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
在邓文淑考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今天津美术学院)后,老师为她改名“邓颖斌”;但她自己又改为“邓颖超”。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时年15岁的邓颖超积极发动同学参加到这场爱国运动中;她和郭隆真、张若名等人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自任执委、兼讲演队队长;走上街头,宣传鼓励各界妇女参加运动。后来,她和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周恩来、马骏等人组织了觉悟社。
1920年后,邓颖超先后在北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子小学”任教。1923年她和觉悟社社员李峙山成立“女星社”,继续从事妇女社会活动;还于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出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
邓颖超出生在一个晚清地方官吏家庭。父亲邓庭忠曾官任南宁镇台。母亲杨振德,出身官宦世家,从幼学习中医。在杨振德嫁给邓庭忠的第三年里,生下女儿“邓文淑”(即“邓颖超”)。由于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邓庭忠要将女儿送人,杨振德以死抗争。
在邓文淑三岁时,父亲因得罪上司遭到陷害,被流放新疆;随后,客死异乡。杨振德决心独自把女儿抚养成人。他们曾先后辗转广州、上海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最后在天津落脚。杨振德以行医和当家庭教师为生,日子清贫,但却丝毫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邓颖超因此,深受母亲的性格影响。
众所周知邓小平是四川人,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的一个小村庄。邓小平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革命生涯。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实践证明,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样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决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重要的作用。张锡媛是的第一位妻子。阿金的名字叫金维映,原名金爱卿,浙江岱山人,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第三任妻子,卓琳本姓浦,云南宣威人。由此可知邓颖超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就是战友、同志关系。
1984年1月,在北京召开国民党“一大”6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邓颖超在讲话中建议:“只要大家都以祖国统一作为共同的前提,以诚相见,多商量,多交换意见,问题总是不难得到合情合理的妥善解决的。”她强调祖国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分裂只是短暂的插曲”。她向台湾当局忠告:“孤悬海外,受制于人,这种局面终究是很难长期维持下去的。是非利害,何等分明。孰去孰从,不难立决。”
宋美龄看到邓颖超的讲话后,于同年2月16日回函邓颖超,对邓讲话中谈到的祖国统一问题,这次宋美龄没有回避,而是明确拒绝。她认为,大陆是因为无力武力解放台湾,才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今日真正之中国乃在台湾”是宋美龄最得意的话题。宋美龄在信中明确提出要中国共产党“信服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的果实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一九七八年十月,邓颖超就自己的日记,向中央政治局请示:“如何处理有关资料档案?”叶剑英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告知邓颖超:“现在工作繁多,也很复杂,还是你保管好。”一九八一年七月二日,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后,邓颖超又提出有关资料问题。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邓颖超说:“常委和部分政治局委员都看过,还是由你保存比较合适,考虑到多个方面:党内团结、党的形象、毛主席功过七三开评价、人民对总理热爱等方面。”直至邓颖超逝世后,她的日记一直由中央政治局属下的机要局保管。
邓颖超日记揭示了周恩来临终前的悔恨:不该一次又一次地给毛泽东抬轿子,违心地把这个独裁者捧成终身领袖,以致给中国造成严重灾难。但他并不是晚年才明白过来。他是个聪明人,早就明白是非善恶,但在关键时刻一再违心地去捧毛,这是不能原谅的大错。因为这是对国家民族的命运不负责任。以周在党内的经历、地位和威信,如果他不去低三下四地给毛抬轿子,毛是很难把领袖位子抢到手的;即使当了领袖,如果不是周处处阿意曲从,毛也不可能那样胡作非为。当然,邓颖超日记是网络传闻,真是假还有待考证。
邓颖超要他们:“在我患病急救时,万勿采取抢救,以免延长病患的痛苦,以免增加有关组织、医疗人员和有关同志的负担。”第二条:“我得病的时候,或我临死的时候,千万不要抢救,那时候抢救没有什么意义,只能延续那么一两天的生命,搞得医生和病人都痛苦。我看报纸上说美国有一个安乐死医院,人老了,该办的事都办完了,就可安静地没有痛苦地死去,我看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1991年7月27日,邓颖超因高烧肺炎住进了北京医院。在这之前,她进食已非常困难,生命垂危,她要求不要抢救了,可是没有哪一位领导和医生肯这样做!别说她是一位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老人,就是一位普通百姓,当她病危时,岂能眼睁睁地看她死去。特别是负责她病情的主治医生更是信心百倍,决心尽最大努力抢救这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