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名言 香港学子重走范长江路 感叹范长江预言成真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香港传媒学子在内蒙古额济纳博物馆纪念范长江<塞上行>的展板前合影(图片来自港媒)认真采访记录的香港传媒学子们(图片来自港媒)据港媒报道,近日

香港传媒学子在内蒙古额济纳博物馆纪念范长江《塞上行》的展板前合影(图片来自港媒)

认真采访记录的香港传媒学子们(图片来自港媒)

据港媒报道,近日,“范长江行动内蒙古行”香港传媒学子一行,不远千里来到内蒙古,循迹范长江先生当年的足迹,重赴塞上采风,一边行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在了解底蕴深厚的蒙元文化同时,亲身感受当今内蒙古地区发展的崭新风貌。

八十年前,香港《大公报》著名战地记者范长江临危受命,先后赴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临河、额济纳、阿拉善等多地采访。他只身一人,深入危机四伏的边疆大漠、奔波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撰写多篇报道文章在《大公报》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后结集成《塞上行》一书。

八十年后的大漠依旧沙尘滚滚,学子在追随范长江的足迹之际亦亲身采访内蒙古的崭新风貌,重新感受他作为新闻记者坚持到底、实事求是的精神,将最真实的面貌呈现。树仁大学的沈颖翘同学感叹说:“他为了挽救内蒙古,带着采访手记穿越整篇沙漠,还要冒着被日军发现的危险,实在值得敬佩。”

黑城遗址下的维修工人(图片来自港媒)

“保育古城我自豪”

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东南面的一个荒漠上,有着一段段城墙、一座座佛塔组成的古城群,宏伟非常。28日,“范长江行动内蒙古行”香港传媒学子一行抵达此处参访。在这些遗迹中,黑城是古丝绸之路上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遗址。这里能成为如此完整、壮观的遗址,而非一片经风雨侵蚀的颓垣败瓦,全靠一班乐此不疲、日以继夜工作的维护人员。

“对,我觉得挺自豪的!”贺先生回答得铿锵有力。在黑城遗址工作了两年的贺先生和工友们,烈日当空下顶着安全帽,拿着工具,在遗址城墙外的支架上工作。“就是要把城墙加固,你们今天来算幸运,就像昨天沙尘暴吹得到处都是,雨也下得大……”变幻莫测的天气风化、侵蚀着遗址,工人们每天的工作便是检查和修补。正值进行大维修,工人们都忙碌地工作,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城墙上都已经铺设好保护土墙的物料。

乌拉特草原草原茂盛如初 成群牛羊不再

1936年夏天,范长江于武川遇上日本车队后被迫折返,再渡阴山,到达乌兰察布盟。80年后的夏天,“范长江行动”传媒学子来到当年乌兰察布盟的乌拉特草原,即范长江所见“水草茂盛的牧地”,探索及感受范长江当年的草原之旅。

范长江在《塞上行》的《忆西蒙》中描述这片草原:“草地地势,平坦润泽,不但行使汽车相宜,而且风景悦目。”他笔下的乌拉特草原美丽舒适,青绿色一片一望无际,没有一丛林,没有一棵树。他写道:“向任何方向的前面看去,总是悦目的绿色铺好的野景。”

80年后,学子们从“石屎森林”香港走到宽阔的内蒙古,感受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他们乘着旅游巴士,跟范长江一样飞驰在那水草茂盛而广阔舒畅的乌拉特草原,抛下香港的繁嚣和忙碌。壮丽辽阔的草原令人想起往日英伟的成吉思汗,了解到昔日游牧民族生活的点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却见不到牛羊。今天再难感受到昔日的放牧生活,为了保护草原,现今政府分配每个牧民一定的草坪面积,可以畜养二百只羊及两头母牛,再由政府补贴,以限制牛羊数目取代放牧生活。牛羊数目减少后,人们难以遇上范长江所提及漫山遍野的牛羊了。

跨越乌拉特草原时,范长江还曾在海流图河边住宿,范长江描写道:“此间较大的蒙古包已经不是活动的房子,而是仅有蒙古包形状的固定土屋。”今天的蒙古包和范长江所描写的一样,是固定的房屋,华丽的蒙古包甚至装有空调,十分舒适。畜牧外,牧民以接待处及民宿方式,发展草原文化旅游业。

