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不是太监哪里人 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以及外交官,而且郑和还是一个宦官。他的原名叫做马和,小名叫做三宝,太监一般都有一个好称呼的小名,他是云南昆阳人。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应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
郑和在洪武十三年时被明副军统领掳走到南京,被阉割成太监后进入燕王朱棣的燕王府,那一年他才十岁,虽然年少时遭遇这样残忍的事情,但是郑和一直坚强努力的生活并且积极向上。在靖难之变中,郑和为燕王朱棣立下了战功。郑这个姓也是明成祖朱棣在南京赐予郑和的,以纪念郑和立下的战功,并且升郑和为内宫监太监。郑和与普通的太监不一样,他非常的有智谋而且精通军事知兵习战,明成祖朱棣非常的信任他。
郑和的基本信息
本 名:郑和
别 称:马三保、马和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回族
出 生 地:云南昆阳(晋宁)
出生日期:明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年)
逝世日期: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年)
主要成就:郑和下西 洋、经历靖难之役
主要作品:经历靖难之役
据十年前的报道,在郑和的故乡云南,不仅仅有郑和纪念馆还保留着郑和故里遗迹、碑文等文物史迹,还有正事的第十八代孙子郑思良。那据史料记载郑和1381年就被净身了,为何还会有后人并子孙满堂呢?
在1381年,朱元璋为了铲除云南梁王(元朝)的残余势力,在云南进行了一次战争。战争结束后,郑和被抓到了南京,在明朝皇宫里做了太监。后来郑和的哥哥马文铭将自己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马恩来也随着郑和姓郑,改名为郑恩来。
后来郑和死后,郑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一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中,马府毁于战火,郑和后裔传至第21代。
截止2005年,郑和后人大约有400余人,分布在云南玉溪、江苏南京、和泰国清迈。在云南的一支后裔是由郑恩来的长子所繁衍,其中郑和第十七代孙郑松林因在清朝末年为了逃离清政府的压迫逃亡了泰国,并在泰国落地生根。
南京的后裔由郑恩来的次子繁衍。不过当时郑和死后安葬在南京,他所带领的部分舰队海兵也随着郑和留在南京,并逐渐改名为郑,所以在南京牛首山形成了郑村。据说当年郑和还收养了两个侄子,一个留在云南老家,一个跟随郑和来到了南京,这两个侄子也有可能作为郑和的后代繁衍下来了。
郑和这位600多年前的先人现已子孙满堂,无论是亲生还是过继,郑和的后人一直为身为郑和的后人感到自豪,因为无论在中国史上还是世界史上郑和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1381年的时候,朱元璋派兵到云南去剿除盘踞在那里的元朝的旧势力。而当时明军的副统领蓝玉就把年仅十岁的郑和给掠了去,并且还把郑和给阉了,送到军中做了秀童。后来蓝玉又把郑和带到了南京,送到了燕王的府上。
所以说郑和是在十岁的时候就被阉割了,这个时候郑和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就更别说是有后代了,但是就算是在今天,还有人自称是郑和的后代,这里面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古时候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所以香火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明朝许多著名的宦官都是有养子、义子什么的,郑和也是。郑和过继了自己的长兄的儿子郑恩来为自己的后嗣,郑和在云南的一支后裔就是由郑恩来所繁衍的,另外还有一部分因为在清朝的时候无法忍受官府的压迫,逃到了泰国。有记载,当时郑和的第十七代子孙跟着马帮来到了泰国北部的清迈一带,而且还娶了当时清迈土司的女儿,于是就在泰国落地生根了。当然由于年代久远,这一支的郑和后裔已经不会说中文了。
如今的郑和后裔也主要分为两支,分别是由郑恩来的长子和次子所繁衍的后代,在中国遇难的一支生活着百余人的郑和后裔,生活在泰国的也有百余人。但是生活在泰国的郑和后人可能已经不知道自己是郑和后人了。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时期,当时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从今江苏太仓出发,率领了两百多艘船远航。据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历时最久的海上航行。当时郑和率领240多艘海船、船上共计2.7万人向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行,共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是有时代背景的,当时是永乐盛世,彼时的中国在各方面都已达到富强的水平,而且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据记载,郑和下西洋总共7次。
1406年6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当时发生了“爪哇事件”,但后来明王朝得知是误杀后还是决定“以和为贵”,两国结下渊源,和睦相处到现在。
第二次下西洋是在1407年10月到1409年夏天。
第三次从1409年10月开始,直到1411年7月回国。
第四次在1413年11月,到苏门答剌追剿生擒苏干剌送京伏诛。此次航行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东非麻林迪(肯尼亚),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榜葛剌(孟加拉)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五次是从1417年6月到1419年8月。
第六次下西洋是1421年3月到1422年7月,因海上航行遇到风暴,只好回国,两年后朱棣逝世,朱高炽继位,停止了下西洋的行动。
最后一次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431年1月,郑和也在此次航海中去世,船队由王景弘率领返回,郑和之后再也无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航行。
提及中国明朝,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朝代,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重要的影响力,明朝的影响力便体现在航海事业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百年前,明朝就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郑和的航海事迹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那么郑和下西洋途经国家都有哪些呢,郑和所到国家,是否都按照理想状态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友谊呢?
