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 女子群舞《楚腰》鉴赏】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楚腰>这部作品出自韩非子所写"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的诗句当中.通过楚国对女子的描写,第一,就是楚灵王很喜欢女人腰部的美态,所以在当

《楚腰》这部作品出自韩非子所写“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的诗句当中。通过楚国对女子的描写,第一,就是楚灵王很喜欢女人腰部的美态,所以在当时的楚国,细腰的女人是最美的。而那个时候舞蹈的风范腰部的动作也是很有特点的,所以取名为楚腰。

《楚腰》中带有很多名字的头部动作,灵字这个动作首先就给人一种灵气的东西,所以要掌握时代的古朴和宗教神灵的东西所在。第二,在舞蹈当中,我们要关注腰,楚腰,腰部动作以动态为主,而且腰的动作时连带着脚踏地动作的相配合起来动力,通过这些人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要表达的意欲当中来认识动作舞态的特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舞蹈动作的本身。

另外,在楚腰舞蹈表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舞姿中,翘首折腰这次姿态,它重心的幅度,腰部弯曲,前俯后仰。所以在描述这个翘首折腰的舞蹈中,这些动作的变化体现了当时舞蹈所呈现的作者心里的表达。

《楚腰》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古代舞蹈的现代诠释,重现了中国古代楚地特有的舞蹈形态与风味。古典美学的虚实论的美学标准的要求下,也达到了艺术虚实统一的境界。在创作中,以有限的形态创造无限的意境;在审美中也对应着心态虚静的审美心态。所以《楚腰》不仅属于现代,属于历史,更属于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对古代文化的缅怀与激励的渴望。

在我国汉画像石、壁画及古代造型艺术的中存在着许多“翘袖折腰”的舞姿形象,在汉乐府中记载着“亢袖起舞,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连臂踏地”的形象描述,这 可以视为《楚腰》基本造型的由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巫祭盛行,婆娑歌舞、事神娱神是楚人的“时尚”,因此在头饰上鉴此使用了翎毛表现巫风。

《楚腰》比《踏歌》刚韧,与国风有关。楚腰是楚国的,踏歌是南北朝的,前者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据考是黄帝支脉,很有根正苗红的意味,加上江山都是打下来的,天下是战出来的,时时刻刻都是武力与战争的准备或庆功,君王喜好的理所当然的强硬。

后 者则是支离破碎,战乱、政乱,什么都乱,没有传统没有规矩没有归依,乱的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大家不是醉就是半醉,绝对不可能有清醒的时候,清醒的就老庄 仙风,靡靡乐调,飘飘欲坠,女子的妩媚歌舞除了自个美还是自个美,这个时候最好的是凸显个性,所以没有根蒂自然轻盈。

所以在 《踏歌》的脚部动作上,就看不到实实在在的顿足,像《楚腰》那样大脚板扎扎实实的敲在舞台板上,压着节奏,伸展胳臂,细腰随柔却有硬朗;《踏歌》只是蜻蜓 点水般的跳动,轻轻的吟着“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甩一下袖子飞一个眼神,轻轻的晃使劲的媚,眼神也贵在扑朔迷离,顾盼生辉,就不像《楚腰》的女子们 得定定的亮相,眼睛睁得大大的,把所有的精神头都从坚定的目光中射出去,对方哪里是取悦的对象,分明是要征服的对象。

从中西封建社会宫廷贵族的娱乐方式来看,两者区别在于西方喜欢男扮女装,而中国君主喜好女扮男装。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等等,以莎翁的戏剧为例,从来就是男扮女装为主要表演力量。

中 国的皇上们就刚好相反,豢养着一大群女优伶官,随时随地的唤出来扮演个武士将军什么的,把个人乃至整个国民精神灌输到这些优伶身上,因此可想而知,楚国君 王的好战、好细腰及其自然而然的塑造了《楚腰》这种舞蹈。这跟老庄之风、虚静、心斋、坐忘好像也没什么关系。所以有些网站上写的对这个舞蹈的描述信息是需 要我们甄别的。

我同意欣赏的时候需要除却杂念,灯光营造出的幻境能够让你瞬间漂移到历史的赛道上,虽然那不是一场竞争,但却是一次博弈,因为你得明白它,否则就等于输掉了你手中的时间和期待。一次空洞的等候会让人闭塞,至于闭塞的是信任还是好奇还是感动,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