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医学界的一个阴谋
在当前,我国近视眼发病率超过30%,而在中学生中,其发病率超过一半,而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竟高达74%!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方法:LASIK。LASIK激光手术作为最近风靡一时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从1997年开展第一例LASIK手术以来,至今为止,全中国约有几百万例病人实施了这一手术。LASIK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提高了视力,从而吸引了成千上万迫切想要摘除眼镜的人。然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对这一手术一无所知的人,而在许多医院的眼科中心,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医生带着眼镜?为什么放着那么好的手术不做?一直在几个月前,我才弄明白这是个阴谋!近视手术是本世纪医学界最大的阴谋!
本人的一位朋友在2002年的3月在全国一家具有眼科特色的、非常有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实施了LASIK手术,在手术前,通过了医院的所有检查,且检查结果为一切正常,角膜地形图未发现任何异常,我那位朋友如愿地摘掉了那副850度的眼镜, 然而就在一个月前,我那位朋友发觉自己的视力竟大幅回退,且有大量不规则散光。后来到另一家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最终结果就是角膜移植,而角膜供体又十分紧张,我的那位朋友现在的感觉是生不如死。要知道我那位朋友只有30多岁啊,现在丈夫等着和她离婚。而她做手术前,我得知其在该三甲医院手术,当时也未表示任何异议。
作为一名医生,对于眼科知识略知一二,下面我就对于这一问题发表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LASIK的原理是在角膜上130-160um(1um为1/1000毫米)处做一个瓣,相当于一个在角膜上的凹透镜,通过改变角膜基质的曲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然而,角膜基质不能无限制地切削,必须保留一定的安全厚度,一般公认为410um(至今还无确切的证据证明),或者说,角膜基质的厚度必须保留250以上,否则就会出现圆锥角膜。而一个正常人的角膜厚度约在500到600um之间 ,而每减少100度近视,按照6.5mm的切削直径(切削范围)要切削14um的深度,而按照6.0的切削直径,则每100度要切削12个单位,此外,散光所要切削的厚度和近视是一样的。所以,度数越深越容易发生危险。而由于410是个下限,近视加散光共600-800度左右的人一般切削好以后就濒临这个下限,很容易出现问题。
那么,LASIK致命的缺点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正常的角膜足能抵挡的住眼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而由于LASIK切削的是角膜组织,切削后的角膜组织无法抵挡得住眼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因而角膜会逐渐变尖,最终形成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后果是使视力永远丧失。而一些医院为了获取暴利,没有将这一后果告知患者.另外,医院所说的激光手术不会致盲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圆锥角膜就可以被认为是间接的致盲。此外,一些医院认为保留410就是安全底线,那么请问有何依据?低于410会产生圆锥角膜,那么谁能保证那些角膜厚度濒临下限的人不会在10年左右时间内,角膜逐渐变形而产生圆锥角膜?又有哪位眼科权威人士能站出来保证那些因高度近视(600度以上)而需要切削较多角膜组织的人不会在15年或是20年后出现问题呢?
我们知道,一项医学技术从发明到适用于临床,必须经过一个观察期。LASIK技术在中国开始实行才不过仅仅8年不到时间,而中国的广大眼科医生却将其广泛适用于临床,他们明知道这一手术的危险性(稍微对于眼科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理解,更何况是医生),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欺瞒广大患者,把广大患者的眼睛当作试验品,请问你们还是人吗?医生被称做是白医天使,你们的职责是救人,而不是为了瓜分一个市场而去把一项不成熟的技术用来害人!实行了LASIK后所产生的圆锥角膜目前在医学上被认为是绝症,最后只能用角膜移植来解决问题!每一例手术能为你们带来上千元的利润,而为了这些利润,你们竟然把广大的患者当实验品,隐瞒手术风险,而使广大的患者冒着在若干年后要成为盲人或准盲人的风险,你们心中何安!在几百万人的眼中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你们良心何存?!现在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出现了问题,请问你们那些不发达地区的小医院又拿什么担保手术的安全性呢?
任何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有良知的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道理的,请你转发到别的论坛,让更多的人了解事实的真相。广大患者尤其是青年朋友,如果你们不怕在若干年后正值事业颠峰且作为家庭鼎梁柱的你们成为一个盲人或准盲人这一事实,请你们大胆地去成为医生的实验品吧!
