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英:中国目前唯一的女部长

2018-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共和国历史上,她是继史良后司法部的第二位女部长,更是现任的惟一一位女部长吴爱英简介1951年12月生,山东昌乐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19

在共和国历史上,她是继史良后司法部的第二位女部长,更是现任的惟一一位女部长

吴爱英简介

1951年12月生,山东昌乐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1973年8月参加工作。

1978.07—1982.10,昌潍团地委书记、党组书记;

1982.10—1989.12,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青联副主席、主席;

1993.04—1998.04,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1998.04—2002.03,山东省委副书记;

2002.03—2003.12,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

2003.12—2005.07,司法部副部长(正部长级);

2005年7月1日,任司法部部长。 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7月1日,在从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的位置上,调任司法部副部长一年半后,吴爱英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为司法部长。

尽管当时的她是以正部级的身份任职副部长的,但此前她低调沉稳,并不为外界所知。现在,她——共和国现任的惟一一位女部长,司法部继史良之后的第二位女部长,在前任张福森退休后,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54岁的部长吴爱英,从何而来?又有着一种怎样的铁腕和魄力,能在男性政治家群体中脱颖而出?

能干的妇女队长

一个地方出了位正部级高官,此人在当地拥有极高知名度乃是常理。所以进入她的老家——山东昌乐县地界后,提起吴爱英,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趣的是,当记者与一位出租车司机闲聊起吴爱英时,这位师傅反问:“好久没有在电视上看到吴爱英了,咋回事啊?”民间观察高官竟然以电视露面计,不禁使人哑然。

吴的家乡红河镇清泉村离昌乐县城颇有一段距离,出县城,沿公路东南前行近40公里方到此村。该村有一小型集贸市场,经济条件似比其他村为好。

清泉村的人都喊吴爱英为“老姑”,不是因为吴当了“大官”,而是按照当地的习惯,吴爱英的辈分很高:吴的父亲是长门一族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而吴爱英又是其年龄最小的女儿。

在吴爱英堂哥吴立德的眼中,小时的吴爱英就颇不一般:“爱英从小就和其他女孩不一样,不爱和年龄相当的女孩子一起玩,爱和年龄比她大的男孩子耍。长大了也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穿红、穿绿,她很朴素,干起活来也不输男孩。”

更让吴立德感慨的是他这位堂妹,“没有任何背景、根基,全凭自己一步一步走了出来,很不容易”。

吴立德说,吴爱英的父亲是个地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母亲也是文盲。吴爱英是老两口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所以多读了几年书。初中毕业不久即被大队(即现在的村民委员会)选为妇女队长。那时,吴还不到20岁。

这一点,在曾和吴爱英同事过的吴昌荣老人那里得到证实。“文革”时期,吴昌荣为清泉村的会计,吴爱英为妇女队长兼民兵连副连长。

吴昌荣老人说,大约是1969年,吴爱英被选为妇女队长,当时吴还是个孩子。而这个选拔主要出于这样几个考虑,一是吴根正苗红,父母都是贫农;二是吴本人积极能干,又上过初中,村子里有文化的不多。

“那时盛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吴爱英在这方面学得比较好。而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很能干,这一点,一般的妇女比不了。”

吴昌荣举了几个例子:

有一年发洪水,大堤都快要决口了,吴爱英领着一帮妇女手拉手连成一排站在决口处堵水,场面十分感人。当时农村时兴早起拾粪肥庄稼,吴爱英常常起得很早,为集体拾粪,不给自己加工分,也不留名;此外,吴爱英会半夜爬起来,偷偷地为集体刨苹果树坑,不留姓名。“后来传开了人们才知道是她。”吴昌荣说。

现年67岁的吴昌荣,在村里给敬老院老人做饭,他说2003年吴爱英给父母上坟的时候还曾喊着他唠家常,当年相亲、结婚的时候还请他做过参谋。这让他感到高兴。

第一位女副省长

白天领妇女下地干活、夜间领女民兵巡逻、干好事不留名的吴爱英,在当时自然属于重点培养对象。1971年,高等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她被第一批推荐上山东大学读书。

“我们当年那批人,由于是第一届,在当地个个不是劳模就是积极分子,或者人大代表,素质都很好,没有一个走后门的!”吴爱英当年的同班同学,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正明说。

