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邹市明已出院 医院:已综合会诊,尚未手术
网易娱乐1月11日报道 1月11日从上海长征医院了解到,奥运冠军、拳王邹市明已于近日出院。邹市明住院期间,医院与其商讨了手术事宜,中外眼部专家也进行了综合会诊,以确定手术方案。如今邹市明还没做手术就决定出院,知情人表示,可能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对于医院方提出的手术方案进行考虑;二是寻求其它医疗机构的治疗建议。
有一点几乎可以确定,邹市明要告别拳台了。此前记者从邹市明的主治医生那里,得到一个重要信息:邹市明的眼睛不能再遭受任何重击,否则就没有挽回余地了。康复非常重要,治疗需要时间,36岁的邹市明恐怕很难重返拳台。
关于邹市明眼疾的话题,这段日子始终在体育爱好者的群体中发酵。有不少人提出一个疑问——高水平的运动员身体这么差,难道越运动越不健康?邹市明的遭遇,也让人联想到许多相似的例子。2017年,俄罗斯冰王子普鲁申科宣布退役。媒体整理其“受伤史”,让人震惊。
一代“中国飞人”刘翔的退役,祸起右脚跟腱。2008年前,受伤部位就有个老茧,慢慢向内钙化,在跟腱上生成蚕豆大小的钙化点。然后是破洞。最后,跟腱彻底断裂。刘翔为此曾经十分痛苦:“我为什么无法忍受伤痛?为什么各种治疗都无效?为什么我辜负了全国人民的期待?”
篮球明星姚明有9年NBA生涯,荣誉傍身,但也饱受伤病困扰——右膝盖胫骨骨裂,左脚骨裂,左脚踝应力性骨折(2次)。大小不断的伤势,源于球队和姚明对身体的过度使用。
对于越运动是不是越不健康的这个疑问,记者询问了一些知名运动员和运动医疗专家,得到了一些答案。为了使更多退役运动员能够加速恢复伤病,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劉軍——明星体育公益专项基金》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再生医学个体化精准医疗》的诊疗技术。日前,中国著名乒乓球元老徐寅生、奥运会冠军徐莉佳、前中国男篮和女篮的名宿姚志源、方凤娣(姚明的父母),成为该公益健康检测的第一批受益者。
徐莉佳认为,有时候运动员比普通人“更脆弱”。“我们专业运动员的运动量,要远大于普通体育爱好者。”徐莉佳还举了自己的例子,“有很多训练的误区,我从小就没有意识到,一直到后期我和这方面专家合作后,才知道过去那些做法是不科学的,一些伤病可以避免。”她认为,现在的青少年运动员也好,一般体育爱好者也好,正确的饮食和科学的训练方法,非常重要。
姚明的母亲方凤娣也深有感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身边越来越多朋友开始注重运动,运动多了必定会带来运动损伤。虽然一般人的运动方式不会像专业运动员那样激烈,但长期积累形成的疲劳性损伤,也是无法避免的。”方凤娣认为,如今科学运动和运动康复的概念,已比她当运动员的时候强得多,但还有待普及。
2008年8月,《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布《预防运动损伤》的文章指出,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和竞赛,会使运动员体格、免疫系统等发生多重变化。这也验证了:运动并不一定会带来健康,如何运动、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很关键。
“大众也不必对运动损伤感到恐慌。”上海体育学院运动防护教授、运动医学康复中心专家候希贺表示,首先大家应该对运动损伤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对于普通健身者,一方面要树立‘运动是以健身为目的’的概念,并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强度和频率,并清楚相应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损伤也是发现自身问题的一种方式,损伤是身体在承受更大运动负荷情况下出现的,这个更大负荷只有身体能力提升后才会实现。发现问题后,应该理性对待、解决问题,这样人的健康状况会提升。”
候希贺认为,如今大众对于运动带来的伤害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与媒体的渲染也有关系。“比如大家都关注运动员猝死事件,其实没有证据表明,非运动人群的猝死率就比运动人群低,只不过大部分的猝死案例并没有被报道。” 不少人对运动损伤的理解不太全面,对如何预防损伤以及出现损伤后如何处理都不清楚。候希贺表示,万不可因为邹市明的案例,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