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琪生日 【2013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张安琪:是本科生 也是科学工作者

2017-06-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上,杨福家院士(中)与郑耿锋教授(左)为最佳报告获得者张安琪(右)颁奖个人简介:张安琪,女,汉族,92年12月生.复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上,杨福家院士(中)与郑耿锋教授(左)为最佳报告获得者张安琪(右)颁奖

个人简介:

张安琪,女,汉族,92年12月生。复旦大学2010级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成绩排名年级第一,本科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第一作者5篇,最高影响因子7.79),获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莙政、望道等研究资助。

曾受邀在U21国际大学联盟年会、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多次为我校取得个项荣誉,是我校2013学年奖学金获奖者的优秀代表。

张安琪作为复旦大学唯一代表收录在《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中(全国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共选出72名学生)。同时,她还是上海新东方教育的托福英语教师、国家认证翻译,门萨俱乐部会员、并且有五年的专业模特经历。

"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张安琪同学与化学的渊源由来已久。从初中到高中,她一直参加化学竞赛,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复旦后,她在第一学期末就加入化学系陈萌老师课题组开展科研探索。由于她在学业上只需付出比较少的精力,而且具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导师建议她尝试写一篇综述,总结纳米颗粒合成中用到的具有还原性和稳定性的聚合物。

综述通常是由积累了多年研究经验的"前辈"完成的,不仅要总结某专题的发展方向,还要作出可靠的趋向预测。

张安琪那时从来没有写过学术论文,也没有太多实验经历,想要在专业方面和写作用词上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谈何容易。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她怀着初涉科研领域的一腔热血,接下了这个任务。之后的一个月中,她认真阅读了上千篇有关论文,完成了初稿。然而,导师的评价是,文章结构和用词太过青涩。她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论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了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可得到的评价还是太不专业。

与此同时,张安琪在其他几个方向的工作也屡次受挫,几乎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之后的整整两年,她在科研上投入了绝大多数时间和心血,却没有任何成果发表,也无从证明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此时,许多同学正活跃在学生会和社团当中,他们的付出立竿见影,很快就晋升到了主席、部长。

数次与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擦肩而过后,张安琪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我到底有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名字写在SCI论文上?如果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会不会已经硕果累累了?更重要的是,难道我真的要终身从事科研工作,奋战在做实验、写论文、改论文、投稿、被退稿的循环之中吗?"虽然有这些顾虑,但她却没有放弃的念头。

她骨子里是一个不甘平淡、享受挑战的人。既然决定要走的路,那么跪着也要走完。

在逐字逐句修改了十几遍论文之后,张安琪已经阅读了几千篇文献,掌握了纳米科学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这篇综述发表在了聚合物顶级SCI期刊上。此后,她写的论文几乎都可以一次通过导师的审查。回头看看大一的初稿,她才意识到这两年带来多么大的进步与成长。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换回丰厚的回报。除了自身的兴趣之外,科研工作对她的巨大吸引力,皆源于此。

"潜心科研终有突破"

从大二开始,张安琪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合成以及光学特性模拟工作。有一回,她在读文献时,偶然想到了一种巧妙的不对称粒子合成法,极有可能成为溶液合成法的一大突破。她为这个发现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实验中,常常起早贪黑,每天工作常达16小时。

然而,就在她即将完成实验的时候,国外一个课题组在化学类顶级SC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与她此前的思路和结果基本一致。所有的努力尽皆化为泡影。然而,张安琪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试图从其他合成方法中寻找新的突破。

在查阅了数百篇文献之后,她受到气-液-固机理的启发,成功地开发出一种通过反应动力学控制合成具有全新形貌的空心纳米硅材料的方法,相比于最初的思路,甚至具有更大的突破。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课题组的实验结果,她还开展了纳米材料光学特性模拟的研究。由于国内做过相关理论工作的同行极少,整个春节假期,她几乎一天到晚泡在图书馆,读完了馆藏的所有电磁吸收教材,并自学了Fortran, Matlab等编程语言,尝试独立开发新的程序,实现纳米颗粒的光学模拟。

最初,她的程序收到无数错误信息,在建模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她发邮件请教国际上许多从事纳米光学模拟的教授,但却没有得到太多回应。

后来,她找到计算机学院的几位教授,与他们讨论了关于3D成像的有关问题,终于灵光一现,想到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连夜写出了一套新的代码,成功地实现了对任意形貌和组成的纳米材料散射光谱的快速计算。

2013年7月,张安琪作为复旦大学代表赴阿姆斯特丹大学参加U21 国际大学联盟年会,并受邀做现场报告(全世界38名大学生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介绍她的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许多国外大学的教授都纷纷表示十分欣赏并充分肯定了她的研究成果。科研之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旅途。对于热门领域则更是如此,不仅要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执著和耐心,还要有直面竞争、不断创新的勇气和毅力。

讲台上的舞者

在科研工作之余,张安琪还在多个兼职工作岗位上小有成绩。19岁起,她走上了上海新东方的托福讲台,成为了最年轻的教师。进入新东方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最初,由于她的年龄太小,学生当中很多人年龄比她还要大,她站在讲台上总是缺乏权威感。

为了锻炼讲台上的气势和激情,获得老教师和学生们的认可,她每天中午站在光华楼下旁若无人地练习演讲,毫不在意来往行人奇怪的眼神。这种"不要脸"的精神收效极佳,她终于在最后的试讲中成功打动了评审委员会,从此走上讲台,并成为了首个在学生评教中获得满分的教师。

过去的两年中,张安琪累计面授学生数千人,授课班级最大规模在200人以上,学生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四十多岁。在享受教学乐趣、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公众演讲,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更有效地交流,因此复旦大学参与的国际国内重要本科生学术会议常会推举她为现场报告代表。

此外,张安琪还是门萨俱乐部(国际顶级智商俱乐部,中国大陆会员已有200多名)的会员,数次担任门萨入会测试主考官、年会主持人等,结识了不同年龄的朋友。从大二起,她还成为了国家认证翻译,中国译协会员,从事中英双向交替传译和笔译工作。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财富。张安琪觉得,他的大学四年,是奋斗的四年,拼搏的四年,也是收获与成长的四年。"我从来没有只把自己当成女生、当成本科生,而是一直以科学工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她对记者表示道。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所有成绩都将成为过去,未来的学术道路依然很远、很长。泰戈尔说:只管一路走过去,一路上的鲜花自会开放的。追寻梦想的道路,必定困难重重。但对于张安琪来说,一个信念她将永远坚守:所有付出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