春光村党支书向同学解释如何增加农民积极性(图片来自港媒)

临河美丽新农村 范长江预言成真

1935年7月起,范长江开始了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撰写了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在途经内蒙古河套地区时,他写到:“顺着黄河边上走,所过尽是肥美的地方,地上也有阡陌痕迹,现在水利不修,社会不定,完全又成荒地了。

”从磴口往东北行,范长江看到“沙地渐少,黄河冲击平原上,丰腴可爱。”“黄羊木头与临河之间,亦大半为上等良田,中间有一段蒙古水草地。”在临河境内,面对“公路与桥梁工程,皆甚良好,仍荒地太多、人烟稀少”的情况,不过,范长江预言:“将来一定可以供大规模屯垦之用”。

八十年后的今天,香港学子重走“范长江路”,来到了位于黄河“几”字湾顶部的临河区,见证范长江预言成真。现如今,这里已经是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在临河杭锦后旗陕坝镇春光村,记者看到,依靠政府支及先进技术种植,当地农作物收成及质素都有所上升。

由于此地处于黄河中游,土质优良,即使南方的菜种也可以茁壮成长。以前农民只能种植数种蔬果,现时可配合温室及科技种植技术,可挑选一些收益大或非本地的菜种,如火龙果、草莓及葡萄。

范长江笔下的临河信息闭塞,而如今,临河处处是产业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美丽新村。通过政府、企业与农民合作,春光村积极利用新技术及发展模式种出优质蔬菜,并建成“塞上春光合作社”,从全国各地接收订单,使此地成为优质蔬菜输出基地,从而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邮票时间廊 述史入人心

走进内蒙古海流图镇的社区服务中心,除了看到各式各样的硬件设备,记者更发现一条普及历史知识的“时间走廊”。位于服务中心右侧的楼梯间的这条“时间走廊”上贴着三十多年来的生肖邮票,而每张邮票边上又配上了当年的重点政策以及重大事件的图片。

这条走廊更记录了香港大事,例如1997年香港回归,工作人员在当年的邮票上方,配上了邓小平的图片,以纪念他为香港作出的贡献。

据当地负责人伊拉特介绍,这条走廊设置的初衷,是希望引起经过的孩子们注意,让他们多多发问,透过邮票认识更多历史。

定远营“塞外小北京”汉风浓郁

1936年5月17日清晨,范长江从宁夏省垣(今银川市)前往阿拉善旗定远营(今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阿拉善,他进入贺兰山时写道:“再发平羌驿,车即入贺兰山中,蜿蜒前行,大体遵山中沟道而行,路多待修理”。

7月20日,香港传媒学子从乌海市进入定远营,沿途风景随着车辆从都市城区驶进山脉之间而变化,连绵的山脉在车窗左右展开。一进入到定远营,学子就看到右侧的城墙,和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建筑,有着浓郁的汉文化色彩。当年的范长江亦有相似感受:“出人意料之外,定远营这样的地方,外观上一点也不像‘蒙古’……街上的汉人远比蒙古人多,街上做蒙古包的人虽不少,但是我们决不能在街市附近视线以内找到一个蒙古包。

”从定远营的城墎图看到,在1723年建城之时,城内有不少蒙古包,但在1823年的城墎图上,它们已经被中国特色的楼阁取代。

蒙古顾实汗之孙和罗理归顺清政府,后又立有军功,被乾隆帝封为世袭亲王,封其驻地为定远营。在定远营的王府,学子们发现摆设也都“汉味”十足,据介绍,这里有不少设计都是参考北京故宫,例如府上家具都用上了红木,而府内亦有不少龙的图案,因此这里有着“塞外小北京”的别名。

据了解,200多年来,清皇室先后有12位格格下嫁阿拉善王爷,她们带来的京城文化在定远营留下足迹,现在仍然清晰可见。当年范长江亦曾写道:“……一切一切,和北平一般高等生活情形不会有什么差别。”(实习记者潘希桥、温譪红、王希文、何咏雯、黎蕙珊、王翠华、梁皓怡、高雯慧、郑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