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南怀瑾 余世存:南怀瑾的人生比学问成就大
搜狐文化:南环瑾先生实际上是勾连起了庙堂和江湖。在官宦巨贾那里吃得开,升斗小民也能从他的著作中找到慰藉与开解。这与他年轻时的经历有关系吗?
余世存:当然有关系,南怀瑾年轻时候的学问师承都比较杂,他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对现代西学的知识谱系缺乏了解,也缺乏思维训练,所以他的思维方式还是受中国传统儒释道的影响。
中国的儒释道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出现了合流,也就是三教合一的趋势,这种趋势到南怀瑾这里可以说是集大成了。不过这种“合一”有一个普遍的问题:“求同的多,对差异关注不够。”这一点在南怀瑾那里也有表现。
我个人对南怀瑾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正如问题中所说的,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对传统文化的解读问题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搜狐文化:有的学者认为南怀瑾先生的国学观点中,常识性错误多、价值观落后、逻辑混乱,对这三点您是怎么看的?
余世存:这三点确实都存在,是事实,包括他硬把三教合成一体,也不对。以及他因为对西方文明缺乏了解,而对其有一种没有道理的优越感。还有很多人说他是游禅,是江湖野路子,其实从学术角度说也不过分。
搜狐文化:南怀瑾最初在台湾被追捧,除了蒋氏父子的推手力量之外,当时台湾的社会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
余世存:台湾经济起飞后,台湾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很重,蒋介石在台湾兴起了中国文化的复兴运动,南怀瑾可说是时来运转。
从另一个角度说,南怀瑾做了中国传统读书人、学院读书人不愿意做、不屑于做,今天看来也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普及的工作。这个普及工作中当然会存在着很多常识性错误或价值观落后的问题,但不妨碍他把传统文化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语言和比较通俗的方法传递给现代的读者。
其实南怀瑾这样的人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多如牛毛,但是在我们国家却凤毛麟角,这折射出一种巨大的文化差异。在美国任何一个很牛的小说家笔下都能看到他把儒释道、基督教、伊斯兰教每一种宗教的经典以平实的、常人的语言表述出来。美国的知识分子已经完成了宗教教义和传统学说的趣味化、大众化、世俗化,而我们的知识分子一直还把这些当成学问放在讲坛上、学院里面,没有推向大众,这也是我们的现代化至今仍有重大欠缺的地方。
搜狐文化:改革开放之后南怀瑾在大陆走红,这个怎么解释?之后他的膜拜者遍及社会各阶层,这种现象折射的是大众的什么心态?
余世存:我们大陆知识分子没有完成文化现代化、知识现代化的任务,大众对世俗化的知识、学问是有需求的,所以南先生的著作填补了这个空白。
搜狐文化:作为一个学者,南怀瑾的成就在哪?作为一个布道者,他的成就在哪?
余世存:他的人生应该比他的学问和布道成就更大。他的生活方式一般人学不来,他是苦尽甘来。他年轻时以非常个体化的态度在生存,不像现在的中国人这么爱混圈子、这么合群,这么势利、附庸风雅,南先生年轻时是特立独行的,生活得非常个人化,他的人生非一般人可以尝试。
他早年的经历一般人不可能去经历,晚年这么大名气对他个人没有太多价值,套用一个网络流行语,他也是“被”的对象,他其实是“被传播”了,他的“被传播”也是我们社会没文化的表现,浮躁的表现。
跟台湾一样,我们大陆也有高僧大德、才人隐士、思想巨子、作家学者,这些真正在传承守望、继往开来的文化人是很多的,但这些人社会是不接受的,这些人和接受者的期待之间有落差和距离。现在中国的成功人士和普通大众都在看南怀瑾,对南怀瑾来讲不知道算是他的幸运,还是对他所宣言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讽刺。
搜狐文化:你是怎么看待“国学”一词的,您怎么看待南怀瑾的国学研究与论著?
余世存:国学当然是被狭隘了,很多人也包括南先生其实都只是把国学当成孔孟以来的东西,这其实是把中国学问、文化极大地拉低了。在现代社会,对文化的解读应该具备一种更开放的眼光、更阔大的胸怀。
很多研究国学的人都把中国学问看得太单一化了。在这样的时候,陈寅恪、钱钟书、胡适代表的文化眼光就很值得现代人认真思考。
搜狐文化:就中国人现在的启蒙水平来说,南怀瑾学说的传播与推广,对开民智等方面会有什么作用?
余世存:他提供了入门的可能,当然他的学说不是结论,也不会是只此一家和垄断性的。回到我刚才谈到的问题,其实具有南怀瑾这样的人格、成就的人在美国比比皆是;在我们古代更加明显,晚唐诗人中比如白居易,宋代作家、诗人中比如苏东坡,他们对儒释道的了解,当代无论是南怀瑾还是寺庙高僧,都难以望其项背。
古代的这些诗人、文学家是真读,真去实践,所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们没必要把南怀瑾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人,像他这样的人在古代和现代西方太多了。
借用马克思说的一句话:“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我们中国人这么多年一直是跪着的。我们的心智、文化的修养不仅没得到完善,反而越来越苍白、贫乏,在文化意义上我们是跪着的,因此南怀瑾先生这样稍微站着的人,我们就认为是高不可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