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集团莫斌 在全球范围打造产城融合 ——专访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数十家发展中国家中,蕴藏着大量的双赢甚至多赢的好机遇,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把优势产业、优势品牌推出去,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智”造、中国标准。
2016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FDI)飙升40%,创纪录的达到近2000亿美元。根据仲量联行此前公布的“全球资本流动”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海外商业和住宅房地产投资额达到330亿美元(约合2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也创下历史新高。
带动相关企业抱团出海
《环球》杂志:从2012年起,碧桂园开始进军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布局情况如何?曾遭遇过什么风险?
莫斌:碧桂园从2012年开始正式涉足海外市场,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国际产能合作规划的“一轴两翼”如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
目前,碧桂园海外拓展足迹已遍及亚洲、大洋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美国、越南、老挝、泰国等国。
作为民营企业,碧桂园像中国“出海”的大部分企业一样,在出海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对当地经济市场、社会环境、文化风俗等环境不甚了解。在前期,公司必须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以评估和预判风险。例如,马来西亚本地劳动力非常缺乏,主要是靠外来劳动力。对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而言,如何在短时间内在海外找到足够数量的、有质量的劳工,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挑战。
《环球》:碧桂园打造的森林城市项目,到目前为止带动了多少中国企业“走出去”? 这种集群式“走出去”的运营管理服务海外平台有何意义?
莫斌:森林城市一开始就是从建立一座国际产能合作新城出发的。开工兴建两年来,森林城市带动了中联重科、山东国宏、中建八局、春秋航空、四川航空、沙钢、永钢等大约100家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合同金额大约30亿元。这些企业来自中国政府力推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装备机械、钢铁材料、建筑技术、航空服务等行业。
共商、共建、共享,是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为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加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碧桂园在携手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搭建起一个运营管理服务海外平台。
这个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智慧、产城融合的平台,为中国优质企业和产业“走出去”展示自己、带出优势产能、布局海外、扩大国际合作影响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给全球一个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品牌以及中国企业海外运营能力与“软实力”的良机;也使中国的企业在抱团出海过程中享受集体优惠,降低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垒和风险。
这个平台是中国企业引领的国际产能合作,秉承着互利共赢合作观,在加强国内企业合作的同时,形成产业集群,并加强了双边、多边、第三方乃至多方企业间的产业合作,最终达到双赢甚至多方共赢。
做走出去的“助推手”
《环球》杂志: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国际产能合作,要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对此您有何建议?
莫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民营企业要紧跟国家政策,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既能带去中国的优秀产品,也能让中国企业输出与学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数十家发展中国家中,蕴藏着大量的双赢甚至多赢的好机遇,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把优势产业、优势品牌推出去,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智”造、中国标准。而一个国家在海外发展时,展现出的海外运营能力,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环球》:在全球产业链分工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正迎来难得历史机遇,您认为民营企业在新一轮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莫斌:在新一轮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民营企业做推动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助推手”。包括碧桂园在内的企业,希望能够尽一己之力,为更多的中国企业、中国优势产能出海搭建一个“走出去”的平台,碧桂园则在其中扮演着但不限于运营、管理、服务的角色。
中国企业也是带去先进的技术、知识与经验的“中国智慧”。森林城市与欧洲艾巴维集团、IMER集团合作,采用行业内领先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实现森林城市绿色建筑工业化。
《环球》杂志:未来,碧桂园还将如何深化全球战略布局?
莫斌:我们希望将自己的技术、知识和品牌带到海外,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创新创造,过上绿色生态智慧的、真正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向全球树立中国民族品牌,传递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