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聚焦社会人情 黑白画卷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2018-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黑白画卷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的农场里,有无才无能却备受称赞的农场主任,有相貌出众却靠耍贫嘴蹭吃蹭喝的"艺术家",也有满腔抱负却被逼走的实干家,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在青山下铺成了一幅独特的"人情画卷"--改编自老舍同名短篇小说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将于11月21日在全国公映.昨日,导演梅峰携主演史依弘.王梓桐来到上海,与观众畅谈创作感受,"尽管七十多年过去了,但现在看小说里的人物还是非常鲜活,感觉就在你身边,每个人都能

原标题:黑白画卷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的农场里,有无才无能却备受称赞的农场主任,有相貌出众却靠耍贫嘴蹭吃蹭喝的“艺术家”,也有满腔抱负却被逼走的实干家,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在青山下铺成了一幅独特的“人情画卷”——改编自老舍同名短篇小说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将于11月21日在全国公映。昨日,导演梅峰携主演史依弘、王梓桐来到上海,与观众畅谈创作感受,“尽管七十多年过去了,但现在看小说里的人物还是非常鲜活,感觉就在你身边,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通过讲述范伟饰演的农场主任丁务源曲意逢迎和圆滑处事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社会靠人情关系而不靠本事的怪现象。

相较于老舍其他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原作小说并不算特别出名,实际上选此改编也是导演梅峰的“无奈之举”。“最知名的都改得差不多了,我们又不想翻拍。当时我拿了老舍全集一本一本看,看到这篇的时候特别意外,尽管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人物还是非常鲜活。”

身兼编剧的梅峰说,他与学生黄石在改编时并不想进行颠覆性的改造,“这是大师级作家的作品,如果我们要在他的作品上做文章就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小说与当下人们生存现状的一致性,正是吸引他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的动力,也是他想保留的精髓,“这里有中国人很熟悉的人情世故那一套,大家都看得懂,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老舍原作中以农场主任丁务源、伪艺术家秦妙斋与留洋博士尤大兴三位男性角色为主,而梅峰在改编时增加了几位女性角色,如史依弘饰演的农场老板三太太沈月媚,以及王梓桐饰演的与秦妙斋有感情纠葛的佟小姐,这也使故事更丰满也更有戏剧性。梅峰说,小说从头到尾只有农场一个场景,这过于单调,视觉上很单一,他们想在电影中拓展新的空间,几个女性形象会使整个戏剧空间更为平衡。同时,农场里增加了夹在农场老板与股东之间、两头不讨好的李会计这一角色,“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活中的很多小人物,不知道站在哪边才对自己更有利,只能很被动地忍受一切。”

极具趣味性与黑色幽默的故事令人深思,导演用黑白影像来呈现,更是让观众感到意外与惊喜。梅峰透露,拍摄之初并没有决定采用黑白画幅,后来看了许多民国时期的老电影、画册和杂志之后,决定在电影的美学形态上进行新尝试。

“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做成黑白更接近于我想象中的民国的视觉形态,也更能给观众带来古典美的感受。”

除了采用黑白画幅,成片还采用了许多长镜头与固定机位镜头,将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故事娓娓道来。对此,梅峰解释道,拍摄该片从头到尾都是单机拍摄,而且用的是1950年代生产的库克镜头,“现在的镜头太高清了,用库克画面会比较柔和,就像拿水浅浅浸染一样。”

对于这部三幕寓言黑白片,为了把丁务源、秦妙斋和尤大兴为主题的三个段落的视觉风格加以区分,梅峰在“动与静”之间进行了权衡。“首先是丁主任这部分,这个人物处于能控制局面的状态,只不过有一点点不稳的风声,所以整体是比较平的,固定镜头比较多。接着秦妙斋部分动了起来,景别丰富了,因为他是整个故事的闯入者,是带来问题的人,把过去丁主任的平衡打破了。第三部分尤大兴这里,一个摇动镜头都没有,视觉上也暗下去了,都选在日落的时候拍,因为整体要沉下去,非常忠实地还原小说里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去年,主演范伟凭借“丁务源”一角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片中他将“丁主任”表面随和仁义、内心阴险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选角,梅峰坦言,范伟是一位优秀的演员,无论是小品、电视剧还是电影,都能将角色的分寸拿捏到位,“考虑到年龄相仿,又要具有一定的舞台感,还要有成熟的表演经验,综合很多因素,我们觉得范伟最合适,他看完剧本后也表示非常愿意加入。”

在片中出演三太太沈月媚的则是著名京剧演员史依弘。接到邀请并看了剧本之后,史依弘觉得故事写得很精彩,“这是一个精明又世故的上海女人。”在人物塑造上,梅峰在创作时给了史依弘展现本职工作的空间——片中有一小段三太太在家唱戏的场景。“当时导演跟我说能不能选一段跟电影剧情有关的唱段,最后我们选了《贵妃醉酒》,杨贵妃喝醉了跟高力士的一些调侃互动,放在这里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