现转载如下文章以便对近视手术进一步了解:
近视手术后的风险
来源:三九健康网 http://www.39.net
时间:2006年09月13日
中低度近视疗效最好
做近视眼手术是否成功,不但要看视力恢复得好不好,还要看视觉质量,包括看远近、白昼视觉是否舒服,双眼是否平衡,立体感如何等。李教授介绍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近视眼手术能根据病人眼睛的具体情况做个性化切削,所以,总满意度已达到97%—98%,尤其对低于600度的低中度近视效果最好,满意率可达到99.5%。
前几天,李教授刚给一个1100度近视的女孩做了手术。术前,这个女孩的矫正视力最高只能达到0.6。手术后,视力恢复到了1.2。她非常高兴,别人都说她像换了个人。不过,李教授提醒她,几年后有可能再出现一定的近视。“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或超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可能有所波动。因为高度近视者眼睛病变可能还在进展。”
是手术都有风险
因为看好这项技术的“钱景”,一时间社会上近视眼手术诊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在价钱上极具竞争力和诱惑力——大医院做两只眼要八九千元,而有的地方声称只需三四千。
就此,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专家在日前举行的高峰论坛上呼吁,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规范市场。李莹教授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她说,做近视眼手术效果如何,要看仪器,更要看人的技术。她建议就医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单位,一来这些单位的机器一般是新的,稳定性较好,二来也能保证工作人员是受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士。而有一些单位,特别是较小诊所,仪器可能是用了多年的二手设备,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激光能量常常不稳定,会影响手术后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恢复,所以患者别光图价钱便宜。
“凡是手术都有风险”,李教授强调,术前一定要告诉病人,手术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比如造成角膜瓣的问题,需要延期手术;个别患者术后早期看东西发散、夜间视力下降、眼压高、屈光度波动;极少数人有可能出现角膜混浊、感染等。另外,对于高度近视者来说,近视有反复的可能。“需要说明的是,激光手术能改善视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近视,因此近视眼的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依然要注意预防。”
近视眼手术有三种
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在全世界开展了十几年,总的评价是效果好且安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因此摘掉了眼镜。目前临床上常进行的近视眼手术方式有三种:
PRK,全称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最早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主要用来矫正中、低度屈光不正,即近视或远视小于300度,散光在300度以下。医生先去除角膜表层易再生的上皮层,再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表层进行切削。此方法的优点是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缺点是术后恢复较慢,疼痛明显,用药时间需要3个月左右。
LASIK,全称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是目前开展最多的手术,占到98%。其方法是先用特制的刀切开一个均匀的角膜瓣,在瓣下用准分子激光对深层角膜组织进行切削,再将角膜瓣复位。这种方法保持了角膜结构的完整性,术后角膜混浊发生少,而且眼睛不感觉疼,视力一般两三天就能恢复,容易被患者接受。手术后用药时间10天左右,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适合高中低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
LASEK,全称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是先用剥离器完整剥离角膜上皮层,然后在上皮下面的角膜表面进行激光切削,最后再将上皮层复位。术后疼痛反应较PRK轻,较LASIK重,适合中低度近视、散光且角膜比较薄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慢,用药时间1—3个月左右。
选择手术方式,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屈光度。度数比较低的患者可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度数比较高的最好选择LASIK。其次要根据个人情况,包括工作、年龄、性别、角膜厚度、角膜表面的曲率值和身体情况等进行选择,如角膜薄、曲率高、运动员等建议选择LASEK;轻度瘢痕体质、痤疮、男性等绝大多数患者首选LASIK。
四类人不能做近视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一般来说,18—50岁、近视在100—1500度的人都能做。如果是治疗远视,度数应在100—600度,散光则应在600度以下。另外,屈光度数应相对稳定两年以上,每年的变化最好小于50度。
在术前,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以前得过什么病,还要做详细的眼科检查,这是因为伴有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的人不能做角膜屈光手术,医学上称之为禁忌症,临床上又分为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是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的疾病,因此绝对不能做近视眼手术,主要有4类:
