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王蔷 唐朝以后为何不再有王朝定都西安

2018-0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古都。

有趣的是,唐代以后不再定都西安,而此前不太受重视的北京迅速崛起,在辽、金、元、明、清先后成为首都,这其中有军事原因、经济原因和环境原因。

从军事原因说,长安西边无险可守,最怕游牧部落进入,汉唐两代不断向西用兵,虚耗国力,始终无法摆脱强而不盛的困局。由于将国防重点放在西方,致东北的契丹坐大,契丹是半耕半牧,所以人口数量多,经济实力雄厚,以往对付游牧部落,采取长途突袭的手段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汉唐的主要军事思想,可契丹是半耕(程度远远高于草原民族),有城市,能据城死守,中原军队屡战屡败。

如果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从长安到东北又太遥远,不如定都在北京,缩短运粮的距离。事实也一再证明,游牧部落不拿下东北,对中原基本构不成威胁,一旦拿下东北,很容易鹰扬天下,所以唐代以后国防重点转向东北。

从经济原因说,唐代由两翼构成,一翼在关中,连接丝绸之路,一翼是河北地区,这是财赋重地。

关中虽肥沃,但面积比较小,不足以养活太多人,汉唐时天下税负,关中占了十分之六,由于人口大量聚集到关中,造成环境过度开发,自然灾害不断(唐代记载的水灾、旱灾等,绝大多数在关中,这可能是关中的灾情容易被记录下来,当时南方还是荒蛮之地,有灾也无人关心),到唐玄宗时,因关中粮食缺乏,每年不得不将朝廷迁到洛阳办公几个月,即“就食洛阳”,运河疏通后,江南粮食可直接进入长安,他高兴地说,从此不用再搬来搬去了。

可见关中一翼已难自养。

河北一翼在藩镇割据后,基本残破,别的藩镇对中央尚比较服从,河北三镇完全独立,在文化上已与中原有别。

好在唐代中期时江南大开发,补足了东翼的消失,而国家的经济中心其实已移到汴梁(连接关中与江南),如果不是黄巢使关中残破,左翼瘫痪,则唐政权还能延续一段时间。

江南崛起,则河北加江南就成了财富重地,首都非北京就是南京,已无选择余地。

从环境原因说,从汉代到隋朝,长安地下水系恶化,所以汉长安城被废弃,移30里,建了大业城,后来将大业改称长安,故唐长安与汉长安并非是一个城市。唐代长安常住人口估计在70万以上,生态压力极大,到了唐代末期,长安水井多苦卤(其实就是粪便等渗入井中),加上黄巢等几次重大破坏,城墙、宫殿都被摧毁,尸横遍野,环境恶化,加上唐代以后气温下降,关中平原饥荒不断,长安已不大可能再恢复昔日辉煌了。

本文主要内容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