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代言国际组织的十大华人明星

2018-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成龙作为国际功夫电影巨星,成龙在2004年4月访问柬埔寨期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任命为国际亲善大使.之后,他致力于遏制

1.成龙

作为国际功夫电影巨星,成龙在2004年4月访问柬埔寨期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任命为国际亲善大使。之后,他致力于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歧视与羞辱的工作,以减少艾滋病对儿童造成的严重影响。除了亲自访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项目外,成龙还利用其声望和艺术天分,制作并出演了多部关于禽流感、艾滋病的公共宣传片。为此,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奖项,包括2006年5月成为福布斯“十大慈善之星”。

2.郎朗

郎朗是当代国际最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聘请的最年轻的名人,他于2004年5月20日被任命为该组织的国际亲善大使。在任命仪式上,郎朗说:“音乐就象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郎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呼吁全世界要关注儿童的需要和权利,重视儿童的生存和计划免疫问题。他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2004年8月访问了坦桑尼亚,帮助那里的人们更好地认识疟疾给儿童造成的危害,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其合作伙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做出的努力。

3.姚晨

作为当今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人气女星之一,姚晨于2010年6月初以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身份,飞赴马尼拉探访生活在当地的城市难民,同年6月中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姚晨从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Giuseppe de Vincentiis先生手里接过任命书,被正式任命为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今年3月,姚晨再次和难民署工作人员一起奔赴泰缅边境的Mae La难民营,实地探访难民的生活情况,并借由在自己微博进行图文直播,向公众普及和传递“Refugees would like to have the same problems you have”(难民想感受你的烦恼)这一难民署宣传口号的真正含义。目前,姚晨正在致力于打造成公益微博,充分利用微博的广泛传播性,以一己之力带动他人一起做公益。

4.李连杰

“功夫皇帝”李连杰近些年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壹基金的成立,就是他公益爱心的体现。2010年9月,李连杰担任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的第一位亲善大使,并于2011年1月以该身份访问越南,出席捐血活动,鼓励青年们多多贡献自己,为社会付出,受到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

5.姚明

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体育明星,姚明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标志之一。除了在NBA赛场上展现自己的霸气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公益。2008年9月,联合国环保署正式宣布姚明成为联合国环保项目的首任环保大使。他表示将于全世界亲年一起行动,鼓励大家参与绿化种树,使用节能灯泡与珍惜水资源,让每一个年轻人在各自生活的地方都成为环保使者。大家共同努力,让地球“绿”起来。

6.巩俐

知名华人影星巩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仅在银幕上,而且也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她先后担任过联合国粮农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爱心形象大使,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的粮食爱心大使,以及联合国环保总部的全球环保大使,可以说是华人世界里,巩俐是与联合国组织合作最多的明星。凭借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巩俐为这些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诠释了中国女性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7.王力宏

最具才气的华裔创作型歌手王力宏,一直以正面,阳光,帅气的形象活跃在亚洲及国际舞台。2002年王力宏便成为亚洲第一位联合国青年大使,他身赴尼泊尔,在一家艾滋病医院,探望患者;又在一家专门接收失学少女的学校里担任音乐老师,亲自给大家上音乐课,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用自己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们,让她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从而也激发了他的灵感,创造了很多好听的歌曲。

8.李冰冰

如果说李冰冰是近些年大陆女星中,公益名片响当当的艺人,应该不为过。她先是于2009年底赴丹麦哥本哈根参加全球气候大会,然后又在2010年积极推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的“地球一小时”活动。随后,在7月,李冰冰被任命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这是亚洲首位获得该大使称号的艺人。环保是永恒的主题,相信李冰冰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9.李宁

2010年4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北京任命“奥运冠军”“体操王子”李宁为中国第一位“WFP反饥饿亲善大使”。WFP是第一批来华开展工作的联合国机构,从1979年至今,已为中国捐赠了价值10多亿美元的粮食,惠及了3000多万人。其实李宁在2009年底,就在WFP的安排下,访问了孟加拉国,为当地的人民送去了生活所需,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