1.圆锥角膜、青光眼、兔眼、重症干眼及眼部活动性炎症;
2.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
3.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精神及心理异常者。
相对禁忌症则指的是经治疗好转后可以手术的一些疾病,眼部疾病包括单纯干眼、慢性眼睑炎、结膜炎、斜视、眼压偏高、近视性眼底疾病等,全身疾病则包括药物过敏、高血压、血糖偏高等。轻度的干眼患者可以点人工泪液治疗;眼部慢性炎症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眼底疾病可以进行眼底激光治疗,两周后再做手术;眼压偏高的患者先要排除青光眼,降低眼压后可行手术;全身疾病患者则应通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
独有技术之虹膜定位
来源:上海爱尔眼科医院 http://www.aier021.com/
2006-6-23 11:21:13
虹膜定位源于虹膜识别技术。虹膜纹理和指纹一样,极具个性特征,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虹膜特征重复的案例,即使同一个人的左右眼虹膜特征也有很大区别。除了白内障等原因外,即使是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虹膜特征也不会改变。虹膜识别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对虹膜纹理特征进行量化数据分析,用以确认被识别者的真实身份,还能够自动识别患者身份和左右眼,完全避免了术中可能存在的拿错病例、输错数据等人为疏失,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虹膜识别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生物识别技术。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为何需要虹膜定位技术
我们人眼坐立时的眼位与仰卧时的眼位会不同,仰卧时眼位一般会外旋2.2—15度。我们在治疗前是坐立位进行检查的,而手术时则是仰卧位的,这样就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个小小的偏差可能会造成治疗的结果何检查的结果有所不同;另外,眼睛除了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运动以外,还有一种运动叫旋转运动。准分子激光设备如果只有三维立体跟踪,不能解决上述两大难题,因此科学家发明了虹膜定位的准分子激光设备,让坐立位检查时的眼位与平卧位治疗时的眼位完全吻合,同时还可以对手术时眼球的旋转运动进行准确跟踪,使激光治疗得更精准,当然治疗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适应人群
(1)追求高视觉品质人,如:飞行员、画家、神射手、演员、驾驶员等等;
(2)夜间“瞳孔”直径大于6mm,因为波前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克服夜间眩光,提高夜视力;
(3)散光度数大于75度以上的人群,因为波前技术可以提高散光轴向的准确性,激光治疗的更精准,从而提高矫正的效果;
(4)近视1200度以内,散光600度以内,远视600度以内,并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
(5)普通眼镜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以下的人,因为波前技术可以矫正普通镜片无法矫正的高阶像差,其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品质一般都能超越其术前配镜视力;
(6)其他屈光手术后的不规则散光,只有用波前技术来处理。
虹膜定位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与一般准分子激光的差异
一般准分子激光 ( Lasik )
①用于矫正低阶像差,例如近视,远视及散光。
②手术后比较容易产生夜间光晕及眩光现象。
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 ( 波前引导Lasik )
①用于矫正低阶和高阶像差,改善视力清晰度及解析度。
②利用飞点扫描雕琢个别角膜之差异。
③可改善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夜间光晕及眩光现象。
虹膜定位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 (IR-波前引导Lasik )
①可让坐立位检查时的眼位与平卧位治疗时的眼位完全吻合,同时还可以对手术时眼球的旋转运动进行准确跟踪,使激光治疗得更精准,尤其能构让散光和高阶像差患者得到较其他手术更精准的治疗。
②手术后拥有更高解析度的视力。
③提升整体视力品质。
所谓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就是目前开展最多的眼科近视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我身边的同事、同事的孩子有不少都进行了这种手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表现都很好,但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无论医学有多么进步,当有人要在你眼睛上“作文章”的时候,劝大家还是要三思、多思而行!如果出现失明的结果,恐怕谁也不能为自己承担这种身心痛苦。
现在有一种商家普遍采用的以年为单位的承诺,“保你用十年”“二十年也用不坏”,对这类承诺我不屑于相信,试问:十年后的事谁能预料?如果对我说一口锅一只大勺能用十年我相信,因为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对我说一件自己无法掌控的以“高科技”为外衣的某某技术能保证用十年,我却半信半疑了。可能是年龄的原因,对于激进、冒险这类行为,现在慎之又慎。人们总说现在楼房的质量不如从前了,我说不能吧,可眼看着打着各种高科技幌子的涂料用在新装修的房子上不到三年就脱落、粉化,也不得不相信了。
我的眼睛是自己的,近视为450度,从19岁起戴博士伦隐形眼镜,十年后重新带传统眼镜,因为当时就隐约认为:也许十年、二十年没有问题,但能保证60岁70岁80岁也没有因为它导致的视力问题吗?于是摘掉了,一个月前新配眼镜验光时发现还是450度,没有增长。我现在的观点是:宁让自己“丑”一点,也不“透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