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坚持到最后 讨论千元手机的一些对比
俗话说的好“高处不胜寒”,不管是谁在顶端呆久了就会逐渐丧失灵敏的“嗅觉”,从而错失转型机会,摩托罗拉如此,诺基亚亦是如此。特别是在手机 进入智能化发展道路后,除苹果外的洋品牌几乎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国内自主品牌的冲击。关于这点笔者简单概括一下:1、Android智能系统崛起 和其开放式特性,可让自主品牌对系统进行二次研发;2、目前智能手机的外观清一色直板造型,降低了制作成本;3、用户体验成为自主品牌最为重视的要素。
其实,看看眼下千元机市场就能感受到,在这些热门产品当中,几乎看不到洋品牌的身影,因为随着自主品牌集体觉醒,不论做工还是系统优化都可和洋 品牌相媲美,并且国内手机厂商之间在千元机领域的价格战也让洋品牌望而却步,所以时下国内手机行业就形成了高端以洋品牌为主,中低端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格局。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手机圈的格局,而是关于千元机的那些事儿。
早期的千元机
在80后的儿时记忆里,自家能拥有一部座机就已很开心,而拥有一部手机则可称之为万元户,那时的手机虽然功能单一、体积大、价格高,但还没有完全普及,并不像现在这样人手一台。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手机也渐渐摆脱笨重的形象以轻盈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
然而,由于当时手机的专利技术都集中在国际厂商手中,这也间接导致制作手机成本昂贵,所以国内的手机市场大部分都是洋品牌,像诺基亚、摩托罗 拉、索爱等,这些洋品牌不但通过良好的质量扎根在消费者心中,而且还采用赚高端手机利润,抢低端市场的策略来做到大小通吃,所以洋品牌的千元机一直保持不 错的出货量,这点从诺基亚1110过2亿的销量亦能看出。
由于自主品牌起步晚,不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还无法和洋品牌分庭抗礼,而且自主品牌还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间同质化现象严重,低价竞争使 得厂商的研发积极性大大降低,所以当时的自主品牌可以用一盘散沙来形容,当然,国产手机没有受到消费者青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自主品牌真正引人注目的时候大概是在2001年,那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不足3%上升至15%,并在2003年达到鼎盛时期,国 产手机市场份额超过50%,但在随后的2004年便遭遇寒冬出货量降到45%以下,这里面的主要原因为产业扩张快、新品上市慢、质量问题多、利润下滑甚至 亏损等,因此那时自主品牌推出的千元机国人并不感冒。
智能时代的千元机
当然,人不可能倒一辈子霉,好企业也不会永远停步不前,2007年-2009年间苹果手机的出现,让触屏手机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对象,虽然此时 自主品牌的表现仍然低靡,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发展较快。此外,2009年可以说是非智能手机的消亡年,像阿尔卡特、西门子、TCL等品牌相继退出市场。随后 的2010年苹果首次超过诺基亚成为手机行业第一品牌,这也由此掀起抢购iPhone热潮。
就在此时,Android系统的出现给诸多手机厂商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其开源特性让不少企业如获至宝,其中成长最快的当属HTC,甚至一度成为 国内Android阵营的“领头羊”,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其自身定位模糊,市场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蚕食,从而失去行业老大的位置,当然,此时自主品牌的千 元机依然没有受到消费者强烈关注,因为国产手机的质量问题在消费者心中一直没有抹去。
当Android逐渐成为手机行业主流智能系统之时,“拼配置”大战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处理器从单核、双核一直到八核,运行内存从128MB到 如今的4GB,屏幕也升级到现在的2K分辨率,这一系列变化让智能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小帮手”,要是没有后来自主品牌发力,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等洋品 牌降价再入手。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就在2011年小米1发布的时候,那种发烧级配置和亲民价格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这也由此揭开自主品牌之间价格战的序幕。虽 然一开始雷军表示不会做千元机,但其随后的动作却恰恰相反,2年后红米问世,这下国内其他手机厂商终于按耐不住,纷纷出手千元机领域,热门品牌像酷派、魅 族、华为荣耀等,甚至连华硕也推出了一系列千元机产品。
由于国内手机厂商已意识到做手机不光是拼配置、拼质量,系统优化和用户体验同样也很重要,于是对Android系统进行本土化开发,而此时的洋 品牌在千元机领域早已不见当年雄风,他们便把精力投入到手机行业的中高端领域,但高端有iPhone把持想进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端正在被自主品牌慢慢 蚕食,低端又竞争不过,这也就造成某些洋品牌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逐渐被自主品牌超越。
其实,目前自主品牌早脱掉当年“质量差”的帽子,从外观设计、做工到系统优化已可和洋品牌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洋品牌,像全球最薄、首 款2K屏等,并且自主品牌在千元机领域也是遍地开花,深受消费者喜爱。说到这,笔者不禁想起一句谚语“风水轮流转 今年到我家”,至于谁能笑到最后成为赢家,这在手机行业还很难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