历史上,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进行航海探索,虽然郑和的航海行程起点基本一致,但每一次旅程的路线并不相同,所途径的国家也并不相同。依照航海路线不同进行区分,郑和航海旅行都途径了哪些国家呢?
第一次旅行,从南京龙江港出发,到达了太仓等地。第二次旅行,到达了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国家。第三次旅行,从刘家港出发,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第四次旅行,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了东非麻林迪等地。第五次旅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第六次旅行,首次到达了孟加拉等地。第七次旅行,在到达印度西海岸之时,郑和因病去世。
郑和航海所途径的国家,并非每次都受到对方的友情款待,其中也遭到来自个别国家的恶意攻击,但总体来说,郑和航海旅行基本上达成了永乐帝所期望的外交目标,与大部分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友谊。
郑和下西洋是代表当时的明朝的,所以郑和下西洋的带着政治、经济、文化目的的。目前有各种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是朱棣希望借助郑和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富强。
二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明史中有记载,建文帝焚宫后不知所踪,很有可能逃到海外了,所以郑和下西洋有可能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三就是希望和海外结盟,共同发展,当时张士诚的残余部队和日寇结盟,所以朱棣派郑和去清除残余势力。
四是发展贸易,企图通过海外贸易进行殖民,但历史证明这说法不成立;还有就是给这些海员提供工作,当时南粮北运后,大批海军受雇佣,饥荒过去后,朱棣就安排这些海军随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还是政治方面的,附带了一定的经济目的。朱棣执政时,明朝的周边的国家局势比较动荡,朱棣希望通过此次的航行调节海上安全,与周边国家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出行船只最多、航海时间最久、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海上航行,甚至比起欧洲来说,中国的航海事业足足领先了近一百年。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令世界各国为之瞩目,同时向世界各国传达了明朝实力强盛、明朝不容小觑的现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范围内的伟大的壮举之一。郑和之所以能够成功下西洋,除却郑和本人能力出众以外,同样离不开明朝在位皇帝的大力支持,如果失去了中央政府的支持,郑和下西洋很难成行。那么郑和下西洋在位皇帝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支持郑和下西洋呢?
朱棣,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曾为燕王。朱棣继承皇位后,为了实现初衷,推翻了朱允炆所颁布的政令,继续加强皇权统治,并为此推行了一系列的吏治改革,并将国都迁移至北京。实现了大明朝的经济、政治发展之后,为宣扬大明之威仪,加强与邻邦的外交联系,朱棣命令郑和展开下西洋的行程,这项举措可谓是极为英明的外交政策。
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带着皇帝的任务去弘扬大明朝之威仪。从结果来看,郑和下西洋的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但从过程来说,郑和下西洋的困难也是极为巨大的。那么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郑和下西洋是受命于明成祖朱棣的指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一路航海远行。郑和下西洋的困难是相当大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远行,没有前例可以参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一切只能凭借自己的摸索去完成。就如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组织一样,上百艘船只如何安排,如何保持有效的联系都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研究的。
2、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极大,不仅船只多,而且随行的人员也是极多的,每次都超过上万人,要保证这些人的粮食足够、穿戴供应齐全,是一项极大极困难的工程。
3、地理位置的不熟悉,海上天气的多变,这些对于郑和下西洋来说才是更为危险的,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船毁人亡的局面。
4、语言的沟通不畅,沿途所经过的国家极多,但如何能够保证将明成祖的任务圆满完成,将大明朝的威仪传播海外,对于郑和来说则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根据史料记载得知,郑和下西洋的成果有多个,主要体现在海外贸易和外交军事方面。郑和航海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有专家分析指出,郑和和他的航队还有可能还去过澳大利亚。这些史料记载都能体现郑和下西洋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也代表着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比欧洲探险家早半个多世纪,从另一方面来说,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历史的奇迹。
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广纳天下人才编纂永乐大典。为了彰显明朝国力,明成祖朱棣下令市民造大船下西洋。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明成祖让郑和下西洋寻求商机,以此来扩大海外贸易。有学者估算,郑和七下西洋为明朝廷带来了庞大的财政收入,折换成货币来算的话,至少有三十多万两黄金,千万两白银,解决了明朝廷国库紧张的问题。
从外交军事方面来说的话,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明朝外交事业的进步,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不仅推翻了苏门答腊岛的政权,而且还让斯里兰卡王国臣服于明朝廷。沿海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是郑和下西洋的成果之一。明成祖登基之前,便已意识到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要性,为了超越成吉思汗的功绩,明成祖把目光放在了海上。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深入,明朝廷占有了朝鲜半岛,大大地扩张了明朝的势力范围。