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一桂百花图 邹一桂与 《“山水观我”图册》
有清一代,中央王朝为加强对边陲地区的统治,选派了不少外省籍官吏来到贵州任职,数量之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些外省籍官吏中不乏擅长丹青者,他们公务之暇常挥毫作画,既可借此陶冶性情,又可博得儒雅风流的美誉。其中钱维城、洪亮吉、郎葆辰、刘荣黼、孙竹雅、双荃、汪炳璈等,都以善画名世,并在贵州留下不少画作。曾任贵州提督学政的邹一桂,对贵州绘画的发展更作出过重要贡献。
邹一桂(1686——1774年),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历官至礼部侍郎和内阁学士。史载他“工诗文、书画,擅花卉,间作山水。”有《小山画谱》、《小山诗钞》、《大雅续稿》传世。
邹一桂的画主要源自家学,父邹煕森,工书画,家藏名画极富;伯父邹显以画菊擅名,人称“邹菊”;岳父恽南田是清初著名的花鸟画家,与王时敏、王石谷、王原祁、王鉴、吴历合称“四王吴恽”;妻子恽兰溪亦善绘事。
受家庭影响,邹一桂年轻时即酷爱绘画,他刻苦研习传统,注重师法自然,作品设色明净,清润秀逸,是清代继恽南田、蒋廷锡之后又一花鸟画大家。乾隆皇帝十分喜爱邹一桂的画,曾在他的很多作品上题诗,而邹一桂亦经常出入宫廷,奉旨作画。其传世花卉代表作有故宫博物院藏的《花卉册页》、南京博物院藏的《水仙玉梅图》、上海博物馆藏的《白海棠图册页》等。
如果邹一桂仅仅是个花鸟画家,那么他与贵州绘画将没有多大关系,但他在贵州提督学政任上以及卸任返京后,曾画过两种描绘湘黔山水(主要是贵州山水)的册页,正是凭借这两种山水册页,使邹一桂在贵州画坛占有一个重要位置,成为今天人们研究贵州绘画史所绕不开的人物。
邹一桂曾任两任贵州提督学政,乾隆元年(1736年)抵筑,乾隆七年(1742年)返京,在黔整整六载,其间他曾到贵州很多府州巡试,饱览了黔中的奇山异水,每遇胜景,即用笔摹为画稿备忘。
首任学政任期将满时,曾绘成册页《楚黔十二景》,一时名流竞相题咏,后被贵州布政史冯光裕索去,秘不示人。该册页而今下落不明,亦不见图片发表。二任重游旧地,如遇故知,因公务繁忙,无暇作画,任满回京后,闲暇较多,“凉秋夜值,宫漏方永,静忆在黔六载,披荆涉险,如在梦中,而林壑在胸不能去,乃追而图之。”
因陆续创作山水册页若干,贵州省博物馆藏有其中一种,前有邹氏篆额“山水观我”和自序,后有郑珍等三人题跋,郑跋是七绝二首,诗云:“绿萝西上接南盘,卅载吟鞭遍谢蛮。满地干戈人就老,奇山只向画中看。”“小山秀笔百年存,衣白风流可共论。此迹他时恐难得,喜归巴县相公孙。”该册页咸丰年间为遵义蹇铣所得,民国时流入北京,1960年贵州省博物馆从荣宝斋购归。
邹一桂创作的《“山水观我”图册》不止一本,贵州省博物馆的藏本绘于乾隆癸亥八年(1743年),即画家离黔返京的次年;共绘湘、黔山水22帧,依次为:穿石、清浪滩、辰溪、马嘴岩、黄绕山、天柱县、相见坡、玉屏山、石阡、关索岭、飞云岩、鸡公岭、帮洞、铁锁桥、白水河、九里箐、葛镜桥、东山、黔灵山、雪崖洞、照壁山、涵碧潭,除前五幅绘湖南风光外,余皆绘贵州景色。
以上诸画构图或雄壮或奇险或开阔,设色或水墨或浅绛或青绿,均为兼工带写、形神并重的写实之作。
在贵州绘画史上,《“山水观我”图册》是继黄向坚《寻亲图册》之后又一描绘贵州实景山水的鸿篇巨制,二者相较,《“山水观我”图册》表现的对象涵盖了黔东、黔中和黔西北,在地域上比《寻亲图册》更加广阔,特别是图册中《东山》、《黔灵山》、《雪崖洞》、《照壁山》、《涵碧潭》五幅作品,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描绘贵阳风光的图像,值得我们格外地珍视。
《“山水观我”图册》的另一特点,是每幅画均有画家自题的诗或文,它们或描写各地的风光风物,或抒发自己的见闻感受,为作品增色不少。如《铁锁桥》题有两首七绝,其一曰:“岂徒骑马似乘船,铁索横桥直上天。
正是秋风吹不定,怒涛飞吼起龙眠。”诗情与画境有机结合,令观者生出无限遐想。又如《相见坡》借用苗语写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当地的风俗民情,诗云:“偏桥桥东相见坡,行人听我苗子歌。吹芦大踏月皎皎,摇铃暗拍声呜呜。
前坡草长苦雅务(难行),后坡石滑愁商讹(放牛)。阿孛(父)阿交(饮酒)在前店,阿蒙(母)歹鸡(坐)方陟巘 。回头相见不足奇,去去忽然还对面。山坳固麦(吃饭)趁泉流,山前果瓮(行路)人不休。人不休,鹃啼鹧叫蜒风秋。”邹一桂作为一个朝廷大员,能以平等态度对待苗胞,并用诗歌反映他们的生活,实属难能可贵。
总之,《“山水观我”图册》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贵州山水有幸,借助邹一桂的画笔,使后人得以见到它两百多年前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邹一桂有幸,凭借《“山水观我”图册》,在贵州绘画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至于“山水观我”之语,当源自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和稼轩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