吴爱英当年的班主任关绍纪告诉本刊,“文革”中,山东大学被肢解,政治、历史、外文等文科被迁往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称为山东大学。吴爱英就是那个时期山东大学政治系的学生。

“说是政治系,这是现在的叫法,其实当时按照军队的称呼叫‘政史大队’,下面班级称为连,连里面又分小组。学习内容主要是马列原著、国际共运史等等。”

“当时,吴爱英是班内年龄最小的,处事却比较老成,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副班长等职务。”关绍纪说。

经过两年半的大学生活,1973年8月,政治系毕业的吴爱英被分配至昌乐县委党校工作,第二年即被作为人才调任该县高崖公社党委副书记,正式踏上仕途。

此后,吴爱英的仕途开始步入快车道:1975年任昌乐县委常委、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1976年任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兼城关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8年文革结束不久,吴爱英调任昌潍团地委书记、党组书记;1982年,吴又上调团省委副书记;1989年调任省妇联副主任、主任;1993年4月,吴爱英升任山东省副省长,成为该省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省长。

20年间,一位没有任何根基、背景,农家走出的女性,吴爱英完成了从副科级到副省级干部必需的所有历练!

一 位熟悉吴爱英的老干部告诉记者,吴爱英工作极其努力、认真,也能够放下架子,没有一般女性的娇弱和羞怯,而且平时人缘不错,能够倾听各方的不同意见,听完后再作讨论,作出一个较为综合、平衡的结论。

“一般的女领导做不到这样的啊!”这位老干部说。

采访中,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个关于吴爱英工作的事例是,她刚上任副省长不久,即分管起陌生的海洋科技工作。尽管平时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便从海洋工作的“门外汉”成了一个“念起海洋经如数家珍的老海洋”,将山东省当时实施的“海上山东”战略阐释得淋漓尽致,工作边学边干,十分踏实、勤奋。

司法部长

2003年底,吴爱英从山东省上调北京,从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转任司法部副部长,开始进入另一个新的工作领域。

至于为什么刚当选省政协主席就被调任,一位政协的老干部告诉记者:“那么年轻的女干部,放在政协这个老人成堆的位置上,不太合适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山东工作期间,身为省委副书记的吴爱英曾分管过一段时间的政法工作,担任过省“扫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且吴下基层时关注的重点也多为政法工作,常常看望、慰问第一线的政法干警,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维护稳定工作,摆上重要议程。

女儿、儿媳和妻子

工作中的吴爱英风风火火,颇有山东人的爽利之风。生活中,吴爱英不仅是孝顺的女儿,还是难得的好儿媳。

1978年,吴爱英和在昌乐县部队服役的曹云龙结婚,此后她在外地工作。很有孝心的她常常惦记家中喂牛、耕地的父母。由于是家庭中最小的女儿,生活条件又较其他两个姐姐为好,在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时,吴爱英就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家中照料。

老人过世之后,吴爱英还常常趁工作间隙回乡为其扫墓,看望从前的父老乡亲。7月14日,本刊记者在其家乡采访,吴的一位邻居还充满感情地说:“你如果能见到‘老姑’,就替我带个话,说豁子他娘问她好啊!”

对父母好,对自己的公公婆婆,吴爱英也满是关爱。

1996年7月中旬,得悉婆母身体欠佳,刚从外省开会回到山东的吴爱英就利用休息时间和丈夫、女儿一起回老家探望公婆。公婆家在江苏省阜宁县农村,生活条件一般,普通的木板床、陈旧的蚊帐,在这样的环境里,吴爱英睡了三个晚上。在短短的几天里,吴爱英不仅陪公婆纳凉聊天,还扎 上围裙下厨房烧菜做饭、洗碗涮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吴的家庭十分和睦,丈夫曹云龙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很好地扮演了一个“贤内助”角色。

吴爱英的一位同事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春节期间,他去吴爱英家拜年,去的人很多,但大都是吴爱英的同事或者部下,于是由吴爱英出面作陪,做饭的任务不可避免地落到了曹云龙的头 上。曹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做饭,两口子配合得很好。

吴爱英现在北京工作,家依然安在济南,曹云龙常常趁双休日的间隙去北京看她,而她也会在节假日的空闲,回到济南的家中享受一下家庭的天伦之乐。

曹云龙告诉本刊记者,他暂时没有调到北京工作的打算。“等到退休后再说吧。”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