飞机上拆了三排座,运回北京做了七个小时的手术,现在里边还存在着一块钢板。出车祸之后,我也在思索,是否就此放弃工作?后来从医院就直接回到剧组,道具师傅给我做了一个床,床可以支起一块板子,半靠在床上。底下糊满石膏,我那个时候是总制片主任, 很多复杂的事务,大家都是围在我的床边开会。有个插曲,就有人举报说,张纪中太霸道,开会他躺着,别人站着。后来真的来调查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霸道的人。

问:现在的制作环境不太一样,不会用这么长时间去磨一部剧,这对您有影响吗?

答:从制作的精神来说,我觉得不应该改变。那个时候我们确实缺少经验,也没有一些辅助功能。比如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殡这场戏,诸葛亮的灵柩回到成都,64个人抬着一口棺材, 光抬棺材这些人,就训练了四五天。那个时候也没有抠像技术,都是老老实实进行拍摄。今天用这些技术来帮助我们实现的时候,其实要更谨慎小心。因为高清会让人们看得更清楚。做的差一点都会看得很明白,尤其现在观众的审美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层次。

时代变了,但每拍一部戏,大家都应该有理想主义精神。我觉得一个剧组的精神非常重要,怎么能随时保持非常旺盛的创造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当今不能失去的。

我下一部还要拍金庸剧,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演员,而不是说给我40天必须完成。我觉得志同道合才能够塑造出丰满有力量的角色,否则就是我们大家为所挣这个钱来服务。大家都会说得过且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问:这两年您在潜心创作剧本,关注当下影视市场的变化吗?

答:因为网络的加入,戏剧的需求量一下子突然爆发,大女主挣流量,仙侠剧不合逻辑,剧情想入非非,一时博眼球。时间长了人们审美上接受不了,前一段浮躁造成审美的混乱,现在有很好的遏制。也涌现出很多良心剧,包括《军师联盟》就可以看到创作者的努力。原来很多高投入的戏都遭到抵制,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也趋于理性化。良心制作从人心出发,人们还是感受得到。拼流量拼IP不可取,还是要拼质量和制作,这是作品的生命线。从制作和人物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大家一致赞美的结果。

问:近年来喜欢什么剧?再回到市场,有信心征服现在的观众吗?

答:喜欢《北平无战事》这样的戏,故事好演员完成得好。但比较而言,好的戏还是少。我希望将来的作品保持这样的创作态度,大家会喜欢。在网上看,大家还是蛮怀念以前的戏。所以,以现在的审美做出新的武侠剧,这还是我的方向。征服观众,最终还是能不能征服自己。如果做一个作品时有强烈的感触,说明你的作品也会很强烈,这一点我非常有信心。

问:您是内地拍摄武侠剧的鼻祖,但对现在的武侠剧翻拍,观众并不满意。您怎么看?

答:我觉得拍摄武侠剧是先要理解并传承武侠精神的。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有的时候会要去迎合一些庸俗的理解,把一些东西变味,认为这是创新。我觉得创新是要把这种精神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更为独到地传递给大家。关键是你所做的能不能够感染大家。武侠剧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爱情故事都是为张扬武侠精神而服务的,大家应该不要忘掉这一点。超越自己,确实是一个痛苦的要求。

问:当年的四大名著影视经典,后来都有新版本,但超越前作很难。您怎么看?

答:我觉得确实是因为它没有前面的那些时间。我参加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拍摄,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动画,在操作这样的大戏的时候,需要很周密的安排,所以它很锻炼制片的把握,可以说经验教训并举吧,后来者没有这样的机会。后续的这些戏我不能说他们不好,它只是时代不同的要求。比如说要求演员的时间,这些都是有很大的限制。它产生出不同的结果,也是能够理解的。重拍经典,首先创作者要有一种敬畏的精神,要寻找到自我的感动。其实时代有时代进步的好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

问:现在拍戏喜欢起用一些流量担当,您的选角标准是什么?

答:你可以看到制作过程不是从人物出发,而是从流量出发,其结果反而影响了流量。所以我觉得合适的话会事半功倍,如果不合适,你怎么样推他,也上不去。

问:您是内地拍摄武侠剧的鼻祖,您的武侠剧传递出的侠义精神,是呼唤正义,呼吁人们出手相助。但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披着武侠剧外衣的爱情片,您怎么看?

