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平江 平江县张曙光家庭谱写“最美”的新篇章
常言道,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平江县的张曙光夫妇同心协力,艰苦创业,靠着2万元的借款创业起家。小有成就的他们,不仅为亲戚朋友们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不忘回报社会,为公益事业奉献一片爱心。
在这个普通的家庭中,妻子邹思忠孝顺公婆从未有半句闲话,张曙光更是把岳父岳母接到自己家里照顾10多年,两亲家住在一起从没红过脸,一起和和美美生活,共同谱写"最美家庭"的新篇章。
借钱创业 生意蒸蒸日上
在平江县南江镇,一家大型药房里人来人往。"这家药店开了20多年值得我们信赖,最关键的是他家的药要便宜些。"一名顾客说,这家药房的老板就是张曙光。
在这眼前的一片大好风光的背后,张曙光也有他的辛酸创业历程。
1993年,22岁的张曙光在平江县医药总公司门市部上班。"年轻伢子要成家养家,怎么甘心拿点死工资过日子。"张曙光一颗奋斗的心蠢蠢欲动。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他于1994年向公司申请承包经营药材门市部,只做西药。
张曙光的申请获得公司同意,但必须保证每天的营业额达到300元,他才能拿到80元左右的工资。张曙光找人借了2万元,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创业之旅。然而由于当时的老百姓保健、养生意识不强,药物销售量小,利润微薄,门市部生意很不理想,有时都达不到最低的营业额标准。
就这样坚持了3年,1997年,张曙光决定把门店交给妻子邹思忠打理,他另寻门路做服装生意。说干就干,从选门面到装修,从进货到开张,总共只花了9天时间,张曙光几天几夜没有休息。辛苦终于得到回报,开张后的第一个月就赚了一万元。
服装店生意爆好,张曙光忙得不可开交,妻子从药店过来帮忙。张曙光的母亲本是乡村医生,就主动帮忙起早贪黑打点药店生意。
一段时间后,张曙光觉得这样兼顾两边也不是办法。仅仅4个月,从服装行业捞得一桶金后,张曙光决定关闭服装店,一心一意做药材生意。
2002年,医药公司资源整合,张曙光开始经营中西药。2004年,门店扩大经营,改为医药超市,同时开了2家分店。2005年,张曙光在河南一制药厂参股,做药品加工。2012年,又在平江县长寿镇开了一家大型医药超市。凭着诚信和平价及"以顾客为本"的经营理念,张曙光夫妇的生意蒸蒸日上。
相互支撑 一家子和和美美
任何时候,邹思忠都夸奖丈夫能干、吃苦耐劳,把所有功劳都推给眼前这位她深爱的男人张曙光。回忆起夫妻间的点点滴滴,邹思忠不仅湿润了眼眶。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之中见真情。1997年,张曙光骑摩托车载着邹思忠去店里,不料出了车祸,邹思忠撞到头部,昏迷不醒。张曙光跪在医生面前求他一定要救妻子,并跪在岳父面前忏悔,他还不顾自己的伤口,守在妻子的病床前从未离开过。邹思忠在昏迷中,隐约听到丈夫在不停地鼓励她,要带她去幕阜山上去休养。在丈夫的呼唤下,邹思忠清醒过来,见到张曙光,眼泪就掉了下来。
邹思忠说:"一直以来,丈夫对我特别好,从不因为家庭条件好了,对我的呵护就有所改变,这是让我最幸福的地方。"在邹思忠过30岁生日的时候,张曙光特意开车带着她到三亚为她庆祝生日。回忆起这些幸福的时光,邹思忠眼里都散发耀人的光芒。
张曙光对妻子的好,不仅体现在她一个人身上,"爱她更要爱她的家人。"张曙光说。对岳父母来说,张曙光既是女婿又是儿子。2005年,家里条件开始好转,做了新房,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互相有个照应,张曙光第一时间把岳父岳母接到身边一起住,张曙光的父母也是十分赞成。10多年来4个老人住在一起从未拌过嘴、红过脸。周边的居民常常跟岳父开玩笑:您老脸色这么好,容光焕发,一定是女婿开药房把好补药都给你吃了!
当然,邹思忠也是一个尽心尽孝的好媳妇。公公婆婆生病时,她总是忙前忙后,常常为患有支气管炎的公公煎汤熬药。小叔子因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七八岁就坐上了轮椅,邹思忠每天晚上回家为他洗脚按摩,不嫌脏不怕累。2014年,邹思忠被评为"南江镇最美好媳妇"。
现在,张曙光夫妇20岁的女儿张嘉妮更是他们的骄傲,从不娇气,非常节俭,读书成绩也特别好,2013年,以超过一本线8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邹思忠说:"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做生意特别忙,全是婆婆一手带大,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教育得好,才有了这样一个令我们骄傲的女儿。非常感谢我的婆婆!"
回报社会 赚了钱不能一个人用
家庭和谐,生意越做越好,但张曙光一家不忘回报社会,谁有需要定会倾囊相助。
张曙光的母亲徐等华每每在街上看到有人求助,她就会指引求助人去找他的儿子张曙光。徐等华一直强调:赚了钱不能一个人用,只要过得下去,就要帮助别人,这是在为自己为家人积福。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张曙光从上个世纪九几年开始就投入了公益事业。从修桥修路修敬老院到救人助学,张曙光捐献的爱心款少的有千把块,上万元也是常有的事。范围从南江镇扩大到其他乡镇。还有定年捐助的,比如上塔市镇敬老院每年捐助5000元。
去年,张曙光到平江县四中通过学校老师寻找了2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决定匿名资助他们每人每年6000元,直到大学毕业。"选择匿名资助的做法就是不想给学生带来压力,让他们一心一意地读好书。"张曙光说。
在张曙光的家中,客厅的茶几上总是摆放着瓜果点心,因为他们要时时刻刻准备着接待登门拜访的"客人",从不拒绝。邹思忠算了笔账,每年用在公益事业的资金大约有16万多元。"我丈夫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强,社会责任感也很强,将来不管经济怎么样,我有这么一个负责人的丈夫就已经非常满足了。"邹思忠笃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