我觉得拍摄武侠剧是先要理解到武侠精神的。中国的武侠精神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武侠精神其实特别体现了人的正义战胜邪恶,鼓励和提倡中国文化当中的仁义礼智信。其实在这个武侠片中都有,尤其是金庸先生的小说,把中国的文化,包括所有的文化现象所有的文化表现都在这个小说里能够体现出来。所以说其实我为什么说拍摄金庸武侠剧,是因为金庸武侠剧真的代表(儒释道)精神能融在一起的这样的一个小说。而且从情感上来说,也是非常浪漫的情感。

不管每一个像张无忌,小龙女,杨过等等,它们所表达浪漫主义的这种情怀。虽然每一个浪漫的方式不同,但确实都有。武侠本身这种精神是需要中国传承下去的。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有的时候会要去迎接一些庸俗的这种理解,所以会把一些东西变味,好像给别人看,认为这种变味的东西是创新。我觉得创新不是这样,创新是要把这种精神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就是更为独到的传递给大家。也就是说你所理解的这个武侠的气质,所谓你所理解的武侠气质,能把这种气质表达出来,而传递给我们观众,而感染我们观众。关键的问题是你所做的这一套能不能够感染大家,如果说你这个只是一种取宠,一种取宠的效果,而不能够感动大家,只是让大家有的时候看了以后说发笑或者什么,我觉得它没有起到这样的艺术的震撼人心的这种力量。真的好的艺术品,是触摸灵魂的这种艺术品。只有感动自己,你才能够感动别人。如果说你自己都不感动,你拿什么去感动别人,这个是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一个工作,正是我们做这一行的标准。所以如果说我们在虽然我们说的是拍的是武侠剧,但是我一直都认为它是一个主旋律,我所拍的这个武侠剧真的都是一个主旋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的故事。 爱情故事在这里面有,但是爱情故事它所诞生的这个故事都是为着张扬这种武侠精神而服务的,大家应该不要忘,大家应该不要忘掉了这一点。就是它其实是这种爱情会是服务于这种武侠精神,而不是单独的把爱情故事挑出来然后去反复的去翻炒爱情故事,甚至于说就大幅度的改编金庸先生小说,把它改的不伦不类,就是原来金庸先生来做的这些人物全都变了味,包括他们改编的东方不败,包括令狐冲等等这些关系,这些相互的关系都被改编掉了,我觉得它失去了金庸先生的本质。

当你失去了一个武侠剧的本质的时候,那这个东西已经就不是武侠剧了。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就是说,你拍这个武侠剧,是因为你自己对这个地方侠义精神,因为武义情节信念血性是有你自己的情怀的。所以你就是本着这种情怀,所以你想要拍这个剧,但别人是否是把它拍成爱情片,他们是用一种什么样的理解拍的,我就不知道了。 武侠剧其实它是分为两部分,一个武,一个侠,武是一种外在的这种美感,侠是内在的美感。所以其实实话说一个武侠剧你要拍的,它内外兼修,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追求一部武侠剧的拍摄的时候,我们确实要寻找到它很适当的表达的方式。我们都不希望它雷同,我自己经常跟自己说,我们能不能够超越自我一点,只要说我这部戏比上一部戏有进步,那我就是没有白干。所以我自己去对待我自己去拍戏的时候,总是有这样的一种要求,就是我能不能够有一点点进步。所以这个也是很难的,其实超越别人那是别人的事情。你超越别人是别人给你的评价,但超越自己那确实是对自己的一个要求,而且是一个痛苦的要求。

问:张导,《水浒传》演员众多,里面一些角色如何确定?能回忆一些当年选角有意思的事情吗?您觉得当年演艺环境和今天有什么差别?

《水浒传》当时确实演员众多。我们当时在怎么样做这个《水浒传》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正好我和张绍林就看到一本插画,当时是戴敦邦先生画的一个《水浒传的》插画,一共大概没有几张。但是他的这种神气,他的这种气质确实把我们一下子,至少我一下子震惊了,我说怎么画这么好?虽然我们过去曾经看过他画的《红楼梦》,也画过一些其它的像《西游记》等等这些个连环画,但是,这个正好是我们要拍的《水浒传》。我们在寻找方向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一盏灯,于是说我就萌发了要去找他来给我完成这个任务(的想法)。那个时候他在上海,那我正好去找了白桦先生,白桦跟他是朋友,我问了一下他,让他带我去拜访了这位老先生,那个时候应该说他还不算老。今年80多岁了,那个时候才60多。那个时候我去找他,他自称为民间艺人,他非常谦虚, 我就跟他去讲,我当时还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我就说戴先生,您给我们画这个画,我们报酬,那个时候不是很多,你知道吧?这个报酬。但是,我没有想到,他说我根本不要钱。我很吃惊,他说这个事情真的是要必须由我来做,因为他一直想要通过这样的一个事情能够完成他的平生夙愿,我觉得这是跟我们,我又一次强调说,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为理想而战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事情,所以当时我也非常感动。

于是以后我们就定下了时间,他开始伏案来给我们画,那画稿是一批一批的给我们送到北京,当时我们把每一批来的画我都贴在墙上,我们看着这些画,真是叫盯着这些画去寻找这画上气质的这些演员。所以就有了后边的这些演员,尤其是像,它不是说我们找完了演员,他照着演员画的,不是这样。而是我们真的是叫做按图索骥,去照着这样的,包括服装的色彩,服装的色彩,这种质感,包括市井,老百姓。街道上的这些挑夫,所有的这些货郎,所有的这些个铺面等等,它都给我们做了一个视觉上的这种提示。

所以包括像尤其是像李雪健老师,李雪健老师。我们其实看了这个东西,那个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李雪健,第二个还是他,第三个还是他,没有任何的人选,那他也特别的要想演这个戏,因为本身雪健老师是山东人,而且说他对于宋江有他独到的这种理解,不是去表演一个有狡猾的那样一个英雄人物,而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这样的山东人的角度,是在一个小县城里边的这样的一个小官吏,但是他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胸怀来和江湖上的人士有着这样的互动,而且他有强烈的这种正义感,所以他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时候,真是非常的生动,而且是出人意料。像我印象非常深的是他在浔阳楼题反诗那场戏,他喝了一点点酒,有一点点喝酒的感觉, 雪健老师的书法也是非常了得,所以在墙上一挥而就。因为那个墙是个白墙,如果我们写的拍的不行,我们肯定是要重新再拍的话,需要重新把墙刷了,重新再来。但是那一次是一条而过,当时我们也考虑到了,所以用了两台还是三台摄像机同时在拍摄这场戏,大家真是屏住呼吸来看这场戏。所以这个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的深刻。

而且李雪健老师他表演,从表演角度来说,他从来没有说在现场拿着一个剧本在那什么,在那背台词,或者是有人提醒台词,从来没。他从来都是叫做我说的,就是不管你拍哪一段,不管你拍哪一个镜头,他都能够一字无误的来把这台词说的而且有声有色。不是说我们念台词,就是说完全融入到宋江这个人物当中去。所以他的这种就是我说一个剧组的风气也非常重要,就是他的这种表演的这种风格,这种激情,这种态度,其实实际上是感染剧组所有的人,当然除了其他的我觉得其他的演员也都是像饰演林冲的周野芒演员老师,包括臧金生,跟我合作很多戏,还有什么像的王伟国,这都是跟我合作多部戏的演员,我觉得这些人的这些个,为什么合作这么多戏?就是确实他们的品德,在拍戏上的这种艺德 非常重要,而且这些人他们真的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你像鲁智深原来没有那么胖的,他要增肥。把这个身体吃起来,其实经常看着他端着个盆在吃,一直把自己吃成一个大胖子,这是蛮有趣。

还有像武松他这个年轻要练武,武松很多的他这个拳脚,包括(听不清1),像这样的戏,都是非常有难度的。但是我觉得虽然有这个很高难的动作的提升,但是你包括像武松打虎等等这些细的片段,都是付出了很大的生命代价的。演员就不必说,还有些女演员像孙二娘,梁丽这个演员,她很有意思,来了的时候就说我要演潘金莲,我说你真的不合适潘金莲,你的这种泼辣的性格可以演孙二娘。

但是我当时觉得这个潘金莲,当时真的是潘金莲她不是一个这种风骚的这样的一个。其实从小说里面他是一个悲惨世界当中的一个女人,她过去在张大户家做丫鬟,然后不从张大户才有了后边跟武大郎的关系。所以说从一个人的变化来说,她应该是从一个很清纯的这样一个少女转变成这样,由于生活的这个包括这种所谓的压抑,才造成了后边这个西门庆的乘虚而入。所以他才引出了这一段故事。还有很多的老演员,像李明启老师,也是跟我合作了多次。这个就是叫做炉火纯青。我只能说这样来讲,炉火纯青。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欣然地接受这些角色。现在就像赵小锐